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紧急叫停规模裁员规避劳动法手段失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9:26:13 324 人看过

限定用人单位裁员数量和比例,符合两个法定条件才能“炒人”

意图规避《劳动合同法》玩弄“期满终止”“改签劳务”或“劝辞重签”规模裁员的手段将全部失效!昨日,广州市劳保局发布穗府办(2007)177号文《关于加强对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全面叫停单方面规模裁员行为。《通知》明确规定在12月31日之前,除濒临破产或者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符合发生规模性裁员条件的,其余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得以其他借口随意解除劳动关系

不符法定条件不得规模裁员

近期,少数企业为规避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频频以“置换”、“劝退”、“终止”、“变更”等方式规避履行《劳动合同法》有关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支付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和缴交社会保险的义务,抹煞职工在本单位的工龄,使工龄接近或超过10年的老员工突然失业(本报曾对部分案例做过详细报道),引发了广大职工强烈不满和集体投诉。

市劳保局副局长陈建龙介绍,目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合同多以自然年为期,年底合同期满的员工人数众多,而意图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企业也选准此时“甩包袱”,打着合法终止的牌子损害劳动者权益,造成企业老员工因新法实施而面临失业。

陈建龙表示,政府不会干预企业自主用人,但企业若想玩弄小动作达到规避法律的目的,肯定难以如愿。

《通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属于市政府确定的困难企业范围。对于不符合上述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得解除劳动关系。

无劳动部门审批不得停社保

据悉,用人单位凡以辞退、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进行规模裁员的,不论裁员后是否再使用劳动者,或者改由新用人单位与有关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再由本单位使用有关劳动者,均适用《通知》的管理范围。如果企业的裁员行为符合规定条件,自通知印发之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内累计裁员20人以上,以及裁员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的,用人单位除履行现行《劳动法》规定的程序外,还必须提前书面报告劳动保障部门审批。

如不符合裁员条件,15日内劳动部门将给予书面意见并抄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有关社保机构对该类企业不予办理有关停保手续。若规定期限未接到劳动保障部门答复视作无异议,裁员企业方可实施裁员。

据悉,社保的延续性可能作为判断劳动者工龄是否延续的有力佐证。

通知还规定,各级工会认为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及本通知或者劳动合同的,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不经审批“终止通知”无效

就此前本报披露过的大规模“期满终止”事件,劳动部门负责人昨日明确表示,12月31日合同到期的企业员工,即使已经收到用人单位不再续签合同的通知,如该用人单位不符合《通知》规定的裁员条件,或超过20人以上的裁员未上报劳动保障局审批,“终止通知”可视作无效。

陈建龙副局长强调,《通知》规定允许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员的两个法定条件都非常严格,并且对裁员的数量和比例都作了限定,劳动保障部门将继续关注年底前的“终止”和“改签”等问题。

陈建龙说,广州市目前共有40多万家用人单位和600多万劳动者。根据调查,大部分企业能够积极调整思路适应《劳动合同法》,玩弄手段规避新法的企业还是极少数。据统计,从今年10月至今,劳动部门接到的经济性裁员诉求仅为4宗,涉及员工160余人。另一方面,从社保基金中心反馈的情况看,达到规模性裁员、办理社保终止业务的总数与往年相比并无特别,未出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陈建龙表示,各级劳动保障执法机构将严厉打击不符合规模性裁员条件的单位,该处罚就处罚,决不走过场。

据悉,本《通知》适用的用人单位包括广州市属及市属以下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企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在12月14前已被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如果对企业行为有异议,也可至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规模性裁员条件: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属于市政府确定的困难企业范围。

规模性裁员界定:一次裁员20人以上;12月14日到12月31日累计裁员20人以上;不足20人,但超过员工总数10%以上。

《通知》适用行为:以辞退、向劳动者提出由其辞职或者改变用人主体(包括改为劳务派遣或劳务承包用工等方式),以及变更劳动合同等其他名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进行规模性裁员的。《通知》适用单位:广州市属及市属以下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企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通知》三大亮点:

