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法庭陈述:为司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16 21:22:16 488 人看过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对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作了明确规定,将专家辅助人出庭从司法解释层面上升到立法,为实体公正进一步提供了程序保障。但执行中,其制度设计还需完善。笔者试就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专家辅助人应具备专门知识。该专门知识是基于教育、实践等被特定人群所掌握的,能够佐证当事人诉讼主张的知识、经验、技能,且一般情况下不被法官、律师及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所了解。这就意味着只具有法律知识的人不能以专家辅助人的身份在庭审中出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中看,当事人意愿是特定人成为专家辅助人的资格门槛。现实中具备“专门知识”不仅体现为职称、学术论文、技术成果、资格证书等,标准也确难统一。但在当事人提交申请时,应附“具备专门知识的人”的基本信息及能够证明其具备相关专门知识的材料。尽管法院不做资格审查,但前述资料的提供既便于其他诉讼参加人了解情况,维持诉讼平衡;也为法官裁量做好必要铺垫。专家辅助人起辅助当事人的作用。专家辅助人是辅助一方当事人的,只能与该方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共同出庭,且不能在同一案件中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专家辅助人。其出庭时的位置可设在相应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的外侧。专家辅助人不同于法官就专业问题求教的对象。一般而言,专家辅助人出庭需要经过当事人申请、法院通知的程序。法院认为需要专家辅助人出庭的,可以向当事人释明,但是不能依职权聘请。如果法院认为有必要就专门知识进一步论证,但当事人不申请的,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比如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完成,此中“专家”的地位不是专家辅助人。双方都聘请专家辅助人的,也可通过论证会方式听取意见。专家辅助人的参与确有必要。当事人在提出申请时,应说明申请理由,法院基于案件情况,认为确有必要的,方可通知专家辅助人出庭。申请时间宜截止于法庭辩论终结前。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申请后,应就专家辅助人出庭的必要性进行审查,是否同意出庭都要通知申请人。人民法院同意一方当事人申请的,应当通知其他当事人,并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与专家辅助人出具意见的合理时间,确定是否延长期限或变更期日。专家辅助人的出庭。专家辅助人应当遵守法庭纪律,享有查阅涉及专门性问题的案件材料,针对涉案的专门性问题发问与发表意见等权利。同时负有接受对涉案专业问题的询问或发问,按照人民法院要求提交书面意见等义务。基于其辅助功能,专家辅助人在庭审中发表的意见代表申请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意见,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当事人承担,但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明确否认的除外。专家辅助人就专门问题发表的意见须经过质证,未经质证不得作为裁判依据。

医疗诉讼中的专家证人和鉴定人出庭的作用

对于专业性问题,往往办案人员、被告、原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并不明白,对于鉴定结论就难免存在信赖心理。如果由专家在庭审时对专业性问题提出自己的专业意见,在询问案情及鉴定人的基础上,能够回答参加庭审各方的疑问,则更有利于事实真相的发掘,有利于解决双方对于案件事实部分的矛盾。但专家证人只能对鉴定人做出的鉴定结论发表评论性意见,而不能提出新的鉴定结论。

鉴定人出庭的主要任务就是回答当事人的质询和法官的提问,帮助法庭分析清楚一些具体问题,从而给法庭是否采纳其鉴定结论提供进一步的依据。尤其是在存在不同鉴定结论的情况下,采纳哪一家的鉴定意见,不通过鉴定人出庭,往往难以抉择。这样就彻底改变了以往司法鉴定被普遍质疑为暗箱操作的现象,一方面可促使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为法官办案提供的结论承担其责任,使法官看到的不仅仅是鉴定结论,还包括形成这些结论的切实依据、必要过程等。从而理顺了司法审判和科学鉴定的关系,保障了司法权威;另一方面可从国家法律的层面上赋予案件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

出庭制度的由来

根据2002年4月1日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首次将国外的专家证人制度引入中国,第59条第1款明确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这两项制度实施已经5年以上。

2005年10月1日实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13条第2款更进一步规定了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责任。鉴定人出庭至此有了完整的法律制度规范。

怎样申请鉴定人出庭

不是所有鉴定结论的鉴定人都可以出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11条规定,鉴定人出庭应当由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当事人在开庭前一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通知。

申请出庭应在何时提出

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该条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十日之前,考虑的是要为法院通知证人留有时间。

一般理解,专家证人和鉴定人都属于证人的范围。这两类人员出庭的申请期限应当符合上述规定。有的法院在举证通知中还会明确告知申请证人出庭的具体截止日期。

出庭费用由谁承担

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4、61条规定,鉴定人出庭费用由败诉方当事人承担;而专家证人的出庭费用则由申请其出庭的当事人承担。

如何发问和质询

一般要通过专业律师的全面策划。申请专家证人出庭的一方当事人一般针对需要专家证人出庭说明的问题简明扼要地提出,让专家向法庭说明。对方当事人一般要结合己方对专门知识的理解,抓住证人可能混淆的问题提问。

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第2~4款分别规定: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询问、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由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就案件中的问题进行对质、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可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

对专家证人和鉴定人询问要经人民法院准许。对方当事人申请的专家证人的询问可以通过己方申请的专家证人与其对质的方式进行;可以由己方申请的专家证人直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

