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有效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1 10:30:20 66 人看过

欺诈订立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欺诈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撤销权人有权撤销,撤销后,该合同即自始无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限为一年,自有权行使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在该期限内未行使撤销权则该撤销权消灭。

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比如对自己的产品作不切实际的宣传,夸大自己产品的功效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患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比如故意隐瞒己方提供的合同标的物的固有缺陷和瑕疵,或者故意隐瞒某些对合同对方当事人明显不利的重要事实和信息等等。

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撤销后怎么执行

签订合同的时候有欺诈行为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撤销合同。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订立、履行合同的行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08: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仲裁机构相关文章
  • 欺诈订立合同的常见情形
    欺诈订立合同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形:1.伪造合同,即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2.货物引诱,即欺诈方利用对方急需商品的心理,谎称能提供紧俏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3.盗用、假冒名义,即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4.虚构主体,即伪造营业执照等方式,采用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骗取他人财物。5.虚假广告、信息引诱,即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一、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是如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违反国家信用卡管理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一、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二、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
    2023-03-06
    258人看过
  • 能否取消因合同欺诈签订的合同?
    可以。合同可撤销的情形: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3、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的订立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被撤销的情形1、欺诈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的合同。2、胁迫根据《民法意见》第69条的规定,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直接以物质性强制或精神性强制迫使对方与已订立合同。也就是行为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胁,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3、乘人之危根据《民法意见》第70条的规定,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比如,某乙一直想购买某甲的一张邮票,但某甲并不想
    2023-07-04
    231人看过
  • 劳动合同以欺诈手段签订有效吗
    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效力。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有效吗以欺诈手段达成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效力是待定,被撤销后自始无效。法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了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
    2023-08-01
    172人看过
  •  利用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法律效力如何?
    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会被视为无效。如果想要撤销这类合同,当事人需要提交证据证明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况。一旦撤销成功,合同的法律后果将和无效合同相同。受害人可以根据真实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合同。同时,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这意味着受害人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申请撤销,也可以维护合同的效力。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会被视为无效。如果想要撤销这类合同,当事人需要提交证据证明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况。一旦撤销成功,合同的法律后果将和无效合同相同。受害人可以根据真实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合同;3、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4、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意味着受害人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申请撤销,也可以维护合同的效力。 欺诈胁迫手段签订合同维权方法欺诈胁迫手段签订合同是一种违法行为,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合同的公平性原则。如果当事人发现自己被欺诈或受
    2023-08-22
    479人看过
  • 受欺诈订立的合同的解除期限
    受欺诈签订的合同,即一方当事人采用欺骗或实施不法行为给对方造成危难等手段,使对方做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示,属于可撤销合同。在可撤销合同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在合同保全中,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但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一、可撤销的欺诈合同的构成要件构成欺诈必须具备以下要件:1、欺诈人有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为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判断,或加深、保持其错误,而虚构、变更,隐匿事实之行为,此种行为既可以是积极作为,如故意制造虚假或歪典的事实,也可是是消极的不作为,如故意隐匿事实真相,但在不作为的情况下,只有行为人按照法律或习惯,负有告知义务而故意不告知时,才构成欺诈;2、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欺诈故意是指欺诈人有使被欺诈人因受其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因此为意思表示的
    2023-02-21
    360人看过
  •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撤销权除斥期间是多久
    受欺诈的合同撤销的除斥期间为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权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一、夫妻一方对外债务债权人如何行使撤销权夫妻一方对外债务,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
    2023-06-23
    369人看过
  • 订立合同怎样防止被欺诈
    签订合同前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前做到三要,即(一)要对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委托代理人签订合同的,要求对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的身份证明等,杜绝凭关系或熟人的介绍草率签订合同的情况;(二)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对方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三)要掌握与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应严格审查合同内容,使权利、义务对等、条款规范、约定明确,以利履行。合同主要条款不能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以防止对方利用条款设置骗局,留下隐患。这项工作,应由法律顾问(律师)把关。建立健全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企业应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完善而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一、避免合同欺诈注意事项1、签订合同前必须认真审查交易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在达成交易前,可能地要求对方提供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副本、法人资格证明书、法人授
    2023-03-29
    389人看过
  •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受理法院]:[裁判类型]:民事[审判程序]:一审[裁判时间]:[裁判字号]:[案例来源]:江苏劳动维权网[案情摘要]:林先生前往W企业应聘销售经理,林先生向W企业提交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经理的书面说明。W企业正在策划扩大市场,急需一名销售经理来主管销售工作。因此,双方当即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W企业聘用林先生为销售经理,试用期三个月;林先生全权负责W企业销售业务,并对销售工作人员的聘用享有决定权。劳动合同签定后,W企业即要求林先生上班。四个月后,W企业发现销售业绩仍无起色,遂对林先生的工作经历产生怀疑。经查,林先生之前工作经历系虚构事实。W企业当即作出了解除合同的决定。林先生不同意,双方的争议于是产生。[案例正文]:林先生前往W企业应聘销售经理,林先生向W企业提交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经理的书面说明。W企业正在策划扩大市场,急需一名销售经理
