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期数是指纳税期间的个数,通常以纳税期限的起讫时间来描述。纳税期限可以分为以天、月、季或年为单位,每个纳税期限都有一个起讫时间,但以1天为单位的纳税期限除外。
纳税期数指的是纳税期间的个数,可以用“纳税期间的个数”来描述。纳税期间指每一个纳税期限的起讫时间。纳税期限可分为以天为单位的纳税期限、以月为单位的纳税期限、以季为单位的纳税期限和以年为单位的纳税期限等多种,每一个纳税期限都有一个起讫时间(以1天为单位的纳税期限除外),这就是纳税期间。
如 何 计 算 纳 税 期 限 ?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从应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至申报纳税期限届满之日止的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纳税期限分为两种情况:
1. 应纳税额在1000元以下的纳税人,纳税期限为15日;
2. 应纳税额在1000元以上的纳税人,纳税期限为30日。
纳税人在纳税期限内未能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税务机关有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纳税人逾期申报或者不申报,造成税收损失的,税务机关有权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纳税人在纳税期限内应当根据应纳税额情况,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对于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纳税人,将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
纳税人在纳税期限内应当根据应纳税额情况,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纳税人,将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同时,纳税人逾期申报或者不申报,造成税收损失的,税务机关有权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
临时工缴纳个税吗,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152人看过
-
工资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节税方法)
406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五险一金如何缴纳
299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和缴纳
204人看过
-
个人投资设备取得的所得如何计算缴纳个税
171人看过
-
房屋租金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什么时候缴纳
276人看过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 更多>
-
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如何样计算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5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国家的重要税种,要求强制征收。个人所得税一般由用人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代为收取后,上交至单位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
-
房产遗产继承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北京在线咨询 2022-12-25资产总和在80万—200万的,征收额为20%后再减扣除数5万(如100万对应征遗产税:100万*20%-5万=15万); 资产总和在1000万以上的,征收额为50%后再减扣除数175万(如1500万对应税收:1500万*50%-175万=575万)。 以上案例,财富增加了15倍,遗产税金却增加了38倍。 关键是遗产税的征收方式必须是以现金的形势上缴,时限3个月,否则将被没收或拍卖。
-
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多少呢?如何计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4首先,计算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有两种方法(知道自己的工资税前数): 1、直接计算法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上一级所得额的最高数)×适应税率每一个低于所得税虽在区间的差额×适应税率(参照下表) 2、间接计算法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
劳动报酬个人所得税缴纳,劳动报酬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3《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中国国内有住所,或者没有住所,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个人,从中国国内和国外获得的收入包括劳务报酬收入、根据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发生学费、考核费、咨询费等劳务报酬发放时,劳务报酬所得人没有自觉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发放给劳务报酬所得人的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依法履行代扣代缴的义务,导致国家应得的税款流失,甚至损害国家
-
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如何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4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1500元的3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六条的规定。答,首先要明白税率: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X3%+3000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