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修订完善“傍名牌”竞争行为条款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4:00:14 309 人看过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征求意见之际,在各企业经营活动中频频遭遇在先商标权被不正当使用侵权,侵权人将知名企业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以达搭便车和傍名牌的目的。新《商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但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1993年出台的,对于此种类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未有具体条文规定,企业在维权过程中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故现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企业名称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提出修订和完善的建议。

目前,我国企业名称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的常见表现主要为以下两方面:

一、国内企业以他人的驰名商标或知名字号作为企业字号或企业字号的一部分。该企业注册后,以合作、授权或监制等方式,与其他生产厂生产同类或类似竞争产品,在产品上突出标注该企业名称,导致消费者误认为产品与驰名商标或知名企业有关联。

二、港、澳、台或境外注册的企业以他人的驰名商标或知名字号作为企业字号或企业字号的一部分,甚至,名称与境内企业完全相同。然后,在境内以合作、授权或监制等方式,与国内生产厂生产同类或类似竞争产品,在产品上突出标注该企业名称,导致消费者误认为产品与驰名商标或知名企业有关联。

针对上述不正当竞争行为,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现有立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1、对企业名称含有同行业的驰名商标、知名企业字号做出禁止性规定。

建议明确规定:企业名称不得含有同行业的驰名商标、知名企业字号。该条款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九条第(六)项相衔接。《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九条: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

二、明确规定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企业名称登记后的行政纠正程序。

建议明确规定:含有同行业的驰名商标、知名企业字号的企业名称核准登记后,在先权利受侵害的企业,有权要求登记主管机关予以纠正。该条款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二款相衔接。《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五条第二款:对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登记主管机关予以纠正。

三、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进行修订或出台相关规定,对企业名称登记纠正的具体程序和时限做出相应规定。

由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以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均没有规定企业名称登记纠正的具体程序和时限,至今鲜有经受侵害企业投诉后由登记主管机关纠正侵权企业名称的先例。即使经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被诉企业名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或者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承担停止使用、规范使用等民事责任。判令被告停止使用含有同行业的驰名商标、知名企业字号的企业名称,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在相当多地区也因登记主管机关无具体程序规定而难以执行。

知识产权保护走在前沿的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其中的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判决企业停止使用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并向登记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的,登记机关应当通知该企业在三个月内申请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第十六条:企业未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申请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的,登记机关可以对该企业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使法院关于停止使用企业名称的强制执行措施得以落实。上述地方性行政法规可以借鉴。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规定:企业未按照规定申请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的,登记机关不予年检。从而加大对侵权企业的震慑力。

