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如何判断犯罪中止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6 10:34:02 370 人看过

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刑法》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一、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

1、主观上的不同,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犯罪未遂是犯罪进行过程时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因素而未得逞的,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主动放弃犯罪行为的。

2、所处的阶段不同,犯罪未遂只存在于已经着手实施犯罪阶段而犯罪中止还只是存在于犯罪实施的预备阶段。

3、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从轻处罚,犯罪中止应该比照既从轻处罚或是免除处罚。

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它们并不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因而《刑法》总则对这些犯罪形态的成立要件作出了专门的规定,使之运用于司法实践中,对行为进行正确地定性和量刑。

二、构成犯罪中止委托律师的费用是多少?

构成犯罪中止委托律师的费用不是法定的,律师收费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

1、耗费的工作时间;

2、法律事务的难易程度;

3、办理法律事务所需律师人数和承办律师的业务能力;

4、委托人的承受能力和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律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6、律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

7、办理案件所需的其他必要成本支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12: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如何判断刑事案件中的共同盗窃主犯
    一、如何判断刑事案件中的共同盗窃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二、盗窃罪怎么判刑《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盗窃罪成立的构成要件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
    2023-11-20
    186人看过
  • 绑架罪中止如何判断?
    绑架罪的中止认定情况认定如下:一、绑架罪的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行为。因此,绑架后暂停有两种认定:1、在绑架阶段或绑架尚未结束时,自动放弃绑架;2、绑架结束后,主动停止,不再勒索财产;二、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是犯罪中止。对中止犯,无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绑架罪中止的认定犯罪中止的规定,即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应是指从犯罪预备、实施犯罪、以及犯罪行为实施终了而犯罪结果尚未发生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仅仅绑架了人质,尚未进一步实施勒索财物行为可以说行为人预定的犯罪过程并没有结束,犯罪嫌疑人主动停止犯罪,这种情况认为是犯罪中止,不仅符合中止的主观要求,而且也符合成立中止的时间要求。因此,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绑架行为以后,自动放弃继续勒索行为,结束控制被害人
    2023-07-11
    410人看过
  •  寻衅滋事案件中,如何判断罪责及刑罚?
    三人团伙寻衅滋事,分别构成寻衅滋事罪。根据情节确定刑事责任,普通情节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加重情节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有三个人结成团伙,寻衅滋事。他们的行为构成了寻衅滋事罪。根据每个人所犯的罪行的情节,来确定他们各自的刑事责任。具体的刑事处罚如下:1、3人团伙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构成寻衅滋事罪的普通情节,由人民法院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3人团伙寻衅滋事多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加重情节,由人民法院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寻衅滋事罪如何认定?寻衅滋事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指的是故意挑衅、辱骂、恐吓、殴打、围攻、扣押、查封、抢夺等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对于寻衅滋事罪的认定,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来进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寻衅滋事罪的认定,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主观方
    2023-08-20
    470人看过
  • 刑事案件如何中止民事案件执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诉讼中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2024-05-07
    410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犯罪中止减少基准刑多少?
    犯罪中止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80%,对于中止犯,应当综合考虑中止犯罪的阶段、是否自动放弃犯罪、是否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自动放弃犯罪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大小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1)造成损害的,减少基准刑的30%-80%;(2)没有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一、量刑情节有哪些?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60%;(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50%。2、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3、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
    2023-03-09
    128人看过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犯有犯罪中止?
    可以从以下方面对犯罪中止进行认定:(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累犯应该怎么认定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即一般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7-19
    90人看过
  •  动物犯罪案件中如何判断猎捕行为
    猎捕野生动物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管理制度。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也可成为本罪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可能是为了出卖牟利、自食自用、馈赠亲友或者出限取乐的目的,都可以构成本罪。猎捕野生动物犯罪的定罪标准:本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管理制度。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是国家的一项宝贵自然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至政治价值,因此,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予以重点保护。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三)主体
    2023-11-14
    74人看过
  • 缓刑中止:如何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帮助犯中犯罪中止的认定:1、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2、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实行犯中止犯罪,教唆犯应认定为未遂的教唆;帮助犯有一定的从属性,实行犯中止犯罪,帮助犯不知道,对其应按照犯罪预备认定;反过来,教唆犯、帮助犯要中止犯罪,对教唆犯来讲,必须阻止实行犯实施犯罪,使实行犯打消犯罪的念头,才构成中止,而帮助犯应采取有效措施,抵销自己的帮助行为对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3、中止犯如果向有关机关报告,司法机关采取了有效措施制止了犯罪,也认定为犯罪中止。聚众斗殴犯罪中止后继续怎么认定关于聚众斗殴罪犯罪中止的认定,难点主要存在于在整个聚众斗殴罪既遂的情况下,其中的某些个人是否存在犯罪中止的情况。根据共同犯罪的一般理论,在共同实行犯的情况下,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互相联结,形成一个
    2023-08-06
    217人看过
  • 犯罪中止如何量刑犯罪中止怎么认定
    一、犯罪中止怎么认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定: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里包括两种情况:(1)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主动放弃犯罪意图,停止着手实施犯罪,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放弃继续犯罪,中止犯罪行为。放弃犯罪是出于行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进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来,则不能视为犯罪中止。(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
