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偷税漏税处罚:根据法律规定:
1、纳税人以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的,逃避纳税金额较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扣缴义务人采取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税款,数额较大的,按照规定处罚。
4、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5、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对自然人的股东资格限制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作为发起人。
发起人的职责是订立发起人协议、制定公司章程、认购公司出资或者股份,申请公司设立,这些都是法律行为,同时,因为投资本身固有的风险,这些行为都可能产生对发起人不利的法律后果。因此,作为发起人的自然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需要指明一点,这些人虽不能作为发起人,但是可以作为股东。
2、法律对特定职业的自然人从事营利性活动的禁止。
由于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从事营利性可能会造成与特定人身份的不符,或者与特定职业的冲突,因此,法律禁止从事某特定职业的人员作为公司的股东。
3、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受国籍或住所的限制。
我国《公司法》第七十九条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
偷税漏税未缴的应对措施
409人看过
-
企业偷税漏税在刑法中的惩罚措施
496人看过
-
税务部门对偷税漏税者的处罚措施
344人看过
-
处理偷税漏税的措施
195人看过
-
补缴税款是否是应对偷税漏税的一种措施?
251人看过
-
个人漏缴个税的应对措施
452人看过
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自然人与公民不同,公民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 更多>
-
什么是偷税漏税行为处罚措施?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19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应占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公司如果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的话,自然需要受
-
处罚措施中偷税漏税的标准是什么?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0《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
-
-
刑法规定偷税漏税的处罚措施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10偷税漏税的处罚方式: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自然人偷税漏税多少金额坐牢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4【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