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问题决定聚众斗殴罪的轻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2 08:10:54 255 人看过

一、如何正确认定“聚众”行为。实践中通常认定三人以上为“聚众”,具体到个案,笔者认为,这个“三人以上”应当以一方达到三人以上即可,而不是斗殴双方一共为三人以上或双方均为三人以上。实践中对未达到三人以上的另一方斗殴者,如果其主观上具有与对方聚众斗殴的故意,或挑动对方进行斗殴的,因为侵害的客体也是社会公共秩序,故也应认定为聚众斗殴。但如果该方只是被动参与了斗殴的除外。实践中需注意的是临时的聚众斗殴与一般的临时性共同犯罪的区分,临时聚众斗殴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具有临时、当场纠集、召集多人聚众斗殴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一定的聚众行为;而一般的临时性共同犯罪则不存在聚众的犯意。比如有一人与他人斗殴时,其两个朋友路过而临时参与帮忙的行为,虽使该方人数达到三人以上,但这种情况不宜定聚众斗殴。

二、对“持械”情节的认定。因持械斗殴是一个加重情节,实践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所持械具应当是外露的,而不是隐藏的,至于是否实际使用不影响认定,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持械的本义;二是对部分人持械的,如果聚众斗殴前对持械行为有事先分工的,那么所有参与者均应认定为持械;但如果是私自持械的,只宜对持械者按此加重情节追究责任;对首要分子则按其是否事先明知参与者持械以及对持械者使用械具的主观故意来综合认定其犯罪情节。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7日 04: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聚众斗殴罪致人轻伤怎么判,聚众斗殴把人打成轻伤怎么判
    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聚众斗殴罪重伤怎么判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对首要分子和明确的直接责任人,应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对没有致他人重伤,死亡故意的积极参与者,按聚众斗殴罪定罪处罚。聚众
    2023-08-17
    275人看过
  • 聚众斗殴都是被告吗聚众斗殴罪如何定罪
    涉嫌聚众斗殴罪如果是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的,一般是被告。因为聚众斗殴罪一般只处罚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如果不属于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的,一般就不是被告,可能是受害者。一、主犯和首要分子有什么区别主犯和首要分子两者的区别在于:主犯是根据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的,是与从犯相对而言的,有主犯就必须有从犯,但有的共同犯罪中并不区分主从犯。而首要分子是在犯罪集团或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等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此类犯罪中有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一般参加者,有的罪名只规定首要分子构成犯罪,此时就没有主从犯之分,有的罪名规定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均构罪,按照共同犯罪理论,可以区分主从犯,也可以不区分主从犯,有的罪名是三者都构罪,这里的首要分子一般是主犯,一般参加者是从犯,但还是不绝对。主犯和首要分子是不同角度的法律定义,虽然有时候存在一定重合,但不能直接划等号,也无需刻意地将两
    2023-04-06
    199人看过
  • 如何处理聚众斗殴从犯的问题
    聚众斗殴的从犯如果不是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一般会免除处罚。从犯是主犯的对称,共犯种类之一。指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起辅助作用,指为犯罪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如提出建议、提供工具、排除障碍等。聚众斗殴从犯判多久聚众斗殴从犯比照主犯的量刑标准从轻处罚,具体怎么量刑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起到的作用决定。主犯的量刑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加重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
    2023-07-04
    435人看过
  • 两高聚众斗殴的处理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一)聚众斗殴罪是指拉帮结伙,人数一般达到三人以上,有聚众斗殴故意打对方的行为。(二)聚众斗殴通常表现为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动机,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三)聚众是指为实施斗殴聚集三人以上的行为。聚众方式不仅包括有预谋的聚集行为,还包括临时的聚集行为。(四)双方都有打架的意图。打架时一方三人以上,一方不足三人的,可以认定三人以上的一方为聚众斗殴。一、最高法院关于聚众斗殴罪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对聚众斗殴罪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答复法研2004〕179日,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聚众斗殴的参与者,无论是否是首要分子,都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伤害他人和被他人行为伤害的后果。他们仍然参加聚众斗殴的,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参加聚众斗殴,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性质发生变
    2023-08-06
    325人看过
  • 聚众斗殴多少人最多构成聚众斗殴罪?
