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纪合同所涉及到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规定,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五十一条【行纪合同定义】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第九百五十二条【行纪人承担费用的义务】行纪人处理委托事务支出的费用,由行纪人负担,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一、行纪合同的生效条件有哪些?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行纪合同中行纪人的权利义务有哪些?
1、行纪人的主要义务:
(1)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的义务。行纪人应按照委托人的指示完成行纪行为,并应当尽注意义务,以使委托人的利益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2)依委托人指示处理事务的义务。委托人指定了卖出价格或买入价格的情况下,行纪人应当按委托人的指定价格处理事务。行纪人低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卖出或者高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买入的,应当经委托人同意。未经委托人同意,行纪人补偿其差额的,该买卖对委托人发生效力。行纪人高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卖出或者低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买入的,可以按照约定增加报酬。委托人对价格有特别指示的,行纪人不得违背该指示卖出或者买入。
(3)妥善保管的义务。行纪人占有委托物的,应当妥善保管委托物。
(4)委托物处置的义务。委托物交付给行纪人时有瑕疵或者容易腐烂、变质的,经委托人同意,行纪人可以处分该物;与委托人不能及时取得联系的,行纪人可以合理处分。
(5)负担行纪费用的义务。行纪人处理委托事务支出的费用,由行纪人负担,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行纪人的主要权利:
(1)请求报酬权。行纪人完成或者部分完成委托事务的,委托人应当向其支付相应的报酬。委托人逾期不支付报酬的,行纪人对委托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介入权。行纪人接受委托实施行纪行为时,可以自己的名义介入买卖活动。行纪人买入或卖出市场定价的商品时,只要委托人没有相反的意思,可以自己作为买受人或出卖人。行纪人行使介入权后,仍可要求委托人支付报酬。
(3)提存权。行纪人按照约定买入委托物,委托人应当及时受领。经行纪人催告,委托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的,行纪人可提存委托物。委托物不能卖出或者委托人撤回出卖,经行纪人催告,委托人不取回或者不处分该物的,行纪人可提存委托物。
(4)留置权。“行纪人完成或者部分完成委托事务的,委托人应当向其支付相应的报酬。委托人逾期不支付报酬的,行纪人对委托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行纪合同的涉及范围
470人看过
-
按揭主要涉及到什么法律关系
174人看过
-
演艺经纪合同涉及的法律问题
348人看过
-
行纪合同的法律特征以及如何认定行纪合同
359人看过
-
委托居间行纪合同涉及到费用吗?
493人看过
-
行纪合同的解除及法律依据
240人看过
买受人又称买方,是买卖合同中约定支付价金的人;以最高应价购得拍卖标的的竞买人;与建设单位签订物业买卖合同、购买房产的单位和个人。 因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 更多>
-
所涉及到的合同解除权怎么行使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27关于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方法,《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可见,解除权行使的方式主要可分为通知。 【相关延伸】 问:合同解除期限是
-
行纪合同涉及留置权,法律上有哪些规定云南在线咨询 2023-10-25行纪合同涉及留置权。留置权属于优先受偿的权利,行纪人完成委托事务后委托人应当依约支付报酬。委托人逾期支付的行纪人可以依法对委托物行使留置权。
-
2022年行纪合同涉及留置权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0可以涉及。在行纪合同中,行纪合同留置权,来自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行纪人完成或者部分完成委托事务的,委托人应当向其支付相应的报酬。委托人逾期不支付报酬的,行纪人对委托物享有留置权,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合同合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301、注意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是否一致。 2、注意列明每项商品的单价。 3、在合同中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计算方法。 4、确定管辖法院。 5、注意用词严谨。 6、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 7、合同条款必须对等性。 8、注意定金与“订金”的区别。
-
当前诽谤行为所涉及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131. 诽谤的法律后果是:若诽谤行为尚不构成犯罪,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行政处罚;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若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前款罪,若受害者告诉,则仅处理,但若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则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