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诽谤的经济赔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9 17:10:24 445 人看过

诽谤在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我们对诽谤没有什么概念是因为它没有对我们的利益产生影响。但是如果诽谤对自身的利益产生损害,那么我们有权要求诽谤者提供相应赔偿,关于诽谤的经济赔偿,可以寻找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解,通过私下协商或者法官判定完成。

(一)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

1、补充适用原则。此相当于"精神抚慰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在非金钱的赔偿方式不能对受害人充分保护和对侵权人制裁的情况下,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

2、公平适用原则。有的称之为公平原则或者公平合理原则。适用金钱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一方面考虑金钱赔偿的民事制裁作用,不让侵权人能够因为侵权而受益,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给受害人适当的赔偿,以弥补其受到的精神损失,也即不让其吃亏。

3、适当限制原则。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金钱进行赔偿的,对其赔偿数额应当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主要考量因素,否则实践中可能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形,不利于精神损害赔偿所需达到的真正的目的的实现。

4、过失相抵原则。根据《2001年最高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结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一条就明确了过失相抵原则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的适用。过失相抵原则是民事责任承担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精神损害赔偿中运用该原则与民法自己责任的理念保持一直,如果受害人对于自己的精神损害存在过错,那么由侵权人承担全部的责任与该理念相悖,同时也是不公平的。

5、法官自由裁量原则。所谓法官的自由裁量原则也称为自由心证裁量原则,即法律允许法官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依照一定的心证规则和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对精神损害评定为一个确定的数额。当然,此原则在实施的时候,法官随心所欲,主观独断,而是应该依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必要的情节,做出正确的利益平衡和价值选择。

(二)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考虑因素

1、侵害人的过错程度。侵害人的过错程度是指侵害人进行侵权时的心理状态。一般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在故意的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中对于受害人造成的伤害一般要比过失情况下大得多。同时考虑到侵权人的主观恶性,一般故意违法行为所承担的责任要比过失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要重。行为人在故意侵害他人权利的时候一般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其主观的恶性较大,因此承担的责任要重一些。

2、侵害人的获利情况。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的一种精神抚慰以及精神损失的补偿,同时也是对侵害人的一种惩罚,只有这样才可以能够达法的预防犯罪的目的。试想如果一个人以杜撰名人的隐私出版而赚钱,那么必然会侵害受害人的名誉和隐私,对于这样的侵权行为如果仅仅是要求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而没有针对其所获得的巨大收入一情节判处巨额的赔偿,那么赔偿就失去了惩罚的意义,侵权方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从事这样的事情以取得暴利。

3、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精神损害赔偿既是对受害人的一种精神抚慰和心理上补偿也是对于侵权人的教育和惩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掌握一个度,才可以实现。对于处于社会弱势的群体在发生这种行为是应该以较弱的处罚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对于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则应该处以较重的处罚。原因很简单,只有对于强势群体处以较重的处罚才可以真正达到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

4、受害人精神受损害的程度和后果。侵权行为对于受害人造成的后果是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这样的后果并不是一定要造成受害人精神受损或者自杀才算,只要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了。当然,在司法实践中,对精神损害的大小,同样的侵权行为对于不同的人所造成的精神损失大小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一个名人的名誉权的侵犯要比对于普通人名誉权侵犯所造成不良影响范围上和程度上都要大很多。因此,对于此可以给予较重的惩罚,这样不仅尽可能的发挥其社会效用,同时可以要求人们以此为鉴,起到对于违法行为的预防作用。

5、侵权行为的方式、场合和范围。以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行为方式造成的后果一也不同。一般认为,在公共场合传播有损他人人格权的内容所造成的精神损害要比在私下场合传播大得多。持续的殴打行为也要比言语上的侮辱伤害大得多。男保安对于女顾客的强行搜身行为造成的损害要比女性服务人员搜身造成的伤害程度深。

