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如何认定离婚协议欺诈
民法典规定,协议离婚时,夫妻一方通过隐藏、转移、变卖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侵占共同财产的,就可以认定为欺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第一千零九十二条【一方侵害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签订离婚协议书后可以改吗
一般地,夫妻双方基于真实意思表示签订离婚协议书后,即可以带上协议书以及其他材料办理离婚登记,离婚登记后双方的婚姻关系解除。
并且,离婚后,就双方的离婚协议书生效,不能进行修改。
所以,是否可以修改离婚协议书要看离婚登记情况。
因此,实践中是否修改离婚协议书按以下处理:
1、办理离婚登记前在未办理离婚登记前,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书不产生效力,所以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进行修养,没有限制。
并且,如果双方对修改离婚协议书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2、办理离婚登记后双方带着离婚协议书办理离婚登记,登记后离婚协议书产生法律效力,一般情况下不能进行修改。
但是,如果一方有证据证明分割财产时另一方有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在离婚后一年时间内,可以去法院起诉解决。
不过,这时候提起诉讼,法院会就财产问题处理,不会恢复双方的婚姻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的,如果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可以认定为欺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六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n(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n(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
如何认定协议离婚中存在欺诈和胁迫呢
384人看过
-
民法典中的婚姻欺诈规定
61人看过
-
劳务合同协议在民法典中如何认定?
85人看过
-
民法典中签完离婚协议如何执行
316人看过
-
民法典中离婚协议中一方不配合怎么认定
101人看过
-
如何进行民法典协议离婚
108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消法55条如何认定欺诈天津在线咨询 2024-08-30《消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欺诈行为具体可以包括: (一)雇佣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二)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三)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销售明知是失效、变质、受污染商品的; (四)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的; (五)采取短尺少秤等手段,变相提高商品价格的; (六)采取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等欺骗性价格表示的等等。 (七)发
-
法律上离婚协议怎样认定欺诈四川在线咨询 2023-09-021、民法典规定,协议离婚时,夫妻一方通过隐藏、转移、变卖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侵占共同财产的,就可以认定为欺诈。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六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
-
民法典中怎么认定协议离婚中的债务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03协议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先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下列个人债务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4)
-
民法典规定怎么认定协议离婚财产分割欺诈能否存在呢?贵州在线咨询 2023-07-141、认定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是否存在欺诈,需要根据协议签订时的主客观情况综合判断。 2、客观上,有欺诈形成的环境,且欺诈已经实现;主观上一方具有欺诈意图。 3、一般来说,欺诈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欺诈人为达个人目的故意欺骗另一方,另方基于错误认识,且因为欺骗的原因而作出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财产处分决定,该处分决定已经生效,欺诈人获得相应的财产或者财产性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