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怎样要求清算组确认股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4 17:51:24 147 人看过

隐名股东起诉清算组要求确认股权分配财产

日前,朝阳院受理了一起隐名股东起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清算组,要求确认股权比例并分配公司剩余财产的新类型公司股东权纠纷案。原告要求确认其对某公司拥有的8%的股权并按股权比例对公司财产进行分配。

在原告张某诉被告**华大家具有限公司清算组(以下简称华大清算组)股东权纠纷一案中,原告诉称:1992年12月19日,**农工商总公司、**秘华友谊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华大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其中**公司投资48万美元,占40%股权。但**公司出资的48万美元中有5万美元是向原告个人的借款。根据1993年2月22日**公司驻中方代表张先生与张某、李某签订的《协议》,**公司将其所占**公司股份中的40%作为对原告、李某的补偿,其中原告占20%。据此原告作为**公司的隐名投资人拥有**公司8%的股权。2007年3月,**公司经股东会决议解散,并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但被告在清算中却未将原告列为股东。为此原告张某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对**公司拥有8%的股权并按股权比例对公司剩余财产进行分配。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03: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清算组相关文章
  • 隐名股东确认股权诉讼主体如何确认
    直接以自己的名义起诉,隐名与显名股东之间是许签订代持股协议的。实际股东成为显名股东的条件,经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实际上等同于股权的对外转让。《公司法》解释三,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理。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公司法》、《公司法解释三》等法律规定,隐名股东要确认公司股权的,一般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隐名股东有充分证据证明已经实际出资或认缴出资。公司股权的确认,不能简单机械地适用股东名册、工商登记资料等,要充分考虑实际出资人的权益,一般来说,谁实际出资,谁就拥有最终的股权。2、有限
    2023-06-15
    228人看过
  • 隐名股东难行权起诉至法院求确认股东身份
    与公司显名股东签协议,在其名下做隐名股东,该股东的公司股份却被法院冻结,无法行权的刘某只得到法院起诉。近日,江西省铜鼓县人民法院对该起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确认原告刘某与第三人何某某于2011年4月11日签订的《合伙协议书》合法有效,原告依法享有第三人在被告铜鼓县XX实业有限公司股权中的53.33%(16/30)的股权权益。2011年,刘某与第三人何某某等人在铜鼓县YY公司经营矿产。2011年3月30日,何某某以被告法定代表人身份收取原告80000元股金,并出具收条,收条上载明按公司30%股份中16%计算。4月11日,原告与何某某签订协议,原告作为公司隐名股东,以何某某名义占公司股份30%,其中原告占公司股份16%。2013年12月5日奉新县人民法院将何某某名下的股份予以冻结,眼见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却无法行权,只能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原告与第三人何某某的合伙协议有效,并确认其在
    2023-06-09
    166人看过
  • 公司隐名股东被确认要怎样解散
    隐名股东确认后能依据法定情形解散公司。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股东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救济的,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公司隐名股东的介绍隐名股东是指:虽然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投资者。隐名股东主要为规避法律型。我国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对公司投资领域、投资主体、投资比例等方面做了一定限制,有些投资者为了规避这些限制,采取隐名股东的方式进行投资。也有少数隐名股东为非规避法律型,主要是出于不愿公开自身经济状况原因而采取的隐名投资方式。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公司股东的认定问题。笔者认为,隐名投资多数情况是为了规避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故在认定股东资格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制裁法律规避行为原则。即法律不应支持或者纵容违法行为,应当
    2023-07-28
    306人看过
  • 隐名股东股权确认书有什么作用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间的协议。虽然这个协议对于公司不具有约束力,但是在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依然有效。它不仅是隐名股东用来约束显名股东的依据,也是证明隐名股东对于公司实际出资的有力证据。根据上海市高院的规定,如果双方在协议中未约定隐名股东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并且隐名股东也没有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双方之间隐名投资关系将不会被认定,而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隐名股东是否实际参加公司经营。在实践中,有的隐名股东不参与公司经营,完全由显名股东行负责,有的则以自己名义行使股东权利。由于公司的社团性,公司的其他股东有权知道公司的投资人是谁。隐名股东以自己名义参与公司经营,行使股东权利,是公司以及其他股东知道并且认可隐名投资行为存在的证据。因此,许多地方的法院均把隐名股东是否实际参加公司经营作为确认隐名投资关系的重要条件。一、隐名股东的法律规定1、隐名投资人虽不是公司名义上的
    2023-02-06
    437人看过
  • 隐匿股东如何确认股权
    法律综合知识
    一、隐匿股东如何确认股权通过协商或是诉讼。根据法律规定,隐名股东要确认公司股权的,一般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隐名股东有充分证据证明已经实际出资或认缴出资。公司股权的确认,不能简单机械地适用股东名册、工商登记资料等,要充分考虑实际出资人的权益,一般来说,谁实际出资,谁就拥有最终的股权。2.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出资。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换句话说,其他股东明知隐名股东存在的,也就是默认同意隐名股东持有股权,故应该认定隐名股东持有股权。3.公司一直认可其以实际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利的。这是不少隐名股东确认股权的实质性条件,值得注意。4.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二、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有哪些?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有:1.实践中,代持双方之间的协议一般隐蔽性较
    2023-07-06
    135人看过
  •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是否清晰明确?"
    隐名股东能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在隐名投资的法律关系中,公司章程、工商登记等材料记载的股东并不是实际出资人,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出资要求股东确认其股东资格的,应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规定,且经过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否则法院对其请求不予支持。隐名股东变显名股东《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由于股东人数的上限限制,导致参与职工持股计划的人数和这一规定发生冲突,在实践中多采取隐名股东的形式,即有部分人登记为显名股东,而其他出资者则作为隐名股东,由此导致显名和隐名股东共有股权的情形。隐名股东也实际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分取红利,公司内部通常也制定有相应的股权管理办法,只不过在工商登记中没有显示隐名股东罢了。如果公司股东人数尚有空间,或者显名股东发生变化需要隐名股东浮出水面、或者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发生纠纷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股东的变更,将隐名股东显现出来成为“名副其
