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拒绝服从兵役的后果是有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的。对于属于公民的情形,拒绝服从兵役是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对于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以处以罚款;对于属于现役军人拒绝服从兵役的,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犯商业秘密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侵犯商业秘密应该承担下列责任:一、民事责任。包括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排除妨碍、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停止侵害、损害赔偿。二、行政责任。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可以责令停止侵权;根据情况处以1万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处理侵权物品。三、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免服兵役。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服兵役。
第六十六条
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以处以罚款:(一)拒绝、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的;(二)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三)预备役人员拒绝、逃避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和征召的。有前款第二项行为,拒不改正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两年内不得出国(境)或者升学。国防生违反培养协议规定,不履行相应义务的,依法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情节,由所在学校作退学等处理;毕业后拒绝服现役的,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并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战时有本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或者第三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
现役军人以逃避服兵役为目的,拒绝履行职责或者逃离部队的,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现役军人有前款行为被军队除名、开除军籍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两年内不得出国(境)或者升学。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雇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兵役体检弃检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吗?
302人看过
-
当兵政审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296人看过
-
兵役登记未完成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吗?
440人看过
-
当兵是否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退学费产生影响?
129人看过
-
学生如果没有交学生保险,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
415人看过
-
婚姻无效会对法律产生哪些影响
115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执行大学生行政拘留后会影响兵役证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30根据《征兵工作条例》第三条来说,只是单纯的被行政拘留的话,是不会影响参军报名的。 但是,如果考虑到《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的话,在政审的时候对你的档案审查发现如果你之前被行政拘留过,那么你将不会通过政审。 《征兵工作条例》第三条: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征集。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
-
已经服兵役的公民拒绝服兵役法律对方有责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3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以处以罚款: (一)拒绝、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的; (二)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征集的。 拒不改正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两年内不得出国(境)或者升学。
-
拘役六个月会产生哪些影响?香港在线咨询 2024-11-11拘役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拘役会导致犯罪记录永久存档,这对未来的教育、就业等方面都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对于那些要求严格背景审查的职业,如公职人员和司法工作者等,拘役记录将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障碍。 其次,拘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如果家庭中有犯罪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和机会都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需要良好背景审查的职位,拘役记录可能会对整个家庭产
-
拒绝执行探望权会产生什么影响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9一、拒绝执行探望权会产生哪些影响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对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