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合同的效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一、是否具备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二、合同是否存在相关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及公序良俗的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另外需注意,基于重大误解、以欺诈手段实施、受第三人欺诈、胁迫等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虽然不是无效合同,但当事人可以向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撤销之后,自始无效。
借款合同的效力认定
1、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无效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借贷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61条的规定:“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业务“。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因此,企业之间的借贷显属违法,其民事行为自始无效,借贷合同无效。
2、关于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合同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因此,此类联营合同名为联营,但实际为借款,依法应当认定无效。
3、关于对企业间横向借贷的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相互借贷的合同出借方尚未取得约定利息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问题的解答》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的规定,对企业之间直接的相互借贷及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企业联营,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1)确认企业之间拆借资金的借款合同或者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联营合同无效。
(2)判令借款方返还出资方本金。
(3)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予以收缴,对另一方应处以相当银行利息的罚款。此外,对自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还款期满之日起,至法院判决确定借款人返还本金期满期间的利息,亦应当收缴。该利息按借贷双方原约定的利率计算,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借款利息未约定的,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4)借款人未按判决确定的期限归还本金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
探讨主合同无效时,从合同的效力判定原则
137人看过
-
合同法律效力的认定及其实践探讨
86人看过
-
担保合同效力认定方法的探讨
260人看过
-
违法合同效力认定:法律规定的分析与探讨
267人看过
-
合同解除效果的法律认定探讨
312人看过
-
探讨合同违约时的法律判断原则
257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工程居间合同的法律效力探讨天津在线咨询 2024-11-16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居间合同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并且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只要居间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双方不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第三人利益,双方不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或者没有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并且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居间合同就是有效的。
-
集体土地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探讨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28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是有效的:一般来说,如果是集体的土地,只要明确需要明确的主要内容并确保其合法,就具有法律效力。在签署转让合同之前,应对转让方的转让主体资格进行核实。转让方必须是国有土地使用证上载明的土地使用者。如果土地使用者是国有或集体单位,则应提交经资产处分权机构出具的同意转让的证明。 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甲乙双方签名或单位公章。 2. 应注明土地的位置、面积
-
合同撤销的法律效果探讨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051. 有效合同的重要法律特征之一是意思表示真实。如果当事人发现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无法真实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愿,那么撤销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 2. 在撤销权人未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撤销权之前,可撤销合同仍然有效。即使合同具有可撤销的理由,当事人仍应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 3. 撤销权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来实现撤销权来撤销可撤销合同。但
-
关于要约法律效力的探讨广东在线咨询 2024-11-09要约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的约束力方面。 首先,要约对要约人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也称为要约的形式约束力,是指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受到要约的拘束,不得随意撤销或对受要约人随意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这对于保护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正常的交易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约对受要约人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也称为要约的实质约束力,在民法中也称为承诺适格,即受要约人在要约生效时即取得依其承诺
-
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效力认定原则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23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对婚前和婚后财产的权利进行约定,如果双方没有争议,在离婚时应按照约定处理。但是,如果规避法律的约定,则该约定将无效。 夫妻财产约定是指夫妻以契约形式对婚前和婚后财产的权利进行约定的夫妻财产制度,它与夫妻法定财产制具有同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