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癫痫――脑电图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检查;抗癫痫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尿)常规检查、骨髓象检查、雄性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尿)常规检查、骨髓象检查、PAIg及血小板相关补体检测、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
参保城镇居民患有已经纳入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管理的病种,其医疗费的报销范围比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不能报销范围:
1、服务项目类,如部分医事服务费、院外会诊费、病历工本费等;出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点名手术附加费等;
2、非疾病治疗项目类,如各种美容、整形项目,矫形治疗项目,健康体检、预防保监,医疗鉴定等;
3、诊疗设备及医有用材料类,如电子束CT、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眼镜、义齿、义眼、义肢等;
4、治疗项目类,各类器官或组织移植的器官源或组织源,如近视眼矫形术、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
5、其他类,如各种科研性、临床验证性的诊疗项目等。
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标准是怎样的
门诊特殊病医疗费年度内起付标准为500元,最高支付限额和报销比例按照各地规定执行。参保人员在一个医疗年度内,分别发生住院和门诊特殊病治疗的,只自付一次门诊特殊病的起付标准费用。
参保人员住院治疗所需目录内药品在定点药店购买的,对符合门诊特殊病诊断及报销范围的费用予以报销。
参保人员患有门诊特殊病在门诊就医享受规定的住院医疗费报销待遇。
二、城镇居民医保报销病种范围答疑
网友提问:
城镇居民医保报销病种范围有哪些?
律师回答:
肾透析、肾移植术后抗排异;癌症放疗、化疗和镇痛治疗;血友病;肝移植术后抗排异;糖尿病;偏瘫;肺心病;红斑狼疮;精神病等九种病。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门诊特殊病还包括癫痫、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不属于城镇居民医保报销范围的情形
181人看过
-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和缴费、报销范围
169人看过
-
太原市哪些是食欲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
345人看过
-
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是怎样的,报销标准又是什么
197人看过
-
城镇居民医保ct能报销吗
124人看过
-
镇江医保可报销与不可报销范围
411人看过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也是医学教育、科研和法律的重要依据。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 更多>
-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以报销多少钱,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的范围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8城镇医疗保险可以报销多少钱,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按照就医类别、医院级别和参保人员的类别确定不同标准: 1)学生、儿童。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发生符合报销范围的18万元以下的医疗费用,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500元,报销比例为55%;二级医院起付标准为300元,报销比例为60%;一级医院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为65%。 (2)年满79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个结算年度内,
-
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可以有哪些报销范围西藏在线咨询 2021-10-15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主要包括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以下项目费用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范围:住院治疗医疗费用急救观察转入住院治疗前7天以内的医疗费用但是,由于各省区的情况不同,现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没有统一规定医疗保险的清算范围,各省市根据国家方针政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广州除了国家规定的清算范围外,还有二、三级定点医疗
-
城镇居民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1-10-01农村合作医疗的清算范围包括参加者在统一期间因病在定点医院住院诊所发生的药费、检查费、检查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等符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清算范围的部分(即有效医疗费)。
-
哪些疾病医保范围内不能报销湖南在线咨询 2023-11-131.未经批准在非定点医院就诊的(紧急抢救除外) 2.患职业病、因工负伤或者工伤旧病复发的因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的(推荐购买商业意外伤害保险) 3.因本人违法造成伤害的 4.因责任事故引起食物中毒的 5.因自杀导致治疗的(精神病发作除外) 6.因医疗事故造成伤害的 7.按国家和本市规定医疗费用应当自理的(推荐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
门诊看病医保怎么报销?医保报销范围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31在指定门诊医院看病之后,先自行现金支付,现金支付后,带上本人身份证、医疗卡,户口本,到所在地医疗保险管理单位去报销。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所报销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具体得根据当地政策来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