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障措施方面的调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4 11:13:34 211 人看过

调查程序的程序是首先应当由具有法定资格的人提出申请。该申请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书的内容应主要说明,进口产品急剧增加所造成的国内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有关当局受理该申请、审查并决定立案后,展开调查。

我国隐蔽作证制度的建构及其保障措施

(一)隐蔽作证的适用对象

1.有组织犯罪案件。众所周知,有组织犯罪一般实施的都是有预谋、有计划的严重暴力犯罪,组织严密,内部分工明确,等级森严,恐吓证人是其犯罪的一大特征,对证人人身安全威胁非常大。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犯罪,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已经屡屡可见。由于有组织犯罪在扰乱社会秩序的同时,也给民众的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慌,许多被害人往往都不敢报案,更不用说让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此类案件,适用隐蔽作证方式促使证人提供证言并出庭作证是保护证人安全的有效方式。

2.与犯罪人处于同一生活范围或熟识的证人可适用隐蔽作证。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中国人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中,一个与犯罪人同处于一个生活圈或熟识的证人,是不会轻易去指控熟人犯罪的,否则他将很难在群体中生活下去。对于这类证人,也可以适用隐蔽作证,从而化解其心理矛盾,也减少因作证而对其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3.其他由证人提出申请的,经法官确认理由充足的案件。除了上述的两类案件之外,法律还应该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让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隐蔽作证措施。在特殊情况下,当证人或与其有密切利害关系之人因证人出庭作证可能有生命、身体、自由或财产受侵害的危险时,法官和检察官可以随时决定对证人适用隐蔽作证,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证人的安全。

(二)隐蔽作证的具体方式

隐蔽作证是证人作证的一种特殊形式,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的进程,不同阶段的表现方式和采取的手段各不相同。

1.侦查、起诉阶段的隐蔽方式。侦查、起诉阶段是发现证人、鼓励证人作证的阶段。隐蔽作证突出的是对证人的预防性保护,做好侦查、起诉阶段的隐蔽工作,对于缓解证人恐惧心理,鼓励证人出庭作证,实现证人作证后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确立法庭对隐蔽证人身份的专属确认权,即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无论是公安司法机关主动还是证人自己申请隐蔽作证,都应该由法院经令状书或其他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的形式加以确认。与此相对应的,隐蔽作证资格的取消也应通过相同程序进行。首先要确定适用隐蔽作证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将证人的有关信息纳入专门的秘密文档,由专门机构负责;对证人的询问要注意地点和时间保密,证人证言笔录不记录与证人身份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按手印等方式进行确认。我们也应该禁止相关证人的身份等消息在无关的侦查人员中间传递。

2.审判阶段证人隐蔽作证的方式。隐蔽作证的最根本目的是在保护证人安全的基础上,促使证人出庭作证。因此,如何在法庭上保障证人的隐蔽性是这一制度实现的关键。

隐蔽作证不仅要对证人采取物理遮蔽和声音改变的措施来保护证人,在法庭布局上也应该考虑到便于对证人采取隐蔽措施。比如,可以构建专门的证人通道,证人通过这个通道可以抵达证人休息室并通过位于证人席后面的入口进入法庭。这使得证人一直可以处于隐蔽状态。此外,针对一些证人既需要隐蔽作证又同时因不可抗力不能到场作证的,在特殊案件中经法庭许可可以通过实时网线作证的方式,即证人通过电视网线或其他装置,不在法庭上直接露面,而在其他地方同时作证并接受同步质证。

证人隐蔽作证后,履行了法律规定作证的义务,完成了其作为证人的使命。但证人并不因此而可以公开露面,因为隐蔽作证另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证人的安全。庭审后,进一步保证证人的隐蔽性是隐蔽作证制度的内在要求。这就需要司法机关对证人的身份继续予以保密,在必要时,为证人的利益可以改变证人的身份。

(三)隐蔽作证制度实施的程序

隐蔽作证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其涉及证人的权利义务、司法机关的责任等,法律应当对这一制度的运行明确加以规定。首先,应当明确隐蔽作证的启动程序。一般而言,特殊案件的证人在向有关司法人员作证之前,可以提出要求隐蔽作证的申请,由相关机构作出决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隐蔽作证程序开始后,对证人的权利义务应加以明确。证人有义务出庭作证,有权要求司法机关对其身份加以保密,并得到国家机关的安全保障;最后,应当规定司法人员泄露证人有关信息的法律责任,建立健全相关责任机制。

