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把握逮捕条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4:53:13 53 人看过

根据我国刑诉法第60条规定,逮捕条件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三)采取取保侯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由于司法实践中对批捕条件的理解和认识很不一致,审查逮捕部门普遍存在怕错、怕赔的思想。影响了逮捕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逮捕的性质和逮捕条件的修改

逮捕的三个条件中,刑罚条件和社会危险条件与原刑诉法相比,未作实质性变动,并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表述均带有或然性。唯独逮捕的证据条件,由原来的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修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适当地放宽了逮捕条件。但逮捕的证据条件适当放宽,是为了适应取消收容审查后惩罚犯罪的需要。逮捕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其功能是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防止其自杀、逃跑、串供、毁灭罪证或继续犯罪,保障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因为逮捕是强制措施,不是终结处理,所以逮捕后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有被进一步查证属实或变化后被推翻的两种可能,捕后的犯罪嫌疑人能否定罪判刑尚未确定。但逮捕又是限制人身自由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必须保证被捕后的犯罪嫌凝人中的绝大多数能定罪判刑。

二、逮捕在整个刑事诉讼中所处的地位:

逮捕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但又不是必经程序。因此,逮捕证据的条件应当高于立案条件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和刑拘条件重大嫌疑;又应当接近但略低于起诉条件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和审判条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因为逮捕只是刑事诉讼中阶段性的评判,所以必然要受阶段性的限制。因此,我们不能一概将捕后没有被起诉判刑的都视为错捕。

三、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在批捕条件中的作用

比较修改前后的刑诉法对逮捕条件的规定,修改前的刑诉法强调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而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必须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其他条件无变化。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包含了两方的含义,即人犯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和人犯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证据通过其内在的关联性证实犯罪嫌疑人存在的犯罪事实,二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表述了逮捕的条件之一,可以看出,修改后的刑诉法对逮捕条件作了有限度的放宽。但必须限制在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幅度内。因为证据本身也是事实,是一种已知的事实。而犯罪事实则是需要用已知事实去证明的未知事实。所以,已知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否则,由此推论而来的未知事实隧之动摇。那么,究竟什么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呢?笔者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学理解释的主要精神,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归纳为,这里的犯罪事实。是指具有危害结果的事实,必须同时具备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缺一不可。这里的有证据是指起码的证据要求:一是要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该犯罪事实是指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留下的各种痕迹和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是要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系犯罪嫌疑人所为。此时的犯罪事实是指根据犯罪嫌疑人的意志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与客观存在的犯罪结果共同构成的犯罪事实,而不强调证据的全面和充分。这里的证明,是指能肯定地证明:证据与犯罪事实的联系达到了一定的证明程度,即逮捕当时的证据材料。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事实经查证属实不会错。实践中应当注意的是:证据材料不同于证据。证据材料是零散的、独立存在的事实,不能直接起证明作用;而证据是经过查证属实,能够互相说明,可用于证明犯罪的事实。所谓查证属实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能够互相印证,并得出唯一的结论。若证据材料间出现矛盾,必须得到合理的排除。

总之,我们认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行为;

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据必须确实。这里的犯罪事实应当是指犯罪结果,这里的证据是初步的,需要经侦查取证予以补充以达到证明犯罪的充分条件。如果在刑事案件尚在侦查阶段就强调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既与实际办案理论和规律不符,司法实际中也难以做到。

四、对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理解:

我们认为,对这一逮捕条件的适用应根据案件定罪、量刑情节综合判断,对法院判决结果进行预测后,结合具体犯罪的刑罚规定,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在实践中,有的同志认为逮捕了,就必需起诉,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否则就是捕错了。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审查批捕阶段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只是一个中间环节,而且主要体现在侦查过程中,所查清的犯罪事实,不一定都是全部犯罪事实,在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诉讼过程中,证据和事实还可能发生变化。批捕时认为符合法定逮捕条件的,到了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可能认为不能起诉或不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因此,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只是在采取强制措施环节的一种判定,既不是定案,也不是处理结果。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不能理解为必须、一定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嫌疑人并不一定是被告人。更不一定是罪犯。这都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推定,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其本身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五、对有逮捕必要要件的理解。

根据司法实践,有逮捕必要的情形包括:

1、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妨碍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和可能,如逃跑、串供、毁灭或伪造证据、自杀等;

