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询问和讯问的相关程序,笔者认为对其理念及其完善应当加以探讨。
一、询问、讯问的区分及其价值取向
询问是向被害人、鉴定人、证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发问,进而查明案件事实的
一项措施,其主体为审判人员、公诉人员、侦查人员及对方当事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而讯问是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发问,进而查明案件事实的一项措施,讯问的主体是侦查人员、公诉人员和审判人员,由此,笔者认为两种用词的区分反映了刑事诉讼法的一些基本价值问题。
其一,从运用的场合与语境的角度看,体现了刑事诉讼的目标为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侦查、检察和审判三机关有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而被害人是人民的一员,由于其被侵害,也希望给予罪犯必要的惩罚。为了予以区别,询问用于司法机关与被害人之间既体现了两者在惩罚犯罪的目标上的一致,也体现了司法机关对被害人的保护义务。
其二,从适用的对象上看,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依靠群众的原则。由于犯罪都发生在群众之中,犯罪分子也隐藏在群众之中,因此,我国历来强调人民群众在司法办案中的作用,在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中都有依靠群众的相关规定。对广大人民群众用平等的询问方式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严厉的讯问,以示区别,反映了司法对群众的信赖及依靠。
其三,两种发问方式的区分也反映了诉讼模式上的差异。在当事人主义模式下,法院中立,没有查明事实的义务,只是根据控辩双方的举证、质证并借此了解案件,作出判决。但在职权主义模式下,侦查机关、控诉机关、审判机关都有查明案件事实的义务。相比之下,辩护方只有有限的证明义务,在国家机关包揽了事实查明的全部义务后,为了追求效率,就产生了讯问这种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合作,否则抗拒从严的发问方式。
二、讯问所折射的理论问题
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主体适用不同的发问方式,有着现实的合法性、合理性,但是,讯问这种发问方式在法理上缺乏基本的支撑。
其一,讯问本身的强制性,体现了一种有罪推定的思想。尽管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与无罪推定相似的表述,但是有罪推定思想仍在我国司法人员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确,判决前的侦查机关、控诉机关都只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程序上认定其为犯罪人。虽然这种程序性定罪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并不产生实体判决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强制性的讯问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自证其罪的义务,因为我国法律要求被讯问者必须如实回答。虽然没有规定不如实回答应当承担何种具体责任,但沉默权的缺位、在刑事政策上的抗拒从严以及现实中经常揭露的刑讯逼供案件等等都体现了这种有罪推定的思想。
其二,人为制造了诉讼当事人的不平等,影响程序公正。在审前阶段,诉讼过程是一个自向证明的过程,在审判阶段则是他向证明的过程,但这两个过程都是弄清事实的过程。为此,即使作为职权主义下的控诉方,包括侦查机关、控诉机关,仍应当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在查明事实前,我们可以以平等的方式询问受害者及其法定代理人,但却以控制者的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气势来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疑有违法律要求的客观公正的立场,显然是存在职业偏见,也会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甚至给社会公众造成一种偏向被害人的感觉。而法官及控方对被告人的讯问更有一种官官相护的官僚色彩。现实中被大量披露的冤假错案以及大量的上诉、上访、申诉等,很多是因为他们对司法人员的所作所为不满。
其三,凸现了刑事诉讼法的重惩罚、轻保护的理念。的确,刑事诉讼法有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双重任务,但很显然不能把两者对立。按照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应当给予其必要的保护。我国的讯问以强制方式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回答,在违背他们意志自由的同时,也没有给予必要的救济。在追求惩治犯罪的效果和诉讼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保护。
其四,讯问也是导致口供主义、刑讯逼供,甚至冤假错案的重要诱因。讯问主要用于在负有查明真相义务的侦控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基于效率与应对各种压力的需要,讯问便成了侦控人员收集证据的重要手段。然而并非所有无辜被怀疑的人都会主动配合,一些真正的罪犯更是想对抗侦查、逃避审判。由此,在双方力量悬殊,且自身有强制力保障的情况下(讯问本身含有强制性),刑讯逼供自然难以避免。笔者并不否认口供对案件真相发现的重要作用,但不真实的口供,特别是刑讯逼供下口供对真实发现的副作用也同样显著。片面地强调口供,追求无供不定案,结果可能落入罪从供定的泥沼。
三、应该改讯问为询问
正义是司法永恒的主题,当事人是程序主体,不能为了完成诉讼任务或为某些人的利益而牺牲任何一方当事人,使其沦为纯粹的手段或工具。法律程序正当性的主要标准是使人的尊严获得维护。当讯问成为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证据的手段,在权利本位和无罪推定观念影响下,当事人尊严很容易被剥夺,自然也就不具有程序正当性。
讯问由于运用了强制力,可以在尽快查明案件、实现实体正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对实体正义及程序正义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实际上,司法理论上已经有不少针对讯问可能产生弊端而采取的措施,如为防止刑讯逼供,有不少学者提出引入沉默权,引入律师帮助制度,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甚至提高侦控方的侦查技术力量等等。但沉默权绝不是万能药,刑讯逼供在法律上是禁止的,却照样在实践中发生。只要如实供述的义务不排除,任意自白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确立,拥有控制力的一方就能轻而易举使其就范。律师帮助、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也都因为律师人数不足、分布不均、录音录像费用高、操作不便而步履艰难。至于提高侦控的侦查技术力量,在没有对辩方力量进行相应提高的情况下,只会使失衡的天平濒于倾覆。
只有在理论上彻底转变,以人权保障为基石,确立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和无罪推定的思想,才能为其他改革提供动力源泉。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讯问改为询问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他改变了对强制力运用的暗示,也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至少同被害人享有平等的待遇。当然,改变这一用词并非笔者的最终目的,而是希望使人们认识到从该词改变中反映的问题,并进而消除这种不利的影响,如果仅仅对该用词加以修改而没有任何行动支持,则只能是换汤不换药,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
讯问笔录刑事诉讼文书
374人看过
-
治安讯问与刑事讯问区别
421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讯问规定
62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如何询问证人,询问证人是否有时间限制
269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第一次讯问可以请律师吗
95人看过
-
传唤是询问还是讯问
357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刑事诉讼法讯问案件类型中对侦查讯问的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27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
《刑事诉讼法》中讯问未成年人时的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4-08-28(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四条 第二款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岁得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询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二) 第九十八条第二款:询问不满十八岁得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五十六条 第一款: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询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
-
刑事诉讼法讯问、审问、讯问、审判的时候有明确的规定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02-101、还没有相关明确规定,但对于没有法定代理人或成年家属在场的询问、讯问取得证据,人民法院审查证据时会予以重点对待。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
-
刑事诉讼法93条询问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31第一百二十二条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在现场询问证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
2024刑事诉讼法中对讯问的规定有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4-08-25讯问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