(四)隐蔽作证制度的保障措施

1.建立司法人员的保密责任机制。隐蔽作证制度的关键在于保密,证人隐蔽性丧失,这一制度就毫无意义可言。能够了解证人真实身份情况的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建立司法工作人员保密责任机制是这一制度存在的前提。司法人员的保密责任机制主要涉及了解证人情况的侦查、起诉、审判人员。首先,应该尽量缩小能够接触证人的司法人员的范围。其次,应该明确司法人员或其他通过职务便利能够接触到证人的人的保密义务。此外,应该对相关人员加强保密教育,强化其在使用这些资料时的保密意识。并且,应当令其签署一份保证书,保证不得以任何形式披露隐蔽证人的任何信息。最后,对有关证人的各种材料进行专门管理。对隐蔽作证的证人的材料,应该指定专门的人员在固定的场所进行专门的管理,并严格制定程序控制对这些材料的接触,防止司法人员利用职权接触这些材料导致证人的身份暴露。具体来讲,应对资料的放置场所有明确规定,不得放置于非处理本案的司法人员能够接触到的地方,也尽量避免和其他无关的资料混合放置。对于司法人员因失职而造成的泄密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如果故意泄露证人身份而给证人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应当受到刑事追究。

2.改革法庭对证人的调查程序。隐蔽作证要求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对证人的身份进行保密。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证人到庭后,审判人员应当先核实证人的身份、与当事人及本案的关系证人作证前,应当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名。该规定与隐蔽作证的要求完全相反,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规定进行修改,对证人的身份和住址信息采取保密措施。法庭对于隐蔽作证的证人,可以事先核实其身份,而不是当庭对其身份进行调查,或以相应代号表示。在保证书上的签名也可以用手印等方式替代,避免暴露真实姓名。

3.建立证人身份暴露后的补救机制。虽然大部分制度在设计时都经过细致考量,但是理想的设计并不能保证实施中的尽如人意。隐蔽作证制度亦不例外。对此,我们应该建立证人身份泄漏后的补救制度,依据证人身份的暴露程度,遭受的危险的大小等等因素综合衡量对其进行补救性保护。具体来讲,首先,我们应该建立证人身份泄漏后的危险评级制度,通过对证人在案件中具体暴露的程度、案件的危险程度以及证人受到威胁的程度来确定应该对证人采取的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英国学者梅纳德将证人受到的恐吓分为三个层次:最核心的是生命受到的威胁;其次是经常受到非生命威胁;最后是那些可能的威胁或者骚扰[4]。

针对个案中隐蔽作证一旦失效后证人面临的具体危险程度对证人采取相应的保护,这些措施至少应该包括:为证人建立新的身份文件;为证人提供住房;负责将证人的家庭财产转移到证人的新住所;为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帮助证人获得工作;为帮助证人自立提供其他必要条件[5]。

[参考文献]

[1]张泽涛.证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C]//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二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387.

[2]王刚.论我国隐蔽作证制度的构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4):36-37.

[3]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20.

[4]王进喜.刑事证人证言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213.

[5]王玉.论隐蔽作证制度[D].成都:四川大学,2006:34-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第三条

