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人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自然人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关于自然人的规定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情节严重有哪些
情节严重包括但不限于:
1、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2、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4、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5、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6、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7、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8、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9、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10、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
刑法中拒不执行判决罪既遂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呢
263人看过
-
拒不执行判决罪既遂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389人看过
-
法院对于行政枉法裁判罪既遂的最新量刑标准
186人看过
-
法院最新量刑标准惩治拒不执行裁定罪
176人看过
-
拒不履行判决执行罪量刑标准
342人看过
-
因拒不执行判决罪被判刑!拒不执行判决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84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既遂的拒不执行判决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16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罪是指个人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但却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该罪行的具体刑罚标准如下: 1、若情节严重,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款; 2、若情节特别严重,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款;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 单位犯前款罪行的
-
拒不执行判决罪的刑法裁量规定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28犯本罪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拒不执行刑罚裁定罪最新最新判决标准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05行为人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2018执行判决失职罪既遂的最新量刑标准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5执行判决失职罪既遂的最新量刑标准是: 1、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述行为的,同时又构成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法院判决裁定拒不执行罪刑罚标准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18若人民法院蓄意拒绝执行具有履行能力的判决、裁决,且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款;若情节极端严重,可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对单位实施上述罪行的,应对单位处以罚款,并追究相关领导与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按照前述法规进行惩处。该违法行为在主观上为故意为之,行为人需明确知晓判决或裁定的生效情况,仍故意拒绝执行,如果只是由于未能察觉到判决或裁定已生效而未执行,或因不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