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限制可否劳动仲裁前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06 04:17:43 315 人看过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应执行仲裁前置程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离职竞业限制义务的履行发生争议,如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承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或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此属于典型的劳动争议,应先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若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同时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为由提起诉讼,则此时竞业限制条款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而存在,而不仅限于理解为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双方争议属于一般的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其不受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限制,用人单位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起诉。因此,对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同时侵犯商业秘密的,用人单位有裁讼上的选择权,既可以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10: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该前置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在提起劳动诉讼前需要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能提起劳动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劳动仲裁的前置程序是指什么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2、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受理本市行政区域内以下的劳动争议案件:(一)位于本市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朝阳、石景山、丰台区的中央和市属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外商独资
    2023-07-24
    187人看过
  •  劳动仲裁范围包括竞业限制赔偿金吗?
    未向劳动者提供竞业限制补偿金将被视为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联系劳动仲裁机构进行申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包括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均可申请劳动仲裁。若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提供竞业限制补偿金,这将被视为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联系劳动仲裁机构进行申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仲裁范围:竞业限制补偿金能否申请
    2023-08-20
    481人看过
  • 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的区别劳动仲裁
    一、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的区别劳动仲裁保密协议是约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负保密义务的合同条款。违反约定保密义务的行为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和依法或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的保密期内,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或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的行为。竞业限制是指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负有竞业限制义务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违反约定竞业限制的行为:是指劳动者在依法或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竞业限制期限内,且用人单位依约定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就业超出竞业限制范围的行为。注意:竞业限制只能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二、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的五个不同(一)法律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
    2023-06-09
    322人看过
  • 劳动仲裁的特点仲裁前置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更具有效率性。一、公司辞退员工不赔偿,要怎么办?公司辞退员工不赔偿怎么办公司辞退员工不赔偿,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劳动仲裁周期怎么算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
    2023-06-24
    298人看过
  • 劳动仲裁是否是解决竞业限制纠纷的适当途径?
    如果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履行该条款而发生的纠纷,应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因此,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规定了保密义务或竞业禁止义务,那么,保密义务或竟业禁止就成为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一部分。通过竞业禁止纠纷案看相关司法程序本案是一起新类型的竞业禁止纠纷案件,文中主要对该案所涉及的竞业禁止纠纷的司法程序、补偿费的支付与竞业禁止条款效力的关系以及违反竞业禁止约定的赔偿问题进行了剖析。在目前我国对竞业禁止仍未建立起明确的法律框架的情况下,法院在审理本案时,准确地把握了审理竞业禁止纠纷案件的基本原则,恰当地平衡了当事人各方的利益,其司法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同时在处理公司业务时,此案也有可以值得借鉴与参考之处。[案情]原告:上海索盛互联网信息服
    2023-07-03
    424人看过
  • 劳动争议中的竞业限制和劳动争议仲裁的范围
    竞业限制导致的纠纷是劳动合同纠纷的,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其他。一、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定有哪些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定有以下三点,分别是: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等。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劳动争议属于竞业限制吗因违反竞业限制约定而产生的争议是劳动争议。以下争议均属于劳动争议:单位与劳动者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2023-03-24
    276人看过
  • 仲裁限制是否适用于竞业禁止
    1、仲裁时效是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订立、履行、变更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3)退市、辞退、辞职、辞职引起的争议(4)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争议(5)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方面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二十七条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或另一方同意履行其义务。自中断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期限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期限中止。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自中止时效事由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
    2023-05-07