与国内产业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统称申请人),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部提出采取保障措施的书面申请。商务部应当及时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决定立案调查或者不立案调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0日 19: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组织犯罪相关文章
  • 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规定
    2003-11-1200:0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以下简称保障措施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依据保障措施条例进行的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商务部)负责保障措施产业损害的调查。涉及农产品的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进行。第二章损害的认定第四条损害,是指由于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严重损害是国内产业受到的全面的和重大的减损。严重损害威胁是明显迫近的严重损害,如果不采取措施将导致严重损害的发生。第五条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进口产品增长情况,包括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二)增加的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三)进口产品对国内
    2023-06-12
    403人看过
  • 保障措施调查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均为WTO协定中规定的缔约方可以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与反倾销和反补贴相比,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配额和关税配额等多种救济方式,对一国国内产业的保护更为充分,而且由于无须证明被调查方存在“不公正的贸易行为”,保障措施调查的发起较之反倾销和反补贴更为容易。自乌拉圭回合《保障措施协定》通过以来,世界各国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的数量逐年上升,2001年全球范围内保障措施调查案达53起,比2000年的26起,增加了27起[1]。2001年美国发起了201钢铁保障措施调查,对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引起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对。作为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引起的连锁反应之一,我国于2002年5月20日正式立案公告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调查,这是我国在加入WTO后第一次应用保障措施的贸易救济措施。按照WTO有关规则和中国有关保障措施法规的要求,采取保障措施必
    2023-06-12
    133人看过
  • 保障措施调查听证会暂行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第11号令第一条为保证保障措施调查的公平、公正,维护利害关系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在保障措施调查程序中举行的为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及其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而进行的听证会。第三条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以下简称"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具体组织本规则所称听证会。第四条本规则所称听证会应公开举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决定后可采取其他方式举行。第五条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应利害关系方的申请举行听证会。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如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决定举行听证会。第六条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自行举行听证会的,应当事先通知利害关系方,并适用本规则的相关规定。第七条本规则所指利害关系方为保障措施调查的申请人、出口国(地区)政府、原产国(地区)政府、已知的出口经营者和
    2023-06-12
    162人看过
  •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的程序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是国际上通行的制止不正当竞争、规范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措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有关协议、世界各国以及中国关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有关法律法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程序大致是:一、提出调查申请由国内产业全体或可以代表国内产业的产业协会或若干企业(表示支持申请的国内生产者产量占同类产品总产量的25%以上)向本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机关(以下简称调查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申请人的身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的数量和价值、被指控倾销(补贴)产品及其所涉及的国家、生产者和出口经营者的情况、销售价格、进口数量变化等情况,并附上有关证据。二、立案与公告调查机关收到申请后,对申请内容和所提供的证据进行初审,如认为申请合理,表面证据初步成立,就可作出立案决定,立案后,应及时将调查涉及的国家、产品、调查日期、调查期限、指控依据、利
    2023-06-05
    127人看过
  • 我国在残疾人就业保障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保障残疾人就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应当优先考虑残疾人就业。依法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国家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残疾
    2023-05-04
    448人看过
  • 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47号《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规定》已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5日起施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李-荣融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以下简称保障措施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依据保障措施条例提出的保障措施调查申请及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负责保障措施产业损害的调查与裁决。涉及农产品的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由国家经贸委会同农业部进行。第四条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负责本规定的具体实施。第二章损害与因果关系的认定第五条损害,是指由于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严重损害是国内
    2023-04-29
    163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组织犯罪即三人以上故意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活动。20世纪以前,有组织犯罪主要是以家族自卫的形式出现的。迄至20世纪,随着家族的解体,逐步演变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形式制约的职业化犯罪。... 更多>

    #有组织犯罪
    相关咨询
    • 法庭调查提纲这方面有什么法律有力保障措施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4-06
      法庭调查提纲 (一)陈述提纲 (简要事实、本案要点) (二)举证提纲 (证明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损害后果的证据,按照证据目录顺序,分组逐一出示和阐述。) (三)质证提纲 (对方证据的质证;我方证据对方质证的反驳。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及证明力提出质证意见。) (四)发问提纲 (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对方当事人提问。)
    • 什么是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什么意思?保障措施的适用条件是怎样的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4
      保障措施是指当不可预见的发展导致一产品的进口数量增加,以致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成员方可以在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对该产品的进口实施限制。 适用条件如下:《保障措施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第2条第1款进一步明确指出:“一成员只有根据下列规定才能对一项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即该成员已确定该产品正以急剧增加的数量(较之国内生产的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输入其领土,并在此
    • 政府、社会和社会对于保险方面的保障措施及其有效措施的包括哪些?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5
      1、大力宣传、普及保险知识。保险为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经营提供了风险保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应大力宣传、普及保险知识,不断增强大众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投保人不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险种,选择服务好、有信誉的保险公司,选择诚实信用的保险代理人,投保前还应仔细研读保险条款,尤其应关注保险责任、除外责任、被保险人义务等重要保险条款的内容,避免因
    • 什么是保障措施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4-25
      保障措施是指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依据《1994年GATT》所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该措施是成员政府在正常贸易条件下维护本国国内产业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针对不公平贸易的措施不同。设置该措施的目的在于:使成员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具有一定灵活性,以便其在特殊情况出现时免除其在有关WTO协定中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对已造成的严重损害进行补救或避免严重损害之威胁可能产生的后
    • 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在适用条件上有哪些优缺点和优点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06
      1.适用对象的选择性和歧视性。如果说保障措施是WTO自由贸易原则的例外制度,特别保障措施则是保障措施的例外,具有严重的歧视性。保障措施是条约法“情势变更原则”(Principle of change of circ mstances)的具体体现,适用于所有WTO成员,意在平衡贸易利益,其合理运用“是保证各国国内经济安全和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安全阀’”,具有合法性和非歧视性;特别保障措施仅针对来源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