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伪证行为必须发生在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中,即侦查、起诉、审判的整个过程中。伪证罪在主观上必须出于直接故意。犯罪的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员、记录人员和翻译人员。行为人作伪证的情形如果严重会被起诉。需要注意的是,伪证和误证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故意作伪证和有无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意图。
借钱人跑了可以起诉中间人吗
借钱人跑了,是否可以起诉中间人需要根据中间人的性质来区分:1、中间人是保证人,其在保证期间承担责任,可以起诉;2、中间人是居间人,对债务人偿还债务是有一定责任的,可以起诉;3、中间人仅仅作为义务介绍人,没要求任何报酬,此时不承担责任,不可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五条【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对伪造土地证件者的法律制裁
277人看过
-
法律制裁对于律师的影响
495人看过
-
伪造不动产证的法律制裁
477人看过
-
身份证作伪者的法律制裁
307人看过
-
对于买卖象牙制品,是否会受到法律制裁?
50人看过
-
法律如何制裁伪证行为?
221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当事人作伪证相对于刑事案件而言对于伪证相对于民事案件是否有影响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27答复:你好,证人作伪证可以是在刑事诉讼中也可以是在民事诉讼中,刑法中所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刑法》第305条规定,犯伪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方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举证责任,对方当事人对其证据可以进行驳
-
治安案件有伪证人做伪证的法律责任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26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法律对于遗嘱见证人的做法怎么样河南在线咨询 2023-01-12遗嘱见证人作为见证立遗嘱人所立遗嘱真实有效的重要条件,法律对其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 (二)继承人、受遗赠人; (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
行政制裁是否属法律制裁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12朋友因为工作上的原因被制裁了,行政制裁是否属法律制裁?民事制裁由人民法院依法给予民事违法行者依其应应承担民事责任而进行法律制裁其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害、返还财产
-
作伪证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新疆在线咨询 2024-11-06作伪证是指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言、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这种行为在刑事诉讼中被认为是犯罪。如果作伪证者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那么他/她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严重的话,他/她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