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4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由于试用期具有“从契约”的属性,它从属于《劳动合同》,没有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就没有试用期期限。因此,用人单位仅与劳动者签订试用期合同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该类合同属于无效的合同。
二、试用期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期限而无效《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由于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约定的期限有了明确的规定,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超长试用期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超过法律规定的试用期限,应属于无效。
三、复重约定试用期的,约定无效。《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2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该规定将试用期的试用对象限定在为初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因此,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时,约定试用期或者变更工作岗位时,约定试用期的做法,均不符合法律规定,属于无效的约定。
四、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无效。《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3款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需要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来确定的,因此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从工作任务实际开始到任务结束,此类合同的劳动期限无法确定,因此无法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符合约定试用期的最低标准,因此,也不能约定试用期。
五、试用期的劳动报酬低于约定或法定标准的,试用期无效。《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据此,《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工资明确了三个限制性标准:1、不低于同岗位最低档工资;2、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3、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当同岗位最低档工资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不同时,应选择有利于劳动者的标准确定工资。但是不得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哪几种情形不能约定试用期期限
271人看过
-
几种无效协议的情形
270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遗嘱无效的几种情形
238人看过
-
试用期内哪些情形无法生效?
353人看过
-
不能约定试用期限的几种情形有哪些
132人看过
-
无效合同的情形民法典规定的几种情况
482人看过
-
试用期约定无效时,哪些情形无效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10以下试用期无效:劳动合同中只约定试用期无效;同一单位与同一劳动者约定两次试用期的,后试用期无效;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约定试用期无效;订立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无效;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约定试用期无效。
-
约定管辖无效的情形有几种台湾在线咨询 2023-04-12一、直接约定由某基层、中级或高级法院管辖,可能因违反级别管辖的规定无效。二、建设工程施工等不动产纠纷,码头装饰等港口作业纠纷约定管辖,违反专属管辖,约定无效。三、约定由守约方法院管辖,起诉时无法确定的,约定无效。四、约定与案件无实际联系的人民法院管辖,违反法律规定,约定无效。五、直接约定由某事由管辖权的法院管辖,起诉时无法确定的,约定无效。六、消费格式合同中的约定管辖,未采取合理方式,提醒消费者注
-
2023专利无效的几种情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即导致专利权无效的“情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不符合专利授予条件。 2、专利申请中的不合法情形。 3、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形。 4、重复授权的情形。
-
试用期延长的四种情形&&&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04-23试用期延长视情况而定:1、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一般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2、劳动者表现平平,企业感到在原本约定的试用期内,没能对其工作能力进行全面掌握。3、企业对劳动者考核不合格或由于各种原因,一时招不到更合适的人员进行替补的;4、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请假时长或次数太多,使得企业无法对其进行正常的考核,故而希望延长试用期;5、经双方协商一致且期限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的延长试用期。
-
专利权无效有几种情形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5-141.主题不符合专利授予条件,包括:发明、实用新型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或者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2.专利申请中的不合法情形:说明书没有充分公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规定的范围;专利权的主题不符合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定义;同时申请的协商授权原则;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不清楚、不简明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