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法定结婚年龄,是不能办理结婚手续的,双方无法结婚,男方可以要回彩礼。按习俗给付彩礼的,有三种情形可以请求返还: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其中后两项,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具体规定如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一、没有结婚证用退还彩礼吗
赠与彩礼的前提条件是缔结婚姻,一旦婚姻关系无法缔结,即使赠与的财产已交付,赠与的一方仍然可以要求返还。其属于以下几种情况: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彩礼需要在扣除夫妻共同生活期间的花费后归还;2、双方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彩礼需要退还给男方;3、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并且共同生活,彩礼归属于女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结婚不满两年离婚该要返还彩礼吗?
结婚不满两年离婚,如果查明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需要返还彩礼。一般完全自愿给付且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属于一般赠与行为,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通常不予支持返还彩礼的请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未到法定年龄结婚彩礼要不要退?
335人看过
-
未到结婚年龄结婚彩礼离婚能拿回吗
401人看过
-
女方年龄到法定结婚年龄男方未到法定年龄可以领证吗
236人看过
-
未婚同居要回彩礼可以吗
474人看过
-
没到法定年龄订婚退彩礼吗
213人看过
-
未到法定年龄结婚违法吗,未到结婚年龄生孩子违法吗
82人看过
彩礼如何认定: (一)如果彩礼是赠送给女方父母的,那么无论是婚前赠送还是婚后赠送,既不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也不属于夫妻双方的财产,而是属于女方父母的财产。因此,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与夫妻双方均无涉,属于女方父母的财产。 (二)若在结婚登记前... 更多>
-
可以要回结婚彩礼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3-09-24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二、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未到结婚年龄因怀孕结婚要相应的彩礼违法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3关于彩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2022年结婚离婚可以要回彩礼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2-09看具体情况定。符合条件的,可以要回彩礼。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
-
2022年未到法定年龄可以结婚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7未达法定年龄结婚的婚姻关系没有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如登记结婚的双方或一方不满足前述条件的,婚姻应当认定无效。
-
彩礼可以要回吗彩礼可以要回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8一、离婚后彩礼能要回么1、订婚属于民俗,不等于法律上承认确立婚姻关系的结婚登记,所以第一条多是指订婚时给了彩礼,甚至办了结婚仪式,但没有到民政局领结婚证的情况,彩礼能够返还。2、收到彩礼的一方在没有和对方共同生活情况下,彩礼不会产生消耗,也就是给付一方只有付出没有受益,那么应该返还。3、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这一标准常常难以判定。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标准,审判人员往往不敢轻易认定生活困难。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