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是指行为人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真实身份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五十三条
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盗窃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第十八条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百八十条之一
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罪可以报案吗?
369人看过
-
盗取他人身份信息有什么危害?
450人看过
-
应对他人盗用身份证开信用卡的方法
202人看过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治安管理处罚
481人看过
-
别人盗用我的身份证,应该怎么处理?
495人看过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危害
269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盗用身份证申请贷款了,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贷款判多少年?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17如果借款的时候就无力偿还或者不想还,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贷款诈骗罪,4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以上五十万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借款的时候有偿还能力也想偿还,现在因客观原因无力偿还,则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由于无力偿还给银行造成了40万元的损失,行为符合立案追诉标准,且给银行造成了特别重大损失,依法应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4关于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
盗用别人身份证信息判多少年?被盗的人该怎么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1一般的会处以罚款,严重要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
-
2022年盗用他人身份证件罪怎么判刑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20盗用他人身份证件罪判刑标准是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没有判刑,法院可以对犯罪分子单独判处罚金。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是指行为人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真实身份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虚假身份证件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身份证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7如果冒用他人身份证实施了犯罪活动,以犯罪论处。如果只是冒用,尚未构成犯罪的,则按以下处罚:如果居民身份证或复印件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者无须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 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