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交通肇事罪最高是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不可以判处死刑。根据法律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能判缓刑吗
交通肇事罪的处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因个人驾车不当而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公共财产重大损失的处罚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留。情节严重或者肇事者肇事后主观有无视法律法规,逃避法律责任逃逸的行为处罚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事件中出现的将处罚有期徒刑七年以上。
交通肇事也可以判缓刑,目前大部分的交通肇事事件中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宣判的。当然也不是通用,就是根据在一定程度上的事件中国可以判缓刑也是正常的。肇事人有悔改表现,确定不再危害社会规定一定的考察期,并且要在此期间遵守遵守一定的条件。另外对于肇事事件其中未成年的人或者是已经有身孕的人和年纪已经超过七十五周岁的人也应当判缓刑。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肇事者的情形可适当减刑:
1、当肇事者发生交通意外后是否有主动打电话给政府相关部门报案主动说明情况主动投案并且协助后续调查。
2、事件中造成伤者的情况下是否有主动对伤者实施施救措施行为,并拨打120。
3、肇事者是否有恶意破环现场的行为,配合警方调查中是由有如实说明肇事起因经过。
4、是由有主动承担该事件中的责任和积极对事件中的伤者或家属进行赔偿的行为。
此外对于个别肇事事件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适合用缓刑的有:
1、肇事事件中故意破坏现场,逃逸行为的人。
2、肇事事件后而产生主观上无视法律法规拥有继续报复社会和报复他人心理的人不予缓刑判处。
3、以各种理由逃避责任不交出因违法后产生的赔偿。
4、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罪是否适用于所有交通事故致死案件?
120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适用缓刑的条件有哪些,交通肇事逃逸能否适用缓刑?
311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中,死亡赔偿金的突破行适用
258人看过
-
是否可以判处交通肇事罪死刑?
293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罪是否被包括在刑法中?
63人看过
-
怎样的刑罚适用交通肇事罪
142人看过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
是否有在交通肇事罪中规定死刑?新疆在线咨询 2024-11-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十五条有期徒刑的刑期,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单独的交通肇事罪最高刑期为15年。即使事故后果再严重
-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缓刑适用条件是什么,交通肇事罪能否判缓刑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8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而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所以事故责任人只有其具有法定及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判处三年或三年有期徒刑的情况下,并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才能判处缓刑
-
如何适用交通肇事罪量刑江苏在线咨询 2022-05-2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
-
发生了交通事故了,交通肇事是否适用缓刑呢?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6一、交通肇事罪适用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1、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他们的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适宜放在社会上执行,所以不能适用缓刑。 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根据我国的规定,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这是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