    212人看过
  • 竞业限制的是否具有仲裁时效
    竞业限制适用仲裁时效,时效规定是一年。我国对于竞业限制纠纷的处理采取仲裁前置,其仲裁时效期间通常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劳动纠纷追诉期限多久劳动关系纠纷的追诉期是: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原因而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二、工伤时效是多长时间法律国定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从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一方当事人向对方主张权利,请求有关部门救济或者对方同意履行义务时。此时仲裁时效中断,仲裁时效期间自中断时起重新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
    2023-04-11
    126人看过
  • 劳动仲裁前置究竟为谁前置
    “故我现在很怀疑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现实意义,国家立法机关应该取消该前置程序,采取与商事仲裁相同的程序,当事人协商同意采取仲裁的,才予以仲裁。否者,由当事人直接进入诉讼程序。”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民事诉讼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指出。一次仲裁三次诉讼后无路可走2004年2月17日上午9:00时许,梁平县蟠龙镇义和村的农民蒋*森在运义(黄*义妻子李*群开办)碎石厂攀岩排险过程中,所使用的保险绳突然断裂,他从十多米高的岩上摔下受伤,经抢救治疗,共花去一万余元,黄*义仅支付了部分费用。2005年1月26日,经工伤认定后,蒋*森向梁平县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请求裁决黄*义支付医药费、一次性赔偿金等工伤保险待遇共42193.43元。2005年5月23日,仲裁裁决认为,李*群属非法用工行为。遂裁决李*群一次性支付蒋*森医药费、一次性赔偿金等合计38751.73元。同年6月23日,李*
    2023-04-29
    74人看过
  • 竞业限制仲裁有费用吗
    竞业限制仲裁属于劳动纠纷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根据该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因此,法律已经明确了劳动仲裁是不制收取任何费用的。对于竞业限制仲裁结果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需缴纳10元案件受理费,采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减半收取。当然,人民法院也可根据情况免于收取上述费用。当然,除了案件受理费外,仲裁及诉讼审理过程中涉及的公告费、鉴定费用等则通常需要败诉方承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一、竞业限制补偿金怎么领取竞业限制补偿金是按月发放的,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数额法律并没有作出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自行确定。但是平时支付的费用不能作为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在工资中划出一部分作
    2023-02-22
    231人看过
  • 什么是劳动者竞业限制,劳动者竞业限制的期限
    一、什么是劳动者竞业限制劳动者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二、劳动者竞业限制的期限劳动者竞业限制的期限一般是2年。企业与劳动者在订立竞业限制协议时,应将竞业限制的期限限定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2年之内,否则,超出法定的限制期限对劳动者没有拘束力。三、劳动合同竞业限制的规定有哪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
    2023-06-20
    61人看过
  • 劳动仲裁前可否上班
    法律综合知识
    劳动仲裁前可以去上班。如果劳动仲裁的请求不涉及解除劳动关系,一般来讲是应该继续上班的,因为不涉及解除劳动关系的话,劳动者依然是公司员工,需要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如果劳动仲裁的请求中包括解除劳动关系,就不需要继续去上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2024-05-07
    301人看过
  • 竞业限制协议能否通过仲裁解决?
    竞业限制协议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和副本。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仲裁协议;(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竞业限制协议违法吗合法。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仲裁协议;(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三)
    2023-07-09
    456人看过
  • 竞业限制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吗?
    竞业限制是否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需要看因竞业限制导致的纠纷是劳动合同纠纷还有侵权纠纷(侵犯商业秘密)。如为竞业限制纠纷,则用人单位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任何一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则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第二、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第三、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要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
    2023-06-27
    26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劳动仲裁前置是否能和竞业限制相反?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23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由于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必须执行仲裁前的手续。使用者和劳动者因履行离职竞争业限制义务而发生争议,使用者要求劳动者承担违反竞争业限制义务的违约金和劳动者要求使用者支付竞争业限制补偿金是典型的劳动争议,必须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使用者以劳动者违反竞争限制义务的同时侵犯公司的商业秘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为理由提起诉讼时,竞争限制条款
    • 竞业限制申请仲裁好还是劳动仲裁好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5
      先仲裁。竞业限制是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般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或者单独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义务成为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一部分。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根据双方之间的竞业限制条款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的,则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范畴,仲裁前置是强制性程序。
    • 竞业限制协议能申请仲裁吗,竞业限制协议可不可以申请仲裁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22
      随着法治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加,人们对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越来越重视。反映在现实中,就是用人单位更多地与劳动者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并希望通过协议约定和规范双方之间的行为。那么竞业限制协议能申请仲裁吗,竞业限制协议可不可以申请仲裁?
    • 竞业限制纠纷要不要申请劳动仲裁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15
      竞业限制纠纷要经劳动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 涉及竞业限制的是劳动争议还是劳动仲裁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0
      违反竞业限制产生的纠纷是属于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争议。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