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给本网发来信函说:3年前,我的一位同学向我借2000元,我就将此款打到了他的银行卡账号上。但这个卡号我没有保存,也没有任何书面凭据证明我们的借款关系。最近我多次催这位同学还款,他则一推再推。请问:如何才能要回这笔钱?
回复如下:首先,应当把你们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固定下来。其方法包括:由对方补写借条或者还款计划;对对方承认你们之间存在借贷合同关系谈话进行录音;寻找能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借贷合同关系的证人等。其次,在协商不成时,向汇款银行所在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向该银行调取该汇款凭证,并要求对方还款。第三,关于对方下落不明的问题,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五条规定:“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一、法院个人债务纠纷怎么处理
1、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应当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2、民间借贷的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法院是缺席判决还是中止诉讼取决于是否“借贷关系明确”。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法院将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不明确,事实难以查清的,将中止诉讼。因此,出借人要保留有借款合同、借贷凭证等“借贷关系明确”的证据材料,否则一旦借款人失踪,案件将无限期“中止诉讼”。
3、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借贷纠纷案件,法院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对于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此外,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的借贷纠纷案件,对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对于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
借贷一定要签书面协议吗,没有借条能否要回借款
438人看过
-
未订立书面借款协议借款能否追回
145人看过
-
没有书面合同卖方能不能要回货款?
67人看过
-
没有书面证据,录音是否可作为主要证据?
323人看过
-
借款无书面证据,是否可以不返还?
499人看过
-
没有借条,只有录音,借款能否追回?
304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借款人和收款人之间没有直接书面借据,如何要回借款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7这个收集录音证据或者找证人出庭作证。这个需要了解具体情况了才能作出准确的分析,为了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建议电话咨询A律师或者到A律师办公室咨询。
-
没有其他证据能否要回张平的借款?出具的借条能否作为定案的依据?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6我国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义务提供证据证明,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书证是指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或行为,其内容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它是最有力的证据,被公认为“证据之王”。在借贷关系中,借款人亲自出具的借据,就是有力的书证。 -本案中,张平在借钱给刘志荣时,碍于面子没让刘志荣出具借条,导致空口无凭,没有直接证据,因此,在没有其他证
-
没有借款合同, 要回借款需要哪些证据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11如果没有借款合同或者借条毁灭,要回借款需要的证据: 此时出借人可从间接证据入手,以形成间接证据链。 1、借过钱的证据:提供当时把钱借给对方的证据,比如向对方转账的银行凭证;如是现金方式支付,要打印从银行取现金的凭条或在场证明人等。 2、主张债权的证据:收集曾向借款人要过钱的证据,可以是对方书面形式的还款计划,也可以录音、录像的形式证明曾多次向对方要求还钱。 3、对方财产信息:出借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
-
没有书面借款协议怎么写借款协议书里面有收据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07已订立贷款协议的,一般不需要收据和借据。未订立的,当事人需要收据和借据作为债权凭证。债权债务纠纷发生时,当事人可以使用收据和借据作为证明贷款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
二审有新证据,能否书面审理?湖北在线咨询 2021-09-29二审有新证据的划不适用于书面审理,法院可以书面审理的适用条件是: 1、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卷宗材料齐全,上诉人对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无异议,只是认为原判定性量刑上适用法律不当或诉讼程序不合法而提出上诉的案件。例如被告人虽然承认原判决认定的事实,但是被告认为根据法律规定,行动并未构成犯罪,或虽已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或者定性不当,因而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2、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材料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