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如何认定
债务人通过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
以不合理价格转移财产等行为,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可以认定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无偿处分时的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第五百三十九条【不合理价格交易时的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二、恶意逃避债务怎样申请强制执行
(一)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有两种:
1、被执行人住所地和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2、经我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在此,所说的申请执行的法院一般是被执行人住所地和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二)应提交申请执行书。
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执行人员记入笔录。
提出书面申请执行或者口头申请执行的,应当说明申请执行的事实和理由,并附作为执行根据的仲裁裁决书。
(三)申请执行的期限。
申请执行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无正当理由逾期提出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驳回申请,不予执行。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债务人有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
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的,可以认定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以申请撤销转移财产行为。
-
逃避债务转移财产离婚
465人看过
-
为逃避债务而转移财产的法律责任
304人看过
-
债务逃避者转移财产后的应对措施
240人看过
-
债务逃避策略:了解转移财产的法律规定
318人看过
-
对方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我怎么办
459人看过
-
恶意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债权人应该如何应对?
207人看过
笔录指的是公安、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文字或视听记录的形式记录或反映诉讼活动和案件事实。笔录包括: 1、询问简介。 2、询问内容。 3、检查记录记录。 4、相关人员依次签... 更多>
-
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怎么认定,如何认定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27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在借款后,将自己的财产转移给他人,制造没有偿还能力的假象。给债权人顺利行使债权造成极大的障碍,也是对最基本的诚实信用原则的践踏。那么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怎么认定,如何认定非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
-
如何认定转移财产来规避债务湖北在线咨询 2023-12-19在现实生活中,债务人为了不履行偿债义务,可能会产生一些债务规避行为,这种行为直接给债权人造成损失,因此,《民法典》明令禁止,那么,如何认定转让财产规避债务?律师师整理如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认定债务转让规避债务 认定通过债务转让规避债务的情形: 1、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 2、无偿转让财产 3、以不合理价格转让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 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放弃债权担保,对财
-
如何鉴定房产转移逃避债务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07一、房产转移逃避债务的认定如下: 1.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交易财产、放弃到期债权、无偿为他人提供担保等,致使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 2.隐藏、转移、毁损或者未经人民法院允许处分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的; 3.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令进行消费的; 4.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按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5.有义务协助
-
为逃避债务如何转移房产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30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
-
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行为能否认定为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债务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25不能。但是,因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