2、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继续危害社会的行为,如继续进行犯罪活动、威胁,打击报复被害人、举报人等。

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逮捕必要,还需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从案件性质、情节轻重、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及有无其他不利于刑事诉讼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判断,认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和达到侦查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才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

在审查逮捕时,要综合考虑这些要件,作出捕与不捕的决定。但同时,对一些案件,在审查批捕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流动人口犯罪案件,有的犯罪嫌疑人是青少年、犯罪数额小,积极退赃,认罪态度好,可能不需要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但修改后的刑诉法又取消了收容审查,严格规范了监视居住的条件,不得建立专门的监视居住场所等,因此,对这类嫌疑人如不批捕,极有可能出现逃跑、串供、继续危害社会情况,不利于进一步侦查和深挖打击流窜犯罪,公安机关往往采用刑事拘留后提请逮捕,对此类案件也应批准逮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02: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逮捕相关文章
  • 如何把握刑事赔偿案件中错误逮捕、错误逮捕、错误判决的范围
    1、理解虚假拘留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之一,是指行使侦查权的机关在紧急情况下,为暂时限制在逃犯罪分子和主要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虚假羁押在刑事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中有不同的含义。在刑事诉讼法中,虚假羁押是指司法机关在不具备刑事诉讼条件的情况下实施的刑事羁押。在国家赔偿法中,虚假拘留是指司法机关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严重犯罪嫌疑的公民采取的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由于这两种法律的不同,在处理错误羁押刑事赔偿案件时,应当注重犯罪事实的概念,而不是沿用司法实践中常用的羁押强制措施的标准。所谓“无犯罪事实”,是指没有证据或者充分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所谓“无事实证明有重大犯罪嫌疑”,是指没有可靠证据或者充分证据证明当事人可能有犯罪行为。因此,只要被拘留者不能被证明有罪,就必须被视为无罪,以前的拘留是错误的拘留。国家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非法拘禁承担刑事责任。第
    2023-05-31
    144人看过
  • 关于逮捕条件如何理解与适用
    关于逮捕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2023-06-14
    208人看过
  • 从三方面把握“无逮捕必要”
    我国刑诉法第六十条设定了逮捕的条件,即: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检察机关的逮捕标准大多是有罪即捕,据粗略统计结果显示:有的地方检察系统的批捕率达到95%以上,有的检察院批捕率甚至高达100%。实践证明,检察机关的这些批准逮捕的决定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但也存在着不该批捕而给予批捕的事实。司法实践中出现这样的偏差,关键的原因在于未能正确地把握何谓有逮捕必要。从逻辑上说,有逮捕必要和无逮捕必要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是从司法实践的层面上来说,仅仅把握有逮捕必要的条件尚不足以限制逮捕的过高适用率,只有进一步研究无逮捕必要的概念及范围,才能保证逮捕这一强制措施的恰当运用。判断犯罪嫌疑人有无逮捕必要,关键是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即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及社会危险性存在程度的问题。笔者认为,
    2023-06-11
    466人看过
  • 如何理解和把握代位权的法定构成要件
    一、如何理解和把握代位权的法定构成要件(一)债权合法。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是行使代位权的前提条件。若债权人对债务人不享有合法债权,例如赌博之债、买卖婚姻之债,或合同无效、被撤销,则债权人均不能行使代位权。但是,如果合同的无效或被撤销是由于债务人的过错造成的,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返还请求权、赔偿请求权时,应认定债权人仍能行使代位权。此外,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也必须是合法的债权。否则,债权人的代位权也就没有行使的对象。(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债务人只有以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才不构成“怠于”,仅以私力救济方式主张权利,如直接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或向其代理人主张权利,甚至包括向民间调解委员会或行政
    2023-05-03
    74人看过
  • 把握“无逮捕必要”的四点意见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对认定无逮捕必要决定不捕的案件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种情况: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属于无逮捕必要可作不捕。2.根据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有关规定,在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对于罪行较轻,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能够保证诉讼正常进行的,可以认为无逮捕必要作不捕。3.对涉嫌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改表现的初犯、偶犯以及投案自首、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徒刑的,可以认为无逮捕必要作不捕。4.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相关部门已调解,经济部分已赔偿,当事人放弃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有关案件,如故意?过失?伤害案件、交通肇事案件;涉嫌经济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只要退清了赃款、有固定住所、有可靠的担保人,采取取
    2023-06-11
    225人看过
  • 如何理解和把握盗窃罪的行为特征
    盗窃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盗窃罪的行为特征;一是盗窃罪的法定构成条件。盗窃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特征是秘密窃取;盗窃罪在客观方面的法定构成条件,是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了解盗窃罪的行为特征,有助于区别此罪与彼罪;掌握盗窃罪的法定构成条件,有助于划清罪与非罪。关于盗窃罪的法定构成条件,即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如何理解和认定,笔者将另行论述。这里主要就盗窃罪的行为特征,作一些介绍和探讨。一、窃取行为的概念盗窃罪的行为要件,各国刑法规定的不尽一致,大体可分三种情况:1、概称窃取、偷取、盗窃等。如德国、法国、日本、巴西、意大利、瑞士、韩国、泰国、原苏联、蒙古、中国等。2、不使用窃取等,而称占有、取得、转移等。如美国、英国、奥地利、阿尔巴利亚等。3、在占有、取得、转移等词前,加上未经同意,未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从他人的占有之下,无正当权利等定语。如加拿大,西班牙,印度,罗马尼亚,格陵兰等。从上述2
    2023-06-11
    463人看过
  • 如何把握认罪和认罚?