    2023-04-27
    267人看过
  • 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有什么法律特征,胁迫订立的合同有效吗
    一、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有什么法律特征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有以下法律特征: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所谓胁迫的故意,首先是指胁迫者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造成受胁迫者心理上的恐怖而故意进行威胁;其次,胁迫者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受胁迫者作出某种意思表示。2.胁迫者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包括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胁或直接施加损害威胁他人。3.受胁迫者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由于受胁迫人是在受到恐吓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因此其意思表示是不真实的。4.胁迫行为是非法的。胁迫行为给对方施加了一种强制和威胁,这种威胁必须是非法的、没有法律依据的。二、胁迫订立的合同有效吗胁迫签订的合同在被撤销之前是有效的,在被撤销之后自始无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
    2023-06-22
    302人看过
  • 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撤销期限
    一、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撤销期限一般来说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时效期间是一年。交易合同欺诈行使撤销权期限应为一年的时间,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应行使自己的撤销权,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该撤销权消灭。二、合同订立的原则订立合同时,谈判双方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合同的订立才有意义。(一)守法的原则。(二)自愿的原则。(三)公平的原则。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一原则主要强调了三点:1、强调了签约双方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利益上的互相兼顾。不允许以上压下,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也不允许以小讹大、以穷吃富。2、强调了签约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充分协商,在意思表示真实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协议(凡是采取欺诈、胁迫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订立违反对方真实意愿的合同,都属无效合同)。3、强调了签约双
    2023-05-03
    262人看过
  • 因欺诈而辞职有效吗
    李斌是河南登封公司**公司(以下简称**烟草公司)的一名合同工。1982年1月,李在**烟草公司工作后,与该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至1994年12月底的劳动合同。1993年,**烟草公司根据烟叶面积下降和内部改革的需要,发布了相关裁员计划。公司每月付给李斌50元生活费5000元的风险抵押贷款迫使李斌于1993年7月辞职,并承诺在公司情况好转时通知李斌重返工作岗位。之后,李斌从**烟草公司领取了1000元安置费、100元纪念品、1368元工资补贴和1006元养老金。当时,双方未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烟草公司未向李斌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也未按要求将档案移交相关部门。李斌离开公司后,不再受雇。2005年,当李斌听说**烟草公司的情况有所改善时,他要求在该公司工作,但**烟草公司以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已经终止为由拒绝了。李斌于2005年9月26日申请劳动仲裁,请求:恢复申诉人的工作;1993年至
    2023-05-07
    199人看过
  • 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的后果是什么
    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应作为无效合同,另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对这类合同应按可撤销合同处理。将其按可撤销合同处理,原因在于:(1)尽管某些欺诈行为可能造成了对被欺诈人的损失,但损失可能是轻微的,受害人可能仍然认为合同对其是有利的,并愿意接受合同的拘束。例如,受害人希望得到合同规定的标的物,则只能根据有效的合同请求欺诈行为人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交付标的物,从而使其订约目的得以实现。如果合同被宣告无效,受害人便不能提出这种要求。(2)能够充分尊重被欺诈方的意愿,充分体现了民法的自愿原则。诚然,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而意思表示不真实,局外人往往难以判定,如果被欺诈人不提出受到欺诈,法院和仲裁机关往往难以主动干预。(3)尤其
    2023-06-17
    338人看过
  • 如何防止订立合同中的欺诈行为
    1、如何在签订合同时防止欺诈在签订合同前仔细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签订本合同前有三项要求,即:(一)要求对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和营业执照。如果委托代理人签署合同,则要求另一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书、代理人身份证明等。,为了避免因介绍关系或熟人而草率签订合同(2)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另一方的信用状况(III)掌握并了解另一方的履约能力在履行合同时严格审查合同条款签署合同。严格审查合同内容,做到权利义务平等,条款规范,协议明确,便于履行。合同的主要条款不得含糊或容易含糊,以防止对方利用这些条款进行诈骗,留下隐患。这项工作应由法律顾问(律师)检查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合同管理体系。根据具体情况,从合同签订到履约完成,企业应制定一套切实、完善、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避免合同欺诈的预防措施。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仔细审查交易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在达成交易前,另一方可能需要提供加盖公章的营业
    2023-05-07
    303人看过
  • 怎样判定合同是受到欺诈订立的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构成欺诈,一般必须是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一、欺诈行为构成要件是什么欺诈行为构成要件如下:(1)一方需有欺诈的故意。所谓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方明知自己的欺诈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的认识,希望或者放任此种结果的发生的主观态度。(2)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一般包括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两种。(3)被欺诈方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的判断。也就是指欺诈的行为与陷入错误判断的结果之间有相当之因果关系。(4)被欺诈人
    2023-06-28
    351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仲裁机构
    相关咨询
    • 合同由于欺诈而订立有效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14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 一方在欺诈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被欺骗方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但是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2022年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什么合同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8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但是受欺诈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 合同法上关于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法律有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06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
    • 欺诈的订立合同是否构成合同无效?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24
      1、以欺诈胁迫手段的订立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2、以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的合同,在履行合同时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依法撤销。
    • 合同欺诈行为有哪几种,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是否有效?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合同欺诈行为有哪几种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比如对自己的产品作不切实际的宣传,夸大自己产品的功效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