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第八十三条对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即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该单位、个人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单位责任人或者个人处分。
立法目的
明确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建立一种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保障供应商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自由参加政府采购活动,促进政府采购项目的价格趋于合理,保证政府采购项目质量,防止腐败,是本法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只有在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政府采购市场才能完全开放,本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但是,从近年来的政府采购实践看,有些单位和个人出于部门利益、行业利益以及个人利益的考虑,制造多种借口,利用各种方式,设置种种障碍,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严重违背了政府采购应当遵循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这种行为,应当坚决制止并予以严惩。为此,本法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本法规定的含义
本法关于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所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的,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2.任何单位和个人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经责令限期改正而拒不改正的,该单位、个人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对前段时间责任人或者个人给予处分。
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执行本法关于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所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有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政府采购市场行为的,应当依法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限期改正,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应当建议该单位、个人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告之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
单位可以限制供应商进入政府采购市场吗
293人看过
-
供应商打入政府采购市场有“七招”
298人看过
-
政府采购平台怎么加入供应商
243人看过
-
政府采购活动所需的供应商条件
144人看过
-
阻挠职工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或者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筹建工会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269人看过
-
采购代理机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18人看过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
政府采购和供应商有质保金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02需要的是,质量保证金的收取方法一般在招标文件中约定,法律法规没有具体规定,其比例一般为标的预算金额的2%以内。根据《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全部或部分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质量保证金例的质量保证金。社会投资项目可以参考。不是硬性规定,一般是5%,也有10%没见过10%以上的。
-
-
对供应商注册资本金加以限制是否违反了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性原则呢?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10对供应商注册资本金加以限制具有明显的歧视性,显失公允,未平等地给予所有潜在供应商公平竞争的机会,排斥了潜在供应商参加投标的资格,其行为违反了《政府采购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任何方式,阻挠和限制供应商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第二十二条第二款“采购人可以根据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规定供应商的特定条件,但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
-
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购买商品,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十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预案报什么或者机构备案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备案。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报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备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核设施、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