    “认罪”的把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承认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仅对个别事实情节提出异议,或者虽然对行为性质提出辩解但表示接受司法机关认定意见的,不影响“认罪”的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数罪,仅如实供述其中一罪或部分罪名事实的,全案不作“认罪”的认定,不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对如实供述的部分,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人民法院可以从宽处罚。“认罚”的把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愿意接受处罚。“认罚”,在侦查阶段表现为表示愿意接受处罚;在审查起诉阶段表现为接受人民检察院拟作出的起诉或不起诉决定,认可人民检察院的量刑建议,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在审判阶段表现为当庭确认自愿签署具结书,愿意接受刑罚处罚。一、无罪辩护律师可以取代认罪认罚律师吗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
    2023-06-23
    399人看过
  •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理解
    (一)适用条件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1、现有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已经基本构成犯罪,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一)虽然证明全部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据尚不齐全,但依据现有证据,犯罪事实基本能够认定;(二)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已经收集、固定的证据能够相互印证。2、认定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收集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需要结合全案现有证据和欠缺证据的情况以及侦查机关(部门)的侦查方案、取证技术和能力等进行综合判断。认定犯罪所欠缺的证据已经灭失或者丧失取证条件,不具备继续侦查取证可能的,不属于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收集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3、适用附条件逮捕,必须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确有逮捕必要的案件。4、适用附条件逮捕的重大案件,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案件。对于可能判处三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一
    2023-04-25
    404人看过
  • 劳务分包资质理解和把握
    首先,劳务资质可以承接施工劳务作业,劳务资质是没有等级的,可以做的施工范围主要是施工劳务,比如说,木工作业分包、砌筑作业分包、抹灰作业分包、石制作业分包、油漆作业分包、钢筋作业分包、混凝土作业分包、焊接作业分包、水暖电安装作业分包、钣金作业分包、架线作业分包等等。其次,有了劳务资质当然也可以开劳务发票了,比较大型的建筑施工企业,一个工程几千万上亿,税收这块儿都是很大一笔,发愁开票那有一个劳务资质也可以为企业合理避税,办理一个劳务资质只要一两万,价格很低的,这样可以节约很大一笔费用。劳务分包企业资质需要什么资料1、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三份)(见附件)。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查验原件,提供复印件一份。3、企业原资质证书正、副本;查验原件,提供复印件一份。4、企业章程;查验原件,提供复印件一份。5、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财务、职称证件或技术等级证书、身份证及劳动合同;查验原
    2023-07-18
    179人看过
  • 正确掌握“逮捕的三个要件”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进行审查的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方法。其严厉性表现为强行剥夺人身自由,羁押审查。逮捕的羁押期限与刑事拘留的羁押期限相比要长得多。逮捕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在一定期限内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行羁押,公、检、法机关不仅可以随时讯问,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串供、毁灭证据、逃跑、自杀等妨害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情况发生。这是逮捕积极性的表现。但是,由于逮捕是在较长时期内剥夺人身自由,如果使用不当,效果将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错误逮捕的情况下,将会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国立法对逮捕的条件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
    2023-06-11
    401人看过
  • 逮捕累犯条件有哪些如何处理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2023-02-25
    95人看过
  • 如何处理逮捕后的案件
    检察院下了批捕令,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人可以关押在看守所,公安机关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公安机关应对案件进行侦查。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家人被逮捕后应该怎么做?家人被逮捕之后,公安机关是要侦查起诉的,因此家属可以在这个阶段聘律师作为被捕嫌疑人的辩护人。在这个阶段,律师可以申请会见被捕嫌疑人,了解案件事实原委,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有必要可以为其代理申诉和控告。同时也可以在符合条件情况下为其申请取保候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
    2023-07-03
    362人看过
  • 要正确掌握逮捕条件,严格办案程序
    各级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经济犯罪案件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的逮捕条件和办案程序,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确保办案质量。对公安机关提请审查批捕的经济犯罪案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作出批捕决定,对于明显属于经济纠纷不构成犯罪的,或者罪与非罪性质不明的,或者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不应作出批捕决定。特别是对于涉及异地的经济犯罪案件,不仅要审查控告方的证据材料,而且要认真审查被控告方提供的材料和辩解,对只有控告方的控告,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批捕决定。一、刑事拘留最长时间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必须经县以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负责人批准,并签发拘留证。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
    2023-06-22
    112人看过
  • 如何把握教育和惩处相结合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是说要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行政相对人进行惩罚,另一方面也要教育他们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主要是通过对违反行政法义务的行政相对人进行惩罚,从而对其本人及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产生威慑作用,抑制并预防将来可能的对行政管理秩序的侵害。所以处罚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这种教育作用,一是通过对违法的行政相对人实施处罚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做到以后不再违法,以达到教育目的;二是通过实施行政处罚,以国家强制力所产生的威慑作用对其他行政相对人起到警戒作用,使其悬崖勒马,自觉守法,从而收到预防教育的效果。但是,教育须以处罚为后盾,教育代替不了处罚,对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在给予处罚时予以帮助,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制止、预防违法行为侵害社会的功效。一、行政处罚听证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处罚法定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
    2023-06-25
    170人看过
换一批
#强制措施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逮捕
    词条

