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后如何应对对方恶意捏造的债务
离婚后如下应对对方恶意捏造的债务:
当事人可以收集对方伪造债务的相关证据,并主张该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且在双方分割共同财产时,可以主张对造假一方不分或少分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一方侵害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二、离婚共同债务如何偿还
离婚了夫妻的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对债权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法律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夫妻债务一般是以夫妻共同财产作为一般财产担保,在夫妻共有财产的基础上设定的债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十六条
夫或者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三、离婚共同债务的认定
离婚时能认定为共同债务的有:
1.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
3.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债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对方捏造债务的几种方式及应对措施
263人看过
-
离婚中如何辨别对方伪造债务及如何应对
73人看过
-
离婚中一方恶意举债百万,如何应对
120人看过
-
如何应对恶意不偿还债务
313人看过
-
恶意拖欠个人债务应如何应对
367人看过
-
如何应对网络恶意造谣?
445人看过
-
面对离婚诉讼中对方捏造的债务问题,应该如何应对?浙江在线咨询 2024-12-15诉讼离婚程序如下:1. 准备起诉状和证据;2.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3. 法院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4. 法院受理该离婚诉讼案件之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发送起诉状副本;5. 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6. 开庭时,双方均可委托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代理诉讼(通常情况下,离婚当事人必须出庭,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到场,必须向法庭提交是否离婚的书面意见);7. 法院根据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和双方
-
如何应对离婚时恶意逃债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6当前在案件的执行中,存在一些当事人以离婚之名恶意逃债的现象,而法律对此没有相应规定。1、建立离婚时债务公示制度。具体而言,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当事人都应当承担如实说明所负债务的义务。为保证债权人及时知悉债务人婚姻、财产变化状况,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在处理婚姻纠纷时,可将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事由予以公示,便于债权人及时主张权利。对于夫妻双方达成的债务分担协议和财产分割协议,债权人有权表示异议
-
离婚时对方故意捏造事实, 造成对方轻伤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1-061、很难判定是否是自卫,但是对方显然是有过错的。2、是否有碰撞,对车身进行技术检验不就行了吗?是否有碰撞会影响到对双方过错程度的认定。3、造假是有可能的,但未必一定会造假。如果你有异议,可以申请对血样进行鉴定。4、可以做为证人。5、你爱人可以作为证人,但是由于她和你有利害关系,所以需要结合你们3个的笔录进行认定。6、不管他是什么伤情,都需要根据过错程度来认定,如果你是自卫的话,你不需要承担责任。
-
-
逃避债务的恶意行为如何应对广西在线咨询 2024-12-29有两种方法可以应对这种情况: 1. 如果债务人放弃了已到期的债权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转让了财产,从而对债权人造成了损失,债权人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权之诉。根据该条规定,如果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况,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 如果公司的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给公司债权人带来了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