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罪没有口供也有可能涉及犯罪。因此,案件犯罪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根据案件的证据来确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护、鉴定意见、勘验、检查、鉴定、侦查实验等。这些证据是法律规定的证据,被告的供述和辩护只是证据之一。那么,即使贪污罪是零口供,其他证据齐全,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也可以定罪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所有案件的判决都要重证据、重调查,而不是轻信口供。所以即使犯罪嫌疑人在零口供的情况下,只要证据确实充分,也可以定罪。
村干部可能构成贪污罪吗
法律规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构成贪污罪:
1、救灾、抢险、防汛、优抚、移民、救济物的管理;
2、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
3、国有土地经营和管理;
4、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
5、代征、代缴税款;
6、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
7、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
也就是说,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前述规定的公务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构成犯罪的,以贪污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怎样认定贪污罪?贪污罪的证据由谁提供?
69人看过
-
确认行为人是否存在贪污罪的考虑因素
101人看过
-
贪污罪怎么认定:贪污罪既遂定义,贪污罪
100人看过
-
贪污罪规定是怎样的,贪污罪如何处罚?
406人看过
-
贪污是否构成贪污罪的界限
140人看过
-
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什么贪污罪如何界定
304人看过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
贪污罪的构成要素贪污罪的法律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27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贪污罪的构成要素贪污罪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但主要是侵犯了职务的廉洁性。 贪污罪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
-
贪污罪的既遂应由哪些因素确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21、看行为人的贪污行为,是否符合贪污罪构成要件的特征。其中,衡量非法占有的标准,是行为人是否实际已非法占有了公共财物或非国有单位的财物。如果已实际非法占有了,即视为既遂。 2、看行为人的贪污行为,是否造成了客观的危害结果。其中,衡量造成了客观危害结果的标准:一是贪污数额实际上已达到5千元;二是贪污数额虽然实际上尚未达到5千元,但客观上存在贪污情节较重的事实。
-
贪污罪能否决定缓刑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29犯贪污罪的,根据数据及情节可以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缓刑的首先适用条件就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即若贪污罪犯符合宣告缓刑的条件,是可以适用缓刑的。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
-
贪污罪零口供的情况如何认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27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
-
贪污受贿罪定性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03贪污受贿罪认定具体如下: 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的认定 本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因此,这一规定包含了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受贿罪主体的内容。理由是:一是地位的形成,通常是职权孕育的结果,两者互相依存;二是地位形成,往往与行为人拥有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