1.把劳务派遣和劳务承包用工等用工主体的改变纳入适用范围。

2.把规模性终止劳动合同作为应对当前可能发生的危机管理,纳入年底前规模性裁员特别管理。

3.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强硬手段监管用人单位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规模性裁员,对不符合规模性裁员条件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不予以办理有关停保手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7日 17: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裁员相关文章
  • 紧急避险有哪些规定
    刑法只规定了两种情况,一是正当防卫。此案肯定不属于此种情况,因为小偷是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是与之打斗。二是紧急避险。刑法21对紧急避险没有定义,只规定了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人们只能一般从字面上理解紧急避险就是情况紧急,逃避危险。以避为核心,逃为特征。比如法家梁剑兵指出我的问题,他认为电影里受到坏人追赶时撞坏路边商家的商品属于紧急避险,表现的特点是被动的,被追赶,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本案中的情况,追赶小偷,是一种主动行为,不是被动的,而且是一种正义的行为。但他的行为造成被追赶的小偷的死亡,法官的这种定性是准确的。问题是如何定性,即是否犯罪。如何量刑,即若定了罪,在刑罚上是否有减轻刑罚的情节。若不考虑他是一种正义行为,就可能造成一种他是犯罪的假象。所以我把他归入紧急避险。当然,我也不十分
    2023-04-25
    478人看过
  • 民法典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
    一、民法典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民法典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紧急避险指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避险意图。指行为人实行紧急避险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因此,行为人实行紧急避险,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为了保护非法利益,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2、避险对象。紧急避险是采取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客
    2023-04-12
    246人看过
  • 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紧急避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侵权纠纷的诉讼流程是怎样的?1、原告起诉。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
    2023-04-14
    97人看过
  • 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法律责任法定(职责)紧急避险法律责任是指刑法直接规定的,对于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发生的危险,负有法定(职责)的行为人,正在执行职务时,不履行避险行为的,应当依刑法直接规定,负刑事责任(不作为犯罪)。如;《刑法》第四百四十五条【战时拒不救治伤病军人罪】战时在救护治疗职位上,有条件救治而拒不救治危重伤病军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伤病军人重残、死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负有法定(职责)的行为人,刑法没有直接规定的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应当受到行政处罚。自愿(主动)紧急避险是指对于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发生的危险,非负有法定(职责)所有公民,不负刑事责任。如,行为人的母亲与女朋友落水,对正在发生危险,行为人未采取紧急避险行为(未救助的),不负刑事责任。法无规定不为罪。如;战时不在在救护治
    2023-04-07
    201人看过
  • 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紧急避险,又称紧急避难,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与正当防卫一样,紧急避险也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更大的合法利益;客观上,在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时,只能保存其中一个的紧急情况下,法律允许为保护较大的权益而牺牲较小的权益,这种行为最终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因此,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行为,对其所造成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在我们国家组要说明的是对于有危险的情况下发生的时候,必须要采取一些紧急的措施,有可能会导致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只要符合紧急避险规定的条件,都可以免受相关的处罚,因为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一、刑事责任免责条件是什么?刑事免责条件有: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
    2023-03-07
    484人看过
  • 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紧急避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一、紧急避险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
    2023-03-17
    147人看过
换一批
#辞退解雇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裁员
    词条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裁员
    相关咨询
    • 什么叫超法规的紧急避险?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9
      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避险过当的处罚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称为避险过当。”在刑法理论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避险过当应当负法律责任,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因此,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即所损害的利益等于甚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应当负刑
    • 什么叫紧急避险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4-11
      紧急避险,又称“紧急避难”。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另一小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特点是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为了保护某种较大的权益,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损害另一较小的权益。因而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也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客观特征是,
    • 什么叫紧急避险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23
      什么是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又称“紧急避难”。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特点是在两个合法权益发生冲突,为了保护某种较大的权益,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不得不损害另一较小的权益。因而不构成犯罪,行为人也不负刑事责任。成立条件为: (1)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
    • 紧急避险法律规定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17
      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
    • 紧急避险的法律法规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1-01
      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