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涉雷"投资者操作更谨慎
近日,中注协将债务重组列为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十大“雷区”之首,再次提醒广大投资者要避免踩上因债务重组“粉饰”报表从而造成业绩反转假象的“地雷”。
债务重组是指通过减债、以非现金资产抵债、债务转让、债务豁免、债转股等方式对企业的负债进行重组的行为,即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值得注意的是,债务重组只是一种报表性的重组,是企业财务运作的一种手段,其目的主要在于减轻企业短期内的债务负担,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而为企业后续的经营活动进行铺垫。
但很多上市公司经营困难和亏损的根本原因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在于债务负担沉重本身,更多的是不良资产或者低效资产影响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如果债务重组后续缺乏有效的资产重组的话,则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来说仅仅只是一次性缓解症状的“应急救心丸”而已。特别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债务重组成为了上市公司特别是ST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运作”的灰色地带。
通过新、旧会计准则的对照可以发现:(1)旧准则中的“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改为新准则的“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2)旧准则中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改为新准则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这里面将原来计入“资本公积”项目的内容调整为“计入当期损益”,给上市公司“拆东墙补西墙”提供了便利条件。
ST金泰就曾是靠债务重组实现“咸鱼翻身”的典型。公司通过新恒基对公司1500万元的债务豁免,产生债务重组收益1500万元;通过公司与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签订的《利息减免协议》及《利息减免协议补充协议》,产生了988.98万元的债务重组收益;通过与工商银行济南高新支行签订的《部分和解协议》,在偿还其1500万元借款本金后,公司获得了488万元的利息减免。上述三笔债务重组措施在新会计准则下均计在当期损益,使上市公司实现了净利润864.96万元、每股收益0.06元的“保牌”目标,但若扣除这部分损益,则公司实际亏损2321.24万元。
这类通过债务重组“扭亏为盈”的ST类公司,实际上没有一分钱的现金收入,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对此应高度谨慎。
-
投资有风险,融资需谨慎
58人看过
-
债务重组公司怎么操作的
123人看过
-
工资单的猫腻务工者维权需谨慎
102人看过
-
地方财政危机现投资地方债需谨慎
281人看过
-
资产重组怎么操作
226人看过
-
资产重组操作流程
438人看过
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严重的财政困难,债权人和债务人通过协议约定或者由法院裁定,对清偿债务的时间、清偿债务的金额、清偿债务的方式等进行重新约定。也就是说,在债务重组的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双方仅仅修改了债务偿还条件。但并非所有修改债务偿还... 更多>
-
入职审查需谨慎慎重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22人力资源管理者除要求劳动者在入职之初进行基本信息登记之外,还应当尽到慎重的审查义务,主要有: 1、入职材料真实性审查 人力资源管理者如未慎重审查,使得劳动者以欺诈手段入职,将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对于因劳动者的过错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按照法律所确立的实际损失原则,承担因其过错而对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认真审核员工材料,至关重要,包括核实劳
-
保险投保须谨慎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3交通事故赔偿专业律师提醒: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险种。才是自己最好的选择。若开车技术比较好,车身玻璃受损风险小,自然可选择理赔范围有限但价格更加便宜的保险公司。现在通过了解发现,不同保险公司给出的同险种报价相差千元左右。这时候就该考虑,较低报价的保险组合里是否将交强险包含在内。正规的保险公司如果推出的险种相同,价格一般不会相差太大。即使有区别,也是在300~500元以内。如果报价区别太大,就该主
-
企业债务重组如何操作?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17一、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 二、债务转为资本,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债务重组方式。 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 四、以上三种方式组合。
-
-
投资者资产重组财务造假宁夏在线咨询 2023-03-31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