    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格的一种,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拘留嫌疑犯、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逮捕不仅剥夺了嫌疑犯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拘留时间也很长,一般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之前。... 更多>

    #逮捕
    相关咨询
    • 审查逮捕证据把握有什么关于逮捕要什么条件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02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3)有逮捕必要衡量逮捕是否准确应当以逮捕的三个条件为标准,只要批准逮捕时具备了逮捕的三个条件,批准逮捕就是正确的这三个条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条都不能实行逮捕逮捕犯罪嫌疑人的三个条件,首先对案件中的材料和证据进行审查对审查逮捕的证据要求,就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是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证据条件和事实
    • 怎样正确理解和掌握逮捕条件,保证办案质量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13
      逮捕是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法院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对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逮捕不同于定罪,逮捕的标准低于定罪的标准,不要求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所有证据都已查证属实,只要求有证据已被查证属实即可。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是关于犯罪严重程度的规定。
    • 审查工作中如何把握“有逮捕必要”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9
      实践中,对这一条的理解和执行差异较大,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办案人员往往从严掌握,认为可捕可不捕的,以捕为上。正确适用“有逮捕必要”,既有利于打击犯罪,保证案件的顺利诉讼,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十分重要。办案人员要克服怕负责任的思想,认真负责地审查每一起批捕案件。我们认为,对这一条可从几个方面把握:过失犯罪或一般刑事案件,恶性或社会危害性小的;犯罪情节较轻、处刑较轻的;嫌疑人态度好、
    • 的性质和条件,对“有逮捕必要”如何理解?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9
      一、逮捕的性质和条件逮捕的三个条件中,刑罚条件和社会危险条件与原刑诉法相比,未作实质性变动,并且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表述均带有或然性。唯独逮捕的证据条件,由原来的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修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适当地放宽了逮捕条件。但逮捕的证据条件适当放宽,是为了适应取消收容审查后惩罚犯罪的需要。逮捕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其功能是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防止其自杀、
    • 公共危机理解如何把握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6
      安全的高度理解 人们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还有常见的企业安全等。 公共危机特指一种突发事件,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的生成与演进机制是渐变与突变,从实践上看,危机不可能完全消灭,但通过积极的管理,可以减少危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