    2023-07-04
    250人看过
  • 公司清算隐名股东怎么办
    公司进行清算的,股东以其出资承担债务。清算结束后,有剩余财产的,按股东出资比例分配。而财产分配给名义股东的,隐名股东可以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程序】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
    2023-03-22
    288人看过
  • 如何处理隐名股东股权确认的问题
    一、如何处理隐名股东股权确认的问题通过协商或是诉讼处理。根据规定,隐名股东要确认公司股权的,一般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隐名股东有充分证据证明已经实际出资或认缴出资。公司股权的确认,不能简单机械地适用股东名册、工商登记资料等,要充分考虑实际出资人的权益,一般来说,谁实际出资,谁就拥有最终的股权。2.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出资。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换句话说,其他股东明知隐名股东存在的,也就是默认同意隐名股东持有股权,故应该认定隐名股东持有股权。3.公司一直认可其以实际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利的。这是不少隐名股东确认股权的实质性条件,值得注意。4.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二、隐名股东的基本特征有什么隐名股东的基本特征:1.隐名股东依合法行为而产生。2.隐
    2023-06-16
    364人看过
  • 隐名股东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吗?
    一、隐名股东确认股东会决议无效吗?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约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资产收益,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应确认其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对内承担法定股东责任。若双方未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且实际出资人也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显名股东实际行使和操纵因隐名股东出资带来的股东受益,公司其他股东对隐名股东的股东受益存在事实不知情。这时,双方之间关系名为隐名股东实为投资借款,不应认定为隐名投资关系,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隐名股东作为公司实际股东,应在显名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即与显名股东一起对公司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隐名股东也叫实际投资人,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与隐名股东对应者,通常被称为显名股东。隐名投资是指投资人实际认购了出资,但是
    2023-04-13
    141人看过
  • 隐名股东股权确认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公司法》、《公司法解释三》等法律规定,隐名股东要确认公司股权的,一般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隐名股东有充分证据证明已经实际出资或认缴出资。公司股权的确认,不能简单机械地适用股东名册、工商登记资料等,要充分考虑实际出资人的权益,一般来说,谁实际出资,谁就拥有最终的股权。(二)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出资。《公司法解释三》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换句话说,其他股东明知隐名股东存在的,也就是默认同意隐名股东持有股权,故应该认定隐名股东持有股权。(三)公司一直认可其以实际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利的。这是不少隐名股东确认股权的实质性条件,值得注意。(四)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当然了,对隐名股东而言,只要已经实际出资的都可以向公司要求确认股权,只要经过
    2023-03-01
    484人看过
  • 确认股东身份:避免隐名股东影响
    按下列原则确认股东资格:1.当实质性证据与形式化证据发生冲突时,应优先适用形式化证据来认定股东的资格。2.在对外关系上,工商登记是对抗第三人最主要的证据。3.在对内关系,应当以股东名册和公司章程记载为认定股东资格的依据;如果公司章程记载与股东名册记载的内容发生冲突,原则上应坚持公司章程优先适用的原则处理。关于隐名股东的法律效力如下:1.如果实质股东与名义股东签订的协议是为了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实质股东不会享有股东权利。2.如果隐名股东并未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应认定为实质股东具有股权。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1、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
    2023-07-20
    170人看过
  • 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法条
    一、隐名股东如何确认股东资格法条在确认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时,需遵循以下法条和原则:1.隐名股东需有充分证据证明已经实际出资或认缴出资。这意味着,隐名股东必须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已按照约定向公司投入资金或承诺出资。2.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需明知实际出资人出资。如果隐名股东的存在得到了其他股东的默许或认可,那么应认定隐名股东持有股权。3.公司需一直认可隐名股东以实际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利。如果公司长期以来都接受隐名股东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决策、享有股东权益等,那么可以视为公司对隐名股东身份的认可。4.隐名股东的确认过程必须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意味着,在确认隐名股东资格时,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整个过程合法合规。二、隐名股东特征解析隐名股东作为一种特殊的股东形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隐名股东的产生必须基于合法行为。这意味着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合同关系是在遵守现行
    2024-07-23
    239人看过
  • 冒名股东的股权确认
    被冒名股东与公司没有真实的关系,更没有投资注册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宜将其确定为公司股东,也即该被冒名之人不应享有股权,也不应承担股东义务和责任。冒名无非是为了规避法律禁止性规定,如果认定冒名者为公司股东,有违公序良俗原则。如被冒名之人欲顺手牵羊,占有名下的股权,也不应准许。对冒名登记成立的公司,如果构成事实上的一人公司,则应当作为一人公司处理,由公司实际投资者承担股东责任。【延伸阅读】新公司成立经营范围的规定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公司合作协议书范本公司股权变更一、隐名股东的权益如何保护第一、采用书面协议明确显明股东和隐名投资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明确以下内容:(1)隐名投资者是拟投资公司的实际股东,显名股东只是代为持有股权;(2)隐名投资者可以随时要求显名股东将股权变更登记至自己或指定的第三方名下;(3)如果拟设立公司不能成立或隐名投资者无法变更为注册股东,则隐名投资者享有要求返还投资款
    2023-06-20
    305人看过
  • 公司清算隐名股东怎么办,公司解散清算组备案
    一、公司清算隐名股东怎么办公司进行清算的,股东以其出资承担债务。清算结束后,有剩余财产的,按股东出资比例分配。而财产分配给名义股东的,隐名股东可以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程序】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
    2024-02-08
    494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清算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清算组
    词条

