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长时间后可以进行取保候审
只要符合以下情形之一,不管多长时间内都可以办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2.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3.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等。
二、如何申请取保候审必备的办理流程
取保候审的办理步骤:
1.由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书面形式提出取保候审申请;
2.公检法在接到申请书后7日内,应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意取保候审的,报县级以上有关责任人批准,并签发决定书和通知书;
3.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须提供保证人担保或提供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是不是必须交
取保候审不一定需要交保证金。也可以采取保证人保证的方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
4.依法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或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5.拘留后需要逮捕但证据还不充足的;
6.已被羁押,但在法定期限内不能结案,适用取保候审没有社会危险性的;
7.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受托律师有权申请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人须与本案无关,并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权利不受限制,以及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
取保候审多久可以撤案撤案后多长时间可以再取保
382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最长多长时间,取保候审之后多久结案?
234人看过
-
量刑后可以多长时间内申请取保候审?
317人看过
-
取保候审要多长时间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是多久
394人看过
-
取保候审批准逮捕后,多长时间执行
283人看过
-
取保候审出来多长时间又要进去?
201人看过
-
取保候审后100%会判刑吗,取保候审后多长时间可以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30第五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一般不会再收审
-
检察院不批捕取保候审后多长时间可以取保候审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20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
-
什么时候可以取保候审, 时间是多长时间?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25取保候审的条件: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同时公安部有关于不能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规定:累犯、多次传唤不到案的。时间:一般来说在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有两种形式,交保证金,或者提供保证人
-
取保候审后的盗窃罪多长时间可以终审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3012个月之内解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取保候审后要多长时间可以去检察院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29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的,不同意取保候审。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除此之外,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