    斗殴故意的,双方人数之和达到三人以上能构成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罪其中的“众”,即为持斗殴故意的双方人数之和达到三人以上,而不要求双方都达到三人。因此,只要持斗殴故意的双方人数之和达到三人及以上,双方即可构成本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纠集众人打架会构成聚众斗殴罪吗纠集众人打架不一定会构成聚众斗殴罪,若是同时满足以下的要件,罪名成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公共场所的秩序,而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各项共同生活的规则、秩序,在实际生活中,聚众
    2023-07-25
    159人看过
  • 聚众斗殴罪的认定条件,聚众斗殴罪是怎么认定的
    (一)聚众斗殴罪的因此,无论是在何种场所进行聚众斗殴犯罪活动,均应视为侵犯了公共秩序。聚众斗殴犯罪往往同时会造成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的结果。但是,其所侵犯的主要不是特定的个人或者特定的公私财物,而是用聚众斗殴行为向整个社会挑战,从而形成对整个社会秩序的严重威胁。因此,公然藐视法纪和社会公德,破坏公共秩序,就是聚众斗殴罪的本质特征。(二)聚众斗殴罪的聚众斗殴罪的主体是,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聚众斗殴罪。但并非所有参加聚众斗殴者均构成聚众斗殴罪。只有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才能构成聚众斗殴罪主体。所谓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斗殴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其他积极参加者,是指除首要分子以外的在聚众斗殴中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一般参加者,只能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追究行政责任,不能构成聚众斗殴罪主体。聚众斗殴罪的几个问题(一)“聚众”
    2023-08-04
    362人看过
  • 怎样认定聚众斗殴罪未遂,聚众斗殴罪未遂如何认定
    一、聚众斗殴罪存在犯罪未遂的可能性犯罪未遂的特征包括三方面: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犯罪未能得逞、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对于行为犯是否存在未遂状态,理论上亦有争议,本人认为,行为犯具有犯罪未遂的可能性,因为行为犯与举动犯不同,行为犯从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到将实行行为实施完毕存在一个发展过程,行为人有可能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将犯罪实行行为实施完毕,在这种情形下,就形成行为犯的未遂状态。聚众斗殴罪作为行为犯同样存在犯罪未遂的可能性。行为人实施完聚众行为即表明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人实施斗殴行为即是犯罪既遂,如果行为人实施完聚众行为后,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实施斗殴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二、聚众斗殴罪的成立要件(怎样认定聚众斗殴罪未遂)1、聚众斗殴属于行为犯,只有实施了犯罪基本构成要件行为即为既遂,无须发生特定的犯罪结果或有该犯罪结果发生的法定危险
    2023-03-31
    69人看过
  • 缓刑两次后聚众斗殴
    判了缓刑之后聚众斗殴会立即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会数罪并罚。《刑法》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2023-03-22
    318人看过
  • 聚众斗殴就是三人聚众斗殴吗?
