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的原则,突发事件的等级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6-17 15:57:48 370 人看过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为方针的原则、分级负责、反应及时等原则。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的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原则;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二、突发事件的等级

突发事件的等级有四种,分别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突发事件的特点是什么

突发事件的特点:

1.引发突然性。

突发事件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一定的契机诱发的,诱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易发现的隐蔽性,是难以预测的。

2.目的明确性。

任何突发事件(除自然事件外),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欲望性,自然事件本身虽无目的性,但是在处理这类事件的过程中,人们的目的性也是十分明显的。

3.瞬间的聚众性。

在一些地方因地界、征地、拆迁安置而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往往是一人纠合,数人响应,使其具有聚众性。

4.行为的破坏性。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和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

5.状态的失衡性。

如果我们将社会的正常秩序看作是均衡状态的话,那么突发事件则使社会偏离正常发展轨道而出现了失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n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n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1日 16: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四大类。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应对措施包括保护现场、报警、及时进行现场抢救或送医院、有危险的情况下及时撤离、注意控制事态发展、善后处置。以下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几种不同表述方式:1.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公共卫生事件。2.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四种类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3.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四大类。4.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四种类型。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措施如下:1、保护现场;2、报警;3、如果出现伤员,及时进行现场抢救或送医院;4、有危险
    2023-10-06
    233人看过
  • 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处理原则是什么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条中规定了处理交通事故应当遵循的原则,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八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本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022-10-05
    320人看过
  •  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关于对因突发事件受伤人员的处理办法
    医疗机构应针对甲类传染病的感染者采取隔离治疗、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等措施,并可协助公安机关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对于乙、丙类传染者,医疗机构也应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针对甲类传染病的感染者,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依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在确诊前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并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而对于乙、丙类传染者,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乙、丙类传染者应采取哪些治疗和控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对于乙、丙类传染者,应采取哪些治疗和控制措施呢?首先,对于乙类传染者,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2023-08-22
    86人看过
  •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具体如下:(1)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许多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很多具有不可预见性,但是突发事件并不是完全不可以预防的;(2)防重于治,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对各类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理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2、法律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第四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
    2023-08-10
    115人看过
  •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重在预防,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从制度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突发事件的演变一般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可控,只要措施得力、应对有方,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是完全可能。受理本案的指导思想经我们调查了解,尽管船东已有向法院申请留置货物的意思表示,但其真实目的是希望我们驳回其申请,然后持法院驳回中请的裁定向美国租船人索取滞期费。船东代表索克那斯(TSOKNAS)曾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不想与中国人打官司。他之所以提出申请是为了履行租船合同规定的义务,否则在向祖船人索取滞期费时,将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他希望法院驳回其申请;如果法院接受其申请,责令收货人提供了担保,他将持该但保与收货人到美国纽约仲裁,以解决,滞期费的实际纠纷。鉴于这种情况,法院是否接受和准予船东申请,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人认为
    2023-07-11
    137人看过
  • 突发事件的档案工作应急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性危及或可能危及档案安全和严重干扰档案工作秩序,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应对的事件。适用于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急处置其辖内突发事件。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军队系统档案部门及其他档案机构可参照执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具体如下:(1)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许多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很多具有不可预见性,但是突发事件并不是完全不可以预防的;(2)防重于治,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对各类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理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2、法律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
    2023-07-16
    216人看过
  •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公民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一、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妨害公务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
    2023-02-23
    475人看过
  • 突发事件处理办法:遵循哪些原则?
    突发事件实行以预防为主与应急相结合。突发事件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等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主要是自然环境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如山洪、火灾、地震、陨石、海啸、瘟疫、蝗灾等,也有部落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的暴力冲突、外族袭扰等。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什么一、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什么1、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如下:(1)建筑安全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县以上建设主管部门汇报,并做好相关的救援工作;(2)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法律
    2023-07-11
    236人看过
  • 如何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正在逐步加大,突发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期。自1993年有环境统计数据以来,我国已发生近3万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1000多起,突发环境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有责任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对各级政府而言,在突发环境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中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的职责。主要包括: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政府在处置其他突发事件时,要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就是要提前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引起有关人员及全社会的警惕,避免人身健康和财产受到损失。同时,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结果,
    2023-06-12
    449人看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和基本准则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是由什么部门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法律规定,我国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十九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卫生学调
    2023-07-10
    286人看过
  • 应对突发事件要有忧患意识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管理问题的关注。建立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是全球不同国家政府的共识。2003年,我国“非典”事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建设。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党组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我们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和今年抗击风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比如:应急预案有的形同虚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出现三种现象:一是事故的责任主体是哪家不清楚,相关部门的职责是什么不
    2023-06-06
    317人看过
  • 突发!如何应对过失杀人事件?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不一定得进监狱服刑,因为如果符合法律条件并且经过有效辩护,可以判处缓刑。过失杀人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
    2023-07-19
    347人看过
  • 食品突发事件分为几级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和响应。一、4级响应级别包括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四级响应有宣布进入响应的部门不同、人员伤亡数定义不同、倒塌房屋数定义不同的区别,其中四级响应有以下特征:宣布进入响应的部门级别最低。一级响应是由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决定进入一级响应状态。二级响应由民政部部长决定进入二级响应状态。三级响应由民政部分管副部长决定进入三级响应状态并向部长报告。四级响应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决定进入四级响应状态并报分管副部长、部长。人员伤亡数定义最低。死亡200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100万人以上对应一级响应状态。死亡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8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对应二级响应状态。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紧急转移安置30万人以上、80万人以下对应三级响应状态。某一省(区、市)行政区域内,一次灾害过程中:死亡30人以上
    2023-06-26
    149人看过
  • 突发事件具体分级标准
    一、突发事件具体分级标准影响类型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危害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原则上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等级。1、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简单,仅对某辖区较小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但只需要事发地街道办调度辖区有关部门就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仅对辖区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
    2023-06-08
    21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4-04-30
      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有效的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原则是什么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坚持人员救助优先。制订现场处置方案应当优先考虑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救助,在实施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注意保障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处置中确定了以人员的救助为先,避免了为减少财产损失而牺牲公民生命情况发生。(二)预防为主原则。预防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人们在对公共危机进行认真、全面和深刻
    • 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规定和办法依据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07
      本市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作用,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
    •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可分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15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1-19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