四、明确规定不正当竞争产品销售者的赔偿责任。

由于法无明文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极少判决不正当竞争产品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不正当竞争产品的销售者,往往是熟悉该行业的知名企业和驰名商标,明知或应知不正当竞争产品有傍名牌故意,攀附知名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行销售。仅仅惩戒不正当竞争产品的生产者,对销售者不予惩戒,使销售者无所忌惮,则有销路就会有生产,既不利于对驰名商标和知名企业的保护,也不利于对消费者的保护。因此,应该参照《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0日 12: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竞争相关文章
  • 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建议
    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各经办金融机构在保证小额担保贷款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在原有办理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办理手续。对信用记录好、贷款按期归还、贷款使用效益好的小额担保贷款的借款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并在资信审查、贷款利率、贷款额度和期限等方面予以适当优惠。探索完善反担保机制。反担保作为风险控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小额担保贷款的需求。如何在风险控制与满足贷款需求之间寻求平衡是关键。解决办法是创新担保形式,提供多种担保方式来供借款人选择。比如,可以借鉴江西经验,建立信用社区,由社区根据创业者在社区日常生活行为而做作出的信用担保评价作为下岗失业人员申办小额担保贷款的反担保形式。对于信用评价高的社区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可以免除贷款担保。另外,在反担保要求上,也可以区别对待。对于参加过创业培训、创业计划周详、有过创业经验、学
    2023-04-23
    446人看过
  • 简述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之特殊及其完善
    一、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所谓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采取不正当手段争取交易机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利用互联网为工具,其中许多不正当竞争手段在网络空间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大类:1垄断经营。在域名注册市场,少数独占机构利用控制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的地位,阻碍其他竞争者进入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一度非常严重。2.侵犯商标权及商业混同行为。网络环境下侵犯商标权及商业混同行为主要表现在将他人的注册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利用他人商标的知名度进行不正当竞争。3.域名纠纷。网络域名争议是近年来最新,最突出、法律规制最为复杂的网络纠纷类型之一,这是伴随着国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其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联系最密切的领域当属域名抢注。4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电子邮件的普及、国际信息网的运用与电子商务的开展使得商业秘密时时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而且通过
    2023-04-12
    62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完善
    劳动争议调解
    一、劳动争议解决程序及其缺失《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按照这一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包括非诉讼程序和诉讼程序两种。(一)关于解决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完善及其缺失解决劳动争议的非诉讼程序即不通过司法救济途径,而由有关机关(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按照法定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非诉讼程序包括调解和仲裁。1、劳动争议调解程序的缺失。调解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活动。《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此可见,劳动法关于劳动调解委员会设立的规定,是一种典型的任意性规范,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根本没
    2023-02-18
    474人看过
  •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完善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
    一、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义务,并有运用该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其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风险。二、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确定相应的原则。1、对因履行劳动合同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是一种平等主体关系之间的争议,应确定“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申诉方负举证责任;2、对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发生的争议,这是一种隶属关系的争议,应确定“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作出决定的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3、对因用人单位拖欠职工工资、拖欠职工福利待遇、拒为职工提供劳动安全条件和防护用品等发生的争议,这是一种由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的争议,也应确定“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一、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你双倍工资,补交社保,支付经济补偿。关
    2023-03-07
    357人看过
  • 商业银行法修改在即完善四类金融公司立法建议
    我国现存一些与商业银行特征相似的金融机构,它们能吸收特定存款,从事贷款发放业务,且以自身信用承担偿付责任,但不具有结算支付资格。这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下简称四类金融公司)。四类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在业务上相似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四类金融公司取得较大发展,截至2014年,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分别已达到5万亿、1.5万亿、5000亿元、1000亿元左右。在资产规模上四类金融公司不足10万亿元,而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已超过150多万亿元,四类金融公司不及商业银行的10%。但四类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且增长速度较快。以财务公司为例,近3年其从非金融机构及住户吸收存款的增速保持在30%左右,对外贷款的资产规模增速保持在40%以上(图1)。这说明,四类金融公司是我国存款市场和贷
    2023-04-24
    424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条件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1.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下列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1)虚假标识行为(4种)。即经营者采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使用与其相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的;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的;在商品上伪造、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行为。(2)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行为。(3)滥用优势地位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的行为。(6类)(4)滥用行政权利行为,是指对市场经营活动有影响力的行政主体,出于地方利益或小集团利益,违反法律或公认的市场规则故意对市场进行干
    2023-03-15
    316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竞争
    相关咨询
    • “傍名牌”属于不正当竞争是怎样的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30
      这种“傍名牌”,就是将著名的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使消费者误以为著名的品牌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比如将著名的名牌“啄木鸟”中文商标注册为“九江啄木鸟……公司”、“深圳啄木鸟……公司”、“上海啄木鸟……公司”等。然后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在专卖店的装潢上大胆模仿著名商标的专卖店,在被行政机关查处的时候理直气壮地说:“我使用自己公司的名称还不行吗?”,玩得更高明的是在国外或香港
    • 傍大牌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定有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1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确实比较多、层出不穷。 第一、假冒别人的知名商标,或者将别人的商标注册为自己的企业名称。 第二、采用与他人商品名字、包装、装璜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外观,外观稍微改动造成近似。 第三、将知名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或者其简称作为本企业的名称、商标、商品名称等加以滥用。 此外,还有一些手段更为隐蔽的仿冒行为。 应当说,这些不正当的手段,不仅坑骗消费者、侵害其权益,更为严重的是破坏合法经营者的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具体规定是什么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1
      新法第六条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具体规定是哪些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19
      新法第六条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
    • 傍外商名牌等行为将被重点打击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31
      9月18日从商务部获悉,我国将于2017年9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打击侵犯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其中,恶意抢注商标和“傍名牌”等行为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公安部等十二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这是近年来中国XX首次专门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