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换单位在符合条件时也是可以领取到的。
一、男职工可以不交生育险吗
男职工可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但必须参加生育保险。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二、先怀孕后领证可以申请生育津贴吗
先怀孕后领证是可以申请生育津贴的,前提是符合领取生育津贴的条件,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在职工产后或手术后18个月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申办时应填报《职工生育待遇申领表》,并提供以下资料: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发的生育证明;生育医疗证明、门诊病历、出院小结、计划生育手术记录等原始凭证;婴儿出生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将生育保险费用拨付给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发给职工。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为职工办理生育保险参保手续的,职工发生的生育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的项目和标准来支付。
三、怀孕多久去社保局备案
生育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在职工产后或手术后18个月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申办时应填报《职工生育待遇申领表》。
参保职工在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可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1、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2、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已为其参加生育保险且连续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2个月。
3、产前检查费和生产费用,当事人携带结婚证、社保卡(市民卡)及街道开具的计生证明到生育保险定点医院直接刷卡结算。
4、申报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养补贴,需填写《生育保险待遇申报表》并加盖单位公章,提供结婚证、独生子女证(孩子的)、出院小结等材料,于每月1-10日之间的工作日前往市医保中心生育科办理申报手续。(相关手续应在分娩后一年内办理)
-
产假期间单位开会去参加吗
144人看过
-
怀孕期间换单位产假工资怎么发放
235人看过
-
参保单位变更登记
112人看过
-
产假期间单位扣产假奖金吗?
190人看过
-
羁押期间可以更换办案单位吗
492人看过
-
产假期间社保单位部分谁来承担
227人看过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更多>
-
参保单位如何变更单位参保信息辽宁在线咨询 2023-05-26参保单位如何变更单位参保信息? 参保单位因发生撤销、解散、合并、改制、成建制转出等情形,依法终止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应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填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信息变更申报表》,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注销社会保险登记申请; (二)《社会保险登记证》; (三)批准撤销、解散、合并、改制的法律文书或文件或有关职能部门批准成建制转
-
产假期间换单位那么生育保险还能不能拿?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0社保只要不断缴的话,一般是可以的。但是个别地方的政策有规定,只能在生孩子时所在的单位申报,且申报时社保需要处于缴纳状态,相关费用也有可能会打入公司账户,再有公司核对发放给职工。
-
单位有保险工资不够,产假期间单位不缴保险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8产假:根据北京市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若干规定单位应当根据怀孕女职工的具体情况核减其劳动定额。怀孕女职工依照医务部门的要求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按出勤对待。对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在劳动时间内适当安排休息时间,不得安排从当日22时至次日6时之间夜班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汽车、天车及各种客货运输车辆的女司机、女售票员、纺织挡车女
-
产假期间单位扣产假奖金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1-10-25不能扣除。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
-
医保卡怎样更换(参保)?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30例如同城合并社保流程:参保人的社保因同在一个城市,所以现在不用转移,只要原来的单位,把参保人的社保做停,不用办手续,参保人就现在的单位凭身份证号就可以直接上社保。 也可以登录当地省人社厅、社保局、卫生厅(局)的网站,进行相关政策法规、工作流程及相关要求的了解咨询。也可以直接向那里反映你的问题,寻求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