出庭制度的启示

专家证人和鉴定人出庭给人民法院审理诸如医疗纠纷这样专业性较强的案件提供了便于操作的程序和手段。但是,这些程序和手段一般要基于当事人的依法申请才能启动和采用。所以,要否申请、如何申请、何时申请,以及如何把握申请这类人员出庭的机会等等,既是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也是当事人根据具体案情能够采取的重要诉讼策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5日 02: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辩护人相关文章
  • 当事人陈述可否作为定案的依据,哪些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当事人的陈述可否作为定案的依据不一定,应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分析。纠纷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当事人是案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最了解争议的事实。但是当事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为了胜诉,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一般会陈述对自己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的事实,也可能掩盖、歪曲事实。因此,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陈述应当客观对待,注意是否有片面和虚假的成份。既不可盲目相信,也不能忽视其作用,要把当事人的陈述和该案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审查。如果当事人的陈述和其他证据之间没有矛盾,各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也一致,可以将当事人的陈述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哪些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在诉讼中,法官会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司法经验去判断证据的真伪,只有那些真实的、客观的、合法的、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才会被当做定案根据。那些不真实的、非法的、与案件无关的证据材料,法官是不会采信的。证据能否作为定案依据,要根据案件的
    2023-04-27
    272人看过
  • 当事人陈述能否成为法定证据
    当事人的陈述是法定证据的一种,如果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须再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此外,我国的证据制度重实证,轻口供。陈述的事实的确是证据,但其证明力没有物证的证明力强。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023-06-14
    365人看过
  • 司法鉴定为你提供“铁据”
    一个专业的司法鉴定中心一年就要受理近4000个司法鉴定案。7月10日,记者从已正式面向社会服务的昆明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了解到,正是有了司法鉴定,才为许多几乎是死无对证的难题最终找到答案,为当事人提供了铁一般的法律依据。在该中心,记者就了解到这样一个为死无对证找到证据的司法鉴定案:2003年6月14日,王明(化名)和李春(化名)同骑一辆摩托车在320国道线上(曲靖境内)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中死亡。车祸中两人骑的摩托车与一辆凌志轿车相撞,交警到达现场是王明躺在车道内,李春则翻到了路边的水沟里,两人均当场死亡。在随后的事故调查中,两人的死因及谁驾驶摩托车成为难题,也成为死者家属闹纠纷的起因。为此,马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委托昆明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司法鉴定。最后的鉴定结果表明,两人均死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颅脑损伤,两人中王明是驾车人。在科学、公平、公正、客观的司法鉴定结果面前,铁一般的证据说明了一切,
    2023-06-06
    327人看过
  • 加大立法支撑,为证据交换提供合法依据
    由于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仅仅由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确立,这难免给人不正宗的感觉,影响其法律地位,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种不正宗的地位还与法律存在严重冲突。这就要求我们的立法机关必须要在立法上加以纠正。应该说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是一次绝佳的机会,然而不知何故却没有进行任何关于证据交换的修改,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希望立法机关在下次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能及时地将原法关于证据交换的规定进行修正,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给证据交换制度正名,同时应该增加相关规定,以增强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2023-06-06
    121人看过
  • 申请专家证人出庭的法律依据
    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1、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2、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予以准许的,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承担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3、证人出庭后、作证前,审判人员要告知其作证的权利和义务;4、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一、法院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区别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区别是什么一、关于申请调查取证的时间。《证据规定》第19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这条的规定适用于普通程序,对简易程序不受该条的限制。《简易程序规定》第12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和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
    2023-02-17
    186人看过
  • 子女是否为母提供依靠?
    母亲可以投靠未成年子女。申请人需要至迁入地派出所申报,同时提交以下材料:1、投靠申请;2、投靠人和被投靠人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3、投靠人与被投靠人之间关系证明;4、被投靠人房屋所有权证和同意投靠迁入声明。同时提交迁入地村(居)委会的同意入户证明。离婚了孩子的姓可以改成母亲的吗夫妻离婚后孩子由母亲抚养,孩子可以改随母亲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变更子女姓氏问题的复函》规定:改姓需要征求父亲的同意,如果父亲不同意,那么就不可以擅自改随母亲姓。如果已经更改了,需要更改回来随父亲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2023-07-10
    162人看过
换一批
#辩护与代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辩护人
    词条

    辩护人指的是接受被告人委托或者经由人民法院指定,来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行使辩护权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辩护人可以是律师,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工作单位推荐的人,也可以是其亲友、监护人。但如果是指定辩护的只能是律师。... 更多>

    #辩护人
    相关咨询
    • 一审法官当庭没有告知我就我的陈述必须当庭提供证据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10
      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不经质证而直接认证: 第一,无须出示和质证的证据,限于在庭前交换证据中,当事人没有争议的证据。“没有争议”指的是对不利于自己的证据的明确承认,即对于一方当事人所举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表示认可或不提异议。 第二,审判人员必须将以上情况记录在卷,并且在庭审中对当事人作出说明。“将以上情况记录在卷”。
    • 当事人的陈述可否作为定案的依据?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12
      民事纠纷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当事人是民事案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最了解争议的事实。但是当事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为了胜诉,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一般会陈述对自己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的事实,也可能掩盖、歪曲事实。因此,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陈述应当客观对待,注意是否有片面和虚假的成份。既不可盲目相信,也不能忽视其作用,要把当事人的陈述和该案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审查。如果当事人的陈述和其他
    • 指为合法性提供根据的依据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01
      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又叫虚假的构成要件要素、分界要素,是指不为违法性提供根据,只是为了区分相关犯罪界限所规定的要素例如第114条中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第270条第2款中的“遗忘物”、“埋藏物”特别提示您: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是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要素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是不需要证明的要素
    • 当事人的陈述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3
      民事纠纷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当事人是民事案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最了解争议的事实。但是当事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为了胜诉,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一般会陈述对自己有利而对另一方不利的事实,也可能掩盖、歪曲事实。因此,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陈述应当客观对待,注意是否有片面和虚假的成份。既不可盲目相信,也不能忽视其作用,要把当事人的陈述和该案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审查。如果当事人的陈述和其他
    • 可以提供法律依据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8
      具体是什么情况,可以上网查询具体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