    清算组是指依法对公司的资产、债权、债务等执行清算任务的临时性机构。在清算期间,原公司的法人机关董事会停止行使职权,公司的财产管理权、必要的业务经营权由清算组行使,对外代表公司的权利也由清算组行使。... 更多>

    #清算组
    相关咨询
    • 隐名股东确认股权诉讼主体怎样确认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31
      根据《公司法》、《公司法解释三》等法律规定,隐名股东要确认公司股权的,一般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隐名股东有充分证据证明已经实际出资或认缴出资。 公司股权的确认,不能简单机械地适用股东名册、工商登记资料等,要充分考虑实际出资人的权益,一般来说,谁实际出资,谁就拥有最终的股权。 2、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出资。 《公司法解释三》规定,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
    • 公司隐名股东股权确认如何确定
      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27
      隐名股东所有权确认是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是公司纠纷中经常发生的事件的原因。引起这种纠纷的基础民事法律关系,工商登记与实际出资不一致,投资行为性质不明,存在所有权转让缺陷、隐名股东(实际出资者),公司融资以所有权提供保证、债权债务关系、所有权行为、所有权这种情况主要是审判。
    • 股权代持情形下,隐名股东可否要求变更股东名册确认其股东身份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08
      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可以还是不可以,但是我觉得从法理上来分析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要想显名,需要经其它全体股东的同意。从法理上来分析,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人合性的公司,所谓人合性的公司,就是依靠人的合作组合起来的公司,这种公司很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意愿。比如吧,某个人,人很好,但是你就是不喜欢,这种情况很多吧。同样的道理,公司其他股东,就是不愿意和你合作,不同意你成为股东。当然,这个有争议,是我从法理上的
    • 隐名股东股权确认属于什么纠纷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3-02
      隐名股东股权确认纠纷属于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股东资格确认纠纷就是指股东与股东之间、或者股东与公司之间就是否具备股东资格产生争议而提起的民事诉讼。
    • 公司隐名股东怎样才能确认为公司股东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8
      1、隐名股东在请求确认其为公司股东时,需提供证据证明其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代持股协议。 2、需要注意若隐名股东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为目的,如为规避法律禁止某些主体投资特定行业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则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签订的合同会因违反《民法典》的规定被认定无效,且不能保护此种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