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孩子抚养权应由请求抚养权的一方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规定对于抚养权的归属双方可以先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一般两周岁以下的由女方抚养,八周岁以上的法院会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如果能证明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比对方更有利于孩子成长,那么更有利于争取到抚养权。
业主如何起诉物业
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如何打赢抚养关系变更官司
416人看过
-
如何在离婚案件中赢得孩子的抚养权?
414人看过
-
孩子身份证在打抚养权官司中的必要性
463人看过
-
法庭上争抚养权怎么打动法官?
67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是开庭的法官判吗
190人看过
-
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如何打赢官司?
119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抚养权的官司打赢了,还能要孩子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29可以。 一是协商; 二是依法诉讼,诉讼您需要举证证明您适合抚养孩子,您抚养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下法条供您参考,希望能如您所愿! 一般情况下,二岁以内的孩子由母亲抚养,二周岁以后,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如女方有不利于抚养子女的情形,是不可以变更子女的抚养权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若干意见》第十六条规定: 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
-
如何打官司要回孩子抚养权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03起诉要回孩子抚养权: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起诉要回孩子抚养权,法院会考虑双方的工作性质、工作稳定性、经济状况等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判决归谁抚养,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收集证据。1、双方基本条件。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等差异可能会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
-
为了争取孩子抚养权打官司赢的多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23可起诉处理,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因为离婚诉讼涉及财产及子女,对专业要求很高,最好你能找一个专业你,维护你的合法权益。1、是否能赢官司,要看你的请求是否有事实及法律依据。2、律师收费考虑以下主要因素:(一)耗费的工作时间;(二)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三)委托人的承受能力;(四)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五)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等。3、各地的律师收费标准都不一样,由当地的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
-
我结扎对孩子抚养权打官司能赢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1已结扎,应该可以赢得孩子的抚养权。 如果当事人双方因子女抚养问题达不成协议时,法院应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妥善地作出裁决。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亲和母亲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
-
孩子抚养权打官司,孩子抚养权的纠纷怎么办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2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