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处分合同未经追认的法律后果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6-19 16:05:28 323 人看过

未经追认无权处分的合同后果是:如果合同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的,合同有效,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拘束力;如果不符合的,合同无效;但由于无权处分合同未经追认,如果受让人不是善意取得的,不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无权处分合同未经追认的法律后果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n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n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n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n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n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11: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无权处分合同未得到权利人追认是否具有效力
    一、无权处分合同未得到权利人追认是否具有效力无权处分合同未得到权利人追认是效力待定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生效与否尚未确定,须经过补正方可生效,在一定的期限内不予补正则视为无效的合同。《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二、无权处分合同是否是无效合同无权处分合同不是无效合同,是效力待定合同,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财产,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如果未经追认的,该合同是无效的,需要赔偿相对人的损失。《民法典
    2024-01-12
    302人看过
  • 合同签订未经授权时的法律认定
    看相对人是否追认。相对人或者签订效力待定合同的另一方,可以在从知晓合同效力待定的时候开始,要求具有法律上代理权限的人在一个月之内对合同效力进行追认。具有法律上代理权限的人在一个月内没有做出拒绝或者同意等行为任何表示的,一般认为该代理人不同意追认,该份合同无效。民法典中无授权签订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如果相对人不追认的,该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无权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
    2023-07-03
    346人看过
  • 合同法律关系的认定: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如何?
    合同的无效的情形有: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3、以法律形式掩盖违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有上述五种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无效合同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即使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就违约责任和金额达成一致,无效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也将无效。劳动合同的无效情形有哪些?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根据这一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属于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属于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
    2023-07-12
    477人看过
  • 未经许可不得分包的法律后果
    未经允许分包将承担的法律后果:未经允许分包工程的,承包方要承担的责任包括解除承包合同、对分包工程质量承担连带责任。法律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工程分包的法律后果首先,主体是特定的。分发包人是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接工程任务的建筑企业,分承包人是从分发包人那里承接工程任务的专业承包企业或者劳务分包企业;建设单位不是分包合同中的民事主体。其次,客体是特定的。分包交易的客体是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必须是建筑工程中由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允许分包的部分。《民法典》吸收了《建筑法》的规定,禁止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总承包人还必须自行完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而不能将工程的主体部分分
    2023-08-09
    198人看过
  • 无处分权未追认转让的股权是否有效
    是无效的。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未追认转让的其擅自转让股权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就是无效合同。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的,合同无效。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关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担保合同】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
    2023-06-13
    237人看过
  • 未经授权转委托法律后果
    转委托原则上应当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授权或事后追认)。代理人转委托他人代理的,应当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没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代理人应当在事后及时告诉被代理人,征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不过,在紧急情况下,代理人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而转委托的,不论被代理人是否同意,均依法产生转委托的法律效力。一、哪些可以转委托转委托存在以下三种情况:1、经委托人同意转委托的,受托人的责任是找到适当的人选、妥善告知委托事务,并为此负责。2、转委托未经委托人同意,此时的转委托无效,该行为只能视为另一个,在受托人与第三人之间产生关系。3、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委托人的利益,本着善意和勤勉的原则,可以转委托。二、转委托的法律效力是什么在中国行政机关在接受上级机关委托执法后不得转委托,转委托无效,因为行政执法的委托不是普通的民事中的委托,被委托的是行政权力和职能,受委托的行政机关无权将本不属于自己的职能再委
    2023-02-19
    459人看过
  • 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让法律后果
    债务转让未经债权人同意是没有效的。合同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均应依法履行各自的义务。接受债务人履行义务,是债权人的法定权利。债务人未经债权人同意转移债务,是对债权人合法权利的侵犯,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自愿原则,侵犯了债权人的利益。一、如何转让债权债务1、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2、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3、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二、转让债权债务内容有哪些转让债权债务内容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原则之一是自愿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决定如何签订合同;2、可以自由决定将合同中的债权、债务、债权、债务转让给第三人,以最好
    2023-03-04
    111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无权处分合同无效的后果是什么