    2023-04-28
    99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止判断准则
    认定能否成立“共犯中止”,同样应当从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有效性四个方面来认定。共犯中止与单独犯的中止构成条件在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特征的认定上并无太大出入,不同之处在于“有效性”特征的理解上。非法拘禁罪的共同犯罪中止如何认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因此,非法拘禁是一种严重剥夺公民身体自由的行为。认定能否成立“共犯中止”,同样应当罪中止的构成特征,即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有效性四个方面来认定。共犯中止与单独犯的中止构成条件在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特征的认定上并无太大出入,不同之处在于“有效性”特征的理解上。如何认定共犯中止的有效性特征显然是界定共犯中止是否成立的关键。在单独犯的场合,只要行为人能
    2023-07-04
    404人看过
  • 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共同犯罪案件中的中止犯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共犯理论,共同犯罪各犯罪行为人之间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即共同的犯罪行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由于共同犯罪使各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互相配合的统一整体,各共同犯罪人的意思实现了相互联络,整个共同犯罪行为人的犯罪意志和犯罪行为都融为一体,共同犯罪行为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各共同犯罪行为人都必须对共同的犯罪结果负责,每一个犯罪行为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受自己意志的左右,同时还必须受整个犯罪集体的左右,不可能像个别犯罪那样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像个别犯罪中的行为人那样可以任意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的情况,在共同犯罪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由于各共同犯罪人都要求对共同犯罪的结果承担责任,如果共同犯罪中的某一共同犯罪人要中止犯罪,他不仅要打消自己的犯罪念头,停止自己的犯罪行为,同时还要防止整个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某一共同犯罪人主观上放弃了犯罪意
    2023-06-11
    305人看过
  • 犯罪中止必须具备的条件,犯罪中止怎么判刑
    一、犯罪中止必须具备的条件犯罪中止必须具备的条件: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只能发生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的过程中。犯罪中止就是在犯罪完成之前停止的意思,所以犯罪完成之后,自动恢复或自愿赔偿损失,都不能认为是中止,而应当负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2.必须自动地中止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自动地中止犯罪,就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犯罪活动,它表现为行为人自己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犯罪的进行。如果行为人受到阻碍或感到恐惧认为自己已不能完成犯罪而停止犯罪的进行,就不是自动中止犯罪,而是被迫停止犯罪,因而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预备或犯罪未遂。二、犯罪中止怎么判刑犯罪中止的判刑是:1.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2.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犯罪分子的中止行为必须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的产生,如果
    2023-03-02
    301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如何判断是否中止审理?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程序的情形有哪些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自然人死亡,其民事诉讼主体资格自然消灭,但是有关财产的争议没有得到解决,需要等待是否有愿意承担诉讼权利义务的继承人参加诉讼。继承人表示愿意参加诉讼的,则诉讼程序将恢复进行;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不愿意承担诉讼权利义务的,诉讼不宜继续进行。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一方当事人丧失了诉讼行为能力,则不能亲自参加诉讼活动,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在法定代理人确定之前,诉讼程序暂时停止。3、作为一
    2023-07-12
    198人看过
  • 如何判断共犯罪中的主犯?
    共同犯罪的主犯判定方法如下: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成立的组织者、犯罪活动计划的制定者、犯罪计划的实施者、幕后计划者或现场指挥者;2、在聚众闹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聚众闹事犯罪的聚头,在整个聚众闹事过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3、其他在共同犯罪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对社会危害负主要责任的人。共同犯罪的主犯承担什么刑事责任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主犯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承担什么刑事责任?主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主犯相关法条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
    2023-07-02
    43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断事件与犯罪中止事件有何区别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08
      犯罪中止和犯罪中断的区别为犯罪中止是无条件放弃犯罪,不存在以后再继续进行该犯罪行为的可能;而中断犯罪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停顿,待以后阻止犯罪进行的条件消失后还要继续进行。
    • 民事案件涉及刑事犯罪中止如何办?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7
      1、民事案件审理中发现其实是刑事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审理。 2、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作出判决之前,出现了某些使审判在一定期限内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时,决定暂时停止案件审理,待有关情形消失后,再行恢复审判的活动。 3、《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
    • 刑事案件时效中止还是中断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23
      (一)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相同之处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止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在时效期间届满前因一定的法定事由发生而产生阻碍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二)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不同之处 首先,发生的原因不同。虽然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事实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但是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权利人主张、义务人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者仲裁。
    • 2022年醉驾案件犯罪中止具体如何判刑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12
      1、醉驾案件犯罪中止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具体是比照酒驾既遂犯减轻处罚。如果是在犯罪预备时期的中止,由于还未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依法免除刑事责任;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后发生了中止行为,则是比较既遂犯减轻处罚。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
    • 盗窃犯罪过程中,如何判断是否属于中止犯罪?
      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08
      在盗窃过程中,如果行为人自行放弃犯罪行为,则可以认为其已经中止了犯罪行为。犯罪中止可以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和实行阶段的中止。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指在行为人准备偷窃时,他突然放弃了犯罪计划;实行阶段的中止则是指在行为人正在偷窃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停止了犯罪行为。 犯罪中止还可以按照中止的程度进行分类,包括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消极中止是指行为人在完成盗窃行为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