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房产没遗嘱的,可以通过法定继承。法定房产继承人包括配偶、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生父母、养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父母死了没有遗嘱房子归谁
父母不立遗嘱房子由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先由第一顺位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共同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继承。具体分配方式为: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情形时,才能在遗产分配时中给予照顾,一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应当给予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民法典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继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条件;不尽扶养义务;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遗嘱缺失会影响财产继承
324人看过
-
房产继承问题:遗嘱缺失的应对策略。
416人看过
-
怎样在遗嘱缺失的情况下继承房产
403人看过
-
期房如何立遗嘱继承处理
399人看过
-
房产遗嘱继承争议问题如何处理
316人看过
-
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如何继承房产
395人看过
房产继承人继承顺序是: (一)遗赠扶养协议的受赠人; (二)遗嘱继承人; (三)配偶,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生父母、养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四)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 更多>
-
房屋遗产继承过户遗嘱如何处理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01办理继承过户,继承人首先要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证处办理继承权的公证继承权的公证分为有遗嘱的继承权公证和无遗嘱的继承权公证两种,办理公证的时候,需提交的材料有被继承人死亡证明、该套房屋的产权证明或其他凭证、户口簿或其他可以证明被继承人与法定继承人的亲属关系的证明文件、继承人的身份证件和其他公证处要求提供的文件有遗嘱的继承权公证比后者需多提供一份已公证过的遗嘱
-
遗嘱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冲突时如何处理?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13以遗嘱继承的内容为准。根据我国现行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继承开始后,有遗嘱就按照遗嘱继承。没有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才会适用法定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
-
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遗产怎么处理,急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25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遗产处理方式:其继承份额由法定继承人按顺序分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遗赠人丧失遗赠权的,遗产的有关部分应当依法继承。
-
房产继承的纠纷如何解决,如何处理遗嘱继承纠纷?浙江在线咨询 2021-04-281、自行协商 继承纠纷发生后,相关当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互谅互让,就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协商达成一个各继承人都愿接受的协议,然后按协议分割遗产。 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在发生继承纠纷后,如有关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以继承法为依据,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调解纠纷,促使当事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谅解,互相让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