    无权处分合同无效时处分行为的法律后果。在处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善意的第三人或不知无处分权的处分人基于意思表示不真实行使撤销权的情形之下使合同无效。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之下,交易安全的保护己经没有了多大意义,这时的法律调整应该着重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因而不应该规定善意取得,最大限度地把权利是否变动的权利赋予权利人,由权利人来自由行使追认权,追认使变动有效,不追认就无效。《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
    2023-08-01
    386人看过
  • 无权处分将产生何种法律后果
    无权处分将产生的法律后果如下:1、所有权人有权追回被处分的财产,受让人是善意取得的除外;2、受让人是善意取得的,则受让人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而原所有权人可以请求无处分权人赔偿损失。无权处分将产生何种法律后果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
    2022-07-05
    81人看过
  • 无权处分的追认是什么
    法律综合知识
    常见无权处分的追认权的行使方式有以下两种:1、明示。一般认为,追认一般应当以明示的方式作出,以明示的方式是行使追认权的最典型的形式,如通过语言、文字的或其他方法直接的进行意思表示。只要能清楚表明权利人的意思即可。至于是否采用特定的形式,一般不作要求。2、默示。关于默示内涵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可推断的意思表示,即权利人不使用话语,而使用一种具有特定的、法律行为意义上的符号。这种情形可以是约定,也可以是交易习惯,这种可推断的意思效果与明示的效果是一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2024-04-21
    388人看过
  • 无权处分所带来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有:1、无权处分,权利人拒绝追认。当处分物已经交付,买受人已经支付价款时,买受人因其善意取得处分物的所有权,权利人只能向处分人要求不当得利返还。这样,当他还有损失时,他会根据侵权法向处分人要求损害赔偿。这里的侵权行为也是一般的侵权行为;2、权利人的举证责任很重。无权处分,权利人拒绝追认。处分物交付时,赠与合同无效,处分物的所有权在我国法律未承认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的框架下返还给权利人;3、但在买卖合同中,当买受人未支付价款且善意时,处分物不再归权利人所有,而是归买受人所有。4、因此,权利人的损失只能通过以下列方式得到弥补,处分人向买受人要求不当得利返还,因为买卖合同无效,所以不能要求买受人支付价款;不当处分人要求返还不当得利时,不当得利人要求返还不当得利。提存的法律后果有哪些1、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孽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
    2023-07-04
    209人看过
  • ?无权处分合同追认生效时间怎么规定的
    无权处分合同追认生效时间怎么规定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无处分权的人签订合同的,是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无权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2023-06-14
    62人看过
  • 公司未经公告即合并的法律后果
    一、公司合并的流程网友提问:A公司与B公司是两家长期合作的公司,由于资本和人员流动日益频繁,想要合并成一家公司。那么,公司合并如何进行?律师回答:根据《公司法》第174条及相关法律规定,A公司与B公司合并需要经过下列步骤:(1)订立合并协议。(2)董事会决议。公司合并应首先经由董事会作出合并决议,经由董事会同意后,还需要提交股东会审议。(3)股东会决议。其决议方法,在有限责任公司,必须经代表2/3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在股份有限公司,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4)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其目的是便于了解公司现有资产状况。(5)对债权人的通知或者公告。因为公司合并对债权人的利益构成影响,根据《公司法》第174条规定,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10日那日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6)办理合并登记手续。公司合并完成后,应当办理相应的注销、变更或设立登记
    2023-02-27
    490人看过
  • 未经追认的合同效力是怎样的
    未经追认的合同的效力是无效。而在合同效力被追认前,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不被追认的,则合同无效;被追认的,则合同有效,对合同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一、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由别人代办吗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让代理人去办理,但必须处于真实意思表示且在代理权限内。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二、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未
    2023-06-24
    10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无权处分未经追认是无效合同吗,有没有法律规定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08
      无权处分未经追认的合同一般对于被代理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是无效的合同。对于无权处分的合同,被代理人在收到通知后的30日内拒绝追认的,其合同存在法定无效事由,是无效的。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 请问一下无权处分未经追认是无效合同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4-09-08
      无权处分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如果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人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因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有效;若未经权利人追认且无处分权人事后也未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无效。
    • 未经追认属于无效合同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08
      无权处分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如果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人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因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有效;若未经权利人追认且无处分权人事后也未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无效。
    • 无处分权未追认转让的股权有效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08
      无效。无处分权合同是无处分权人用权利人的权利与第三人所签订的合同,本质上是一种欺骗行为,但是对于它的效力问题,法律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对象指向的是“无权处分合同”,而非“无权处分行为”。在权利人未追认或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未取得处分权之前,该处分合同效力属效力待定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
    • 无权处分的通过追认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27
      常见无权处分的追认权的行使方式有以下两种: 1、明示。一般认为,追认一般应当以明示的方式作出,以明示的方式是行使追认权的最典型的形式,如通过语言、文字的或其他方法直接的进行意思表示。只要能清楚表明权利人的意思即可。至于是否采用特定的形式,一般不作要求。 2、默示。关于默示内涵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可推断的意思表示,即权利人不使用话语,而使用某种具有特定的、法律行为意义上的符号。这种情形可以是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