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要分析了核辐射事故的基本概念和危害特点;根据社会上涉及放射性物质和电离辐射设备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以及科研的行业单位划分情况,综述了能够发生核辐射事故的单位或场所;探讨了各地公安消防队特勤队参加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的法定义务以及同其他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组织的工作配合关系
关键词:核辐射事故事故单位和场所抢险救援义务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有关放射性物质和电离辐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核能的研究和应用为国家和公众带来的巨大恩惠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此而伴生的核辐射事故为国家和公众带来的灾祸也是触目惊心的。
核辐射事故(亦称放射事故)通常是指由于失去控制的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照射或电离辐射设备的辐射照射,而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的事故[1]。根据核辐射对人员的伤害途径的不同,核辐射事故可以分为外照射事故(指环境中的放射线从人体外对人体的照射)和内照射事故(指被放射线污染的空气、水、食品及其它物品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毛孔、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内,释放出放射线对人体的照射)[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7条和第34条规定:公安消防队除了承担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它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抢险救援工作中应当接受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据此,公安消防队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对核辐射事故的抢险救援命令或接到核辐射事故的报警之后应该立即赶赴现场,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当地核安全部门和卫生部门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驻军的防化部队、有关的军工企业专职消防队和核电站专职消防队的抢险救援工作,积极承担起公安消防队参加核辐射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应尽义务。
那么,哪些单位和场所有可能发生核辐射事故呢?根据社会上涉及放射性物质和电离辐射设备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以及科研的行业单位分布情况,有可能发生核辐射事故的单位和场所主要是指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以及科研过程中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和场所,或者使用各类电离辐射设备的单位和场所。
-
发生保险事故时的通知义务和施救义务
352人看过
-
辐射事故应急防护措施
422人看过
-
双车救援发生事故怎么判责
305人看过
-
抢险救援八点注意事项
371人看过
-
被稽核单位的义务
239人看过
-
概括辐射事故处理方案的要点
51人看过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更多>
-
发生辐射事故应急措施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13发生辐射事故或者发生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两小时内填写初始报告,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发生辐射事故的,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
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单位的义务台湾在线咨询 2023-03-08一、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上报: 1、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并报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主管部门。 2、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本条一项所列部门。 3、涉及军民两方面的特大事故,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特大事故情况报告当地警备司令部或最高军事机关,并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上述单位。
-
放射性物品运输中发生核与辐射事故的,承运人、托运人应当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23放射性物品运输中发生核与辐射事故的,承运人、托运人应当按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的要求,做好事故应急工作,并立即报告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影响,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通报同级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有关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工作,并按照
-
发生辐射事故时怎么办,如何处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22发生辐射事故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影响,同时将辐射事故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
单位应如何应对疫情发生的抢救机制和工作程序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22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