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构成侮辱、诽谤,则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但是情节需要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否则不构成。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构成上述情形,但是被害人取证困难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粉丝应援集资算不算非法集资?
所谓非法集资犯罪,主要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另外还是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擅自发行股票罪等,这些基本不会不会涉及,我们只讨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求行为人没有合法的资质,以公开宣传作为手段,面向不特定对象,承诺保本付息的集资行为。
明星粉丝后援团的负责人挪用后援资金这种行为,首先这种的确是没有银行的资质,也没有其他合法的募资融资的资质,一般是通过网络公开宣传,面向的是某个明星团体的粉丝,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不特定对象。
表面上看,这种行为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特点非常像。
但是由于粉丝给后援团筹集资金,往往是为了资助给明星的活动,或者是一起购买相关的纪念品,演唱会门票等等,或者是活动经费,其本身就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资质或牌照。而且他们所募集的资金,并不是非法集资犯罪中要求的存款,或者是公众存款,因为这些资金不具有要求保本付息的投资性,而是一种消费性的,或者是捐赠性质的资金。
因此这种行为根本不会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而由于集资诈骗罪要求的前提就是以诈骗手段,以非法占有目的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因此这种行为也不会构成集资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直播间里对主播进行辱骂是否犯罪?
191人看过
-
未成年粉丝给主播送礼物是否触及法律?
460人看过
-
辱骂恐吓触犯法律吗
299人看过
-
警察遭辱骂是否触犯法规
482人看过
-
短信互相辱骂行为是否触犯法律
360人看过
-
直播平台上的辱骂行为是否犯罪?
491人看过
直播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在网上提供电视信号的观看,例如各类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的直播,这类直播原理是将电视(模拟)信号通过采集,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实时上传网站供人观看,相当于“网络电视”;另一类是在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 更多>
-
私闯民宅打人辱骂是否触犯法律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06根据《宪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害公民的住宅。即公民住宅的不可侵犯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与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权利一样同等重要,同样受法律的保护。基于此,我国《刑法》规定了"非法侵入住宅罪",构成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构成此罪的从重处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三)
-
骂人散播谣言触犯法律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06散播谣言诋毁他人触犯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人会被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2022年辱骂恐吓触犯法律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5是的,恐吓威胁,是指行为人以将来作出一定危险行为来威胁被恐吓人或者近亲属的行为。恐吓威胁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严格的会构成刑事犯罪。单纯的恐吓行为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但是有些行为也构成犯罪,如: (1)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直播间辱骂人一般判什么刑?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151、骂人如果产生了法律后果,是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当众辱骂,其行为就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2项的规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依法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其治安行政责任。 2、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3、以暴力或者其它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
-
网络主播诱导粉丝送礼物,是否违法?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24在实际情况中,一般的诱导行为并不触犯法律法规,也不是刑事犯罪之举。这是因为市场推广的主要宗旨是试图引导那些原本并无购物计划的人群产生购买欲望,或者激发那些消费意愿相对较低的人们提高消费热情。然而,在特定的情境下,针对老年人口或儿童等弱势群体实施的诱导策略可能会被归结为不道德的销售行径。如果涉及到小孩,可以考虑通过解除合约以挽回可能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