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一般多久会被起诉
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针对犯罪嫌疑人获得保释后的起诉时限并未做出明确且具体的规定。当犯罪嫌疑人尚未遭受拘禁,即未被羁押在监管场所中,其人身自然得以保持自由状态,在此情况下,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审查和提起公诉的期限则无需受制于45天这一规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情况,犯罪嫌疑人在保释期间的总时长都不能超过12个月,而整个案件的审理期限最迟也应在36个月内完成。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一般传几次
在取保候审期内,传唤的次数并无明确规定。依照相关取保候审法令规定,当公安机关对其进行传唤时,被取保候审者必须立即出庭接受讯问,而且对于传唤的次数也并无任何限制。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该案件仍然尚未审理完毕,那么在后续的司法程序中,包括检察机关和审判法庭在内都可以继续采用取保候审这一刑事手段来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了传唤以及拘传的持续时间不可超过12个小时。若遇特殊情况,如案情极其严峻、复杂,需要采取拘留或逮捕等强制性措施的,则传唤与拘传的持续时间亦不能超过24个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解除取保候审之后,对于起诉的明文规定期限尚未有清晰的界限。如果涉案嫌犯尚未遭受拘役,那么审查起诉的期限将不受限于45天。然而,保释期间不得超过12个月之久;同时,案件的审理期限最长期限为36个月。为此,尽管无法准确预知具体的起诉时间,但是整个司法程序将会严格按照法定时限予以进行。
-
一般取保候审多久会开庭,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
59人看过
-
不起诉取保候审多久
475人看过
-
醉驾被起诉后多久取保候审啊
163人看过
-
判刑多久会被取保候审
216人看过
-
取保候审一般多长时间结案,取保候审多久开庭
407人看过
-
醉驾一般都取保候审吗多久
296人看过
-
取保候审多久起诉,取保候审多久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4,51,52,53,54,58,60条以及公安部关于保释的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律师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后7日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 取保候审只是变更了强制措施,并不代表结案什么的,千万别听不懂法的人胡说。根据您的复述,这个案子关键就看双方能否和解,并得到对方谅解,既然都已做到,量刑上1
-
发票失效一般多久会被取保候审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4犯罪事实成立的,要开庭审判。不构成犯罪或免于起诉的,不需开庭。取保候审与开庭审判没有必然联系。取保候审是因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取保候审后,公安机关会进一步本案的侦查,最终侦查结果认定犯罪的,移交检察院。检察院审查认为罪名成立的,会向法院起诉,法院会开庭审理。检察院审查认为罪名不成立的,会做出不起诉决定,无需开庭。检察院审查认为罪行轻微,可以免于起诉的,会免于起诉,也不开庭。
-
一般不起诉的取保候审要多久才会解除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09不起诉后取保候审会立即解除。检察院作出了不起诉决定意味着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也不需要再侦查。因此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对犯罪嫌疑人予以解除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
一般取保候审后还会起诉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18取保候审不超过一年,需要解除取保候审的,由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送达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决定书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和有关单位。取保候审后还会起诉吗是难以判定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再起诉了,因为诉讼程序超过了法定时间,可以终结或者中止审理。如果再发现不利的证据,司法机关还可以再启动审理程序的。
-
诈骗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多久后起诉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22诈骗罪的判刑标准和取保候审无关,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