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证人证言前后不一致怎么办
若证人证言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形,则法庭须进行深入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出准确无误的结论。
证人证言的采信问题,实际上涉及证人证言互相矛盾、证人证言自我矛盾以及证人证言对立等多种情况下的采信原则。
对此,我们应当全面掌握并遵循以下几点重要原则:
(1)证人证言存在不统一现象实属司空见惯,因此,在采信证人证言的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查寻证言产生分歧的原因所在;
其次,需对证言与其他证据(包括被告人供述)之间的吻合程度进行细致审查;
最后,确认证言的客观性及可采性。
(2)当证人证言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时,切勿轻率地相信先前所作证言或者后来所作证言,而应认真剖析此前和此后分别所作证言的背景环境,评估其是否受到了外部压力和其他因素的干扰,证人改变原有证言的理由是否充分且客观,证言与其他证据之间是否相符或相悖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出是否采信、采信哪一份证言的明确结论。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出庭所作证词优于经过质证的证人证言。
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经过庭审质证后方可作为定案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庭所作证词便可以直接作为定案依据。
在无法辨别某证人证言孰真孰假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可能是不予采信该证人证言。
(3)当证人证言形成互相对立的两种证据类型——即证明有罪和无罪时,采信的立足点应集中在审查证言的可信度及其能否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之上。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刑事案件证据不足的怎么结
证据不足,怎么结案的问题,分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不同的三种情况。1、侦查阶段,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2、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3、在审判阶段,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发现证据不足或证据发生变化,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撤回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刑事案件证人证言前后不一致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四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n(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n(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n(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n(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n(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n(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n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证人当庭证言与庭前证言不一致
453人看过
-
证人证言前后不一致应如何认定其效力
484人看过
-
刑事案件对证人证言质证意见
270人看过
-
刑事案件利害关系人证人证言
248人看过
-
刑事案件证人证言提取场所
180人看过
-
证人证言一审二审不一致
192人看过
-
证人证言前后不一致应该如何处理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25如果证言前后不一致,就需要庭上做出合理的分析来判断并且做出正确的结论。证言的采信,主要牵涉到证人证言间相互冲突、证人证言自相冲突以及证人证言形成对立时的采信原则。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1)证人证言不相一致应该说是较普遍的,因此,采信证人证言,首先应找出证言不一致的原由;其次应审查证言与其他证据之间(包括被告人供述)的印证情况;再次,确定证言的客观可采性。 (2)证人证言前后不一致时,不得轻易确信
-
民事案件的证据和证人证言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4证人证言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中证据形式之一。证人证言是证人向法院或者法庭陈述的有关案件的真实情况的口头证言或书面证言。证人证言具有主观性、直接性、偶然性、生动形象性、缺乏稳定性等特点。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是落实审判方式中公开质证原则、直接言辞原则的前提,是查清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的手段,是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保障。但在我国的
-
未满十六周岁的证人在刑事案件中当证人,前后证词不一致会犯罪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8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对以下罪负刑事责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所以16岁以下哪怕是伪证都不负刑事责任。
-
-
工伤认定证人证言证人证言不足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4工伤认定只有一个证明人并不影响工伤的判定,是否判定为工伤是需要劳动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之后,对是否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认定为工伤的条件,给予认定后者不予认定的结果。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