    三人以上的斗殴行为是构成聚众斗殴的,我国《刑法》对于聚众斗殴罪的处罚标准为: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聚众斗殴未遂逮双方吗聚众斗殴罪是存在未遂形态的,但是否要追究刑事责任,还应综合考虑个案的起因、情节、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罪侵犯的客体是所谓公共秩序,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公共场所的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
    2023-07-29
    168人看过
  • 聚众斗殴疑难问题之探析
    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量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第二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对该法条适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方聚集三人以上,另一方仅为二人或一人;一方具有斗殴故意,另一方无此故意的;致人重伤、死亡的行为人明确,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是否都适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一、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称霸一方、报复他人或者其他不正当的目的,纠集他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该罪在客观方面具有
    2023-06-11
    421人看过
  • 最新聚众斗殴罪若干实务问题探讨
    一、聚众含义的理解聚众是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对聚众斗欧罪规定的构成要素,因此,准确把握其含义,对于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从字面上理解,聚众中的聚是纠集、召集之意;众指多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人为众的说法,所以,众应指三名以上的人。综合起来,聚众就是纠集或召集三名以上的人。由于刑法在聚众斗殴罪中强调众多的人形成一个整体与另一方进行斗殴,因此聚众中的人数应当包括实行纠集或召集活动的人,这种人通常是属于首要分子。此外,在理解聚众时,应注意两个问题:(1)聚众既可以是事先纠集、召集,也可以是临时纠集、召集。对于临时的聚众,如果存在明确的纠集、召集行为,当然可以认定其斗殴行为系以聚众的方式实行,但对于没有明确的纠集、召集行为的情况,也不可一概否定其属于聚众。如先前斗殴者系某一不法团伙的成员,在其与他人斗殴时,与其同一团伙的其他成员临时主动参与斗殴,则应当认定他们的斗殴行为属聚众的方式。(2)虽然构
    2023-04-23
    434人看过
  • 聚众斗殴的聚众是指多少个人
    第一,聚众斗殴罪所要求的三人以上,并非是聚众斗殴的各方都要达到三人以上,而只须具备其中一方人数达到三人或超过三人,则对聚众斗殴的各方均能认定其聚众斗殴行为。当然,对其中明显没有聚众斗殴故意的一方,如仅有一人,也并未有纠集行为的,仍不能认定聚众斗殴。第二,聚众斗殴罪所要求的三人以上,并非要求首要分子必须纠集三人以上方能构成该罪,而应理解为“三人”这一人数要求亦包括纠集者本人。这是因为,聚众斗殴这一行为的主体必然不能排除纠集者本人,无论其是否到达现场,也无论其是否参与了直接的斗殴行为。一、多人殴打一人属于什么罪多人殴打一人算聚众斗殴罪。1、聚众斗殴罪是指拉帮结伙,人数一般达三人以上,有聚众斗殴故意的互相殴斗的行为。2、一方有互殴的故意,并纠集三人以上,实施了针对对方多人或其中不特定一人的殴斗行为,而对方没有互殴故意的,对有互殴故意的一方也可以认定为聚众斗殴。参加聚众斗殴,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
    2023-03-23
    197人看过
  • 聚众斗殴致人死亡可否定两罪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聚众斗殴行为造成人员死亡的,可以按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而不会按两罪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多少人能构成聚众斗殴罪三人成“众”,“聚众”就是“纠集三人以上的行为”,但对“三人”的理解恰是争议所在。如:聚众斗殴要求至少有双方互殴,是否要求互殴双方均达到三人以上?一方是三人以上,而另一方仅一或两人是否可以构成本罪?双方人数均未达到三人,但总数达
    2023-02-25
    197人看过
  • 我国积极应对聚众斗殴问题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的规定,聚众打架斗殴,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聚众打架斗殴构成犯罪,涉嫌聚众斗殴罪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聚众斗殴人数标准"聚众",一般是指人数众多,至少不得少于3人斗殴,主要是指的采用暴力相互搏斗,但使用暴力的方式各有所别。聚众斗殴多表现为流氓团伙之间互相殴斗,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但实践操作中很多要求双方均有互殴的故意,斗殴时一方达三人以上,一方不到三人的,对达三人以上的一方可以认定为聚众斗殴,对不到三人的一方,如果有聚众行为的,也可以聚众斗殴罪论处,如果没有聚众行为的,不以聚众斗殴罪论处,构成其他罪的,以其他罪论处。《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2023-07-19
    14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两个轻微伤构成聚众斗殴罪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19
      不构成聚众斗殴罪,对方主张的赔偿数额过高。不构成聚众斗殴的话只是造成两人轻微伤也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是根据你的描述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3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9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3〕18号 中
    • 个问题聚众斗殴主犯怎么认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2
      一般情况下,以下这类人可以认定为主犯: 1、起意者。 2、犯罪的纠集者。 3、犯罪的指挥者。 4、犯罪的主要实行者,即主要的实行犯。《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只要是二个以上的行为人在共同的犯意支配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均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
    • 聚众斗殴重伤判决书一般会怎么判决的问题?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03
      我国刑法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
    • 聚众斗殴轻伤不赔民事赔偿问题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5-09
      聚众斗殴轻伤民事赔偿不赔的,受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聚众斗殴的取保候审问题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11
      1.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对逮捕或者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第一,可能判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