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对审计师提起民事诉讼的依据和审计师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尺度问题在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法律界和会计职业界一直存在分歧。法律界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只是行业规章,不能作为判断审计师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只要审计报告与事实不符就应该认定审计报告是虚假陈述,审计师应承担法律责任。会计职业界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财政部批准发布的,虽然是执业标准,但也是判断审计报告是否属实的依据;只要审计师严格遵循审计准则,审计报告就不是虚假陈述。法律界和会计职业界的观点孰是孰非?新发布的《12号法释》给出了答案。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为了规范审计师的职业行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标准,一直没有被正式赋予法律地位,以致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与金融机构串通舞弊等情况下,即使审计师保持职业谨慎也无法查出错弊,还得承担法律责任。法律界的这种观点固然是为了尽量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没有考虑审计执业环境的复杂性,忽视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作用。学术界对该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12号法释》第二条终于给出了明确答案: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的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另外,第四条、第六条第十款也指出以审计准则为判断不是报告的标准。显然,《12号法释》认可其法律地位,有利于保护审计师的合法权益。
(二)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法律是公平的,会计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和政府应尽的义务,审计责任是审计师对其审计工作应承担的执业责任,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于该问题,《12号法释》第三条规定:利害关系人未对被审计单位提起诉讼而直接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一并提起诉讼;利害关系人拒不起诉被审计单位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审计单位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第七条第二、三、四款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损失与审计报告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表明法律开始正视被审计单位应该承担的会计责任,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审计责任。
-
交通事故认定依据及承担责任
473人看过
-
交通责任复核的依据及其法律依据
197人看过
-
法律法规及准则制度是确定审计法律责任的直接依据
478人看过
-
关于诽谤的民事责是怎样的任及相关法律依据
57人看过
-
法律依据代理责任的认定有哪些
492人看过
-
注册公司法人的责任规定及法律依据
367人看过
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它虽不具备法令的强制力,但审计人员从事... 更多>
-
连带责任与无限责任的区别及认定法律依据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17无限责任和连带责任区别:作用对象不同;承担责任不同;界定对象不同;其他。无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责任,连带责任是指责任人一方主体为多数,各个责任人对外不分份额,向权利人承担全部责任。
-
教唆犯的认定及其刑事责任在哪个法律依据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13教唆犯的认定:主观上有教唆的故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
什么样的法律依据是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主要依据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8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
-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及其法律依据有哪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27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1、过错原则。 2、过错推定原则。 3、无过错责任。在医疗行为中,只要医疗机构使用了不合格的医疗产品致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无论其医疗行为是否有医疗过错,都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
民事责任赔偿误工费的法律依据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