6、诉讼时当地的经济状况。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不同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要比西部和中部地区发达,同时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比较明显。对于发达的地区只有赔偿较高的精神损失额才能达到精神损失赔偿的抚慰和补偿的功能。对于欠发达地区,根据其经济水平以及侵权人的责任能力的大小确定赔偿额,也是比较稳妥,最终寻找出一个平衡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04: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经济赔偿相关文章
  • 关于诽谤罪的法律规定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如果没有这种后果发生就不构成诽谤罪。但是,对方的行为属于治安违法行为,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诽谤恐吓成立的条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事
    2023-03-05
    245人看过
  • 关于经济补偿的限制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从条文意思来看,限制是两方面的:一是数额限制,即最高不超过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超过部分不计算;例如,劳动者月工资是20000元每月,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00元每月,则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最高是18000元,超出的2000元部分则不计算。二是年限限制,即劳动者工作年限如果超过12年的,则最高按十二年计算十二个月工资。一、劳动者被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看劳动者是否是存在过错以及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是否合法,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
    2023-03-13
    266人看过
  • 污蔑诽谤怎么定罪能不能要经济补偿
    一、污蔑诽谤怎么定罪能不能要经济补偿在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尚未设立专门针对污蔑行为的独立罪名。然而,对于程度较为严重的侮辱、诽谤行为,若符合刑法上关于诽谤罪的定义与特征,便有可能被认定为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诽谤罪系指故意编造或传播虚假的信息、言论,以损害他人的尊严和声誉,且情节恶劣者。《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犯诽谤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污蔑诽谤如何定罪以暴力或其他非法手段对他人进行公然侮辱,或者恶意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造成他人声誉严重受损的行为,可视为情节严重,将按照法律规定以犯罪定罪处罚。然而,如果仅存在虚假信息的散布行为,尚未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那么将会以诽谤罪名予以指控,而非本罪。在法理上,
    2024-07-26
    292人看过
  • 如何赔偿诽谤罪
    诽谤罪的赔偿主要是精神损害赔偿,具体金额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侵犯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被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告知人民法院,但确实难以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侵犯诽谤罪的意思诽谤罪的意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该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
    2023-07-08
    340人看过
  • 诽谤他人的赔偿原则
    精神损害赔偿
    1.补充适用原则。此相当于精神抚慰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在非金钱的赔偿方式不能对受害人充分保护和对侵权人制裁的情况下,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2.公平适用原则。有的称之为公平原则或者公平合理原则。适用金钱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一方面考虑金钱赔偿的民事制裁作用,不让侵权人能够因为侵权而受益,另一方面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给受害人适当的赔偿,以弥补其受到的精神损失,也即不让其吃亏。3.适当限制原则。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金钱进行赔偿的,对其赔偿数额应当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主要考量因素,否则实践中可能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形,不利于精神损害赔偿所需达到的真正的目的的实现。4.过失相抵原则。根据《2001年最高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结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的程
    2023-03-13
    309人看过
  • 关于诽谤罪是法院审判的吗
    一、诽谤罪是法院审判的吗是的,向法院起诉诽谤罪的流程如下:1、准备好诉状、原被告双方的身份信息资料(如果是单位有则应该提供工商登记信息和组织机构代码证)、证据材料,去法院起诉诽谤罪立案或诉讼服务中心进行立案。2、在法院正式受理立案后,根据法院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交纳案件受理费。3、之后,案件就会有法院立案庭移送到业务部门负责审理,当事人就可以等法院开庭通知准备开庭了。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
    2023-03-02
    153人看过
  • 两高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
    两高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主要是对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主要规定了网络上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情形,以及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
    2024-04-15
    322人看过
  • 治安处罚法关于诽谤的处罚
    诽谤的治安处罚有:1、公然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2、如果诽谤他人造成严重后果,将构成诽谤罪。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罚。一、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有: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要件。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诽谤罪;4、主观要件。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二、遇到诽谤起诉的流程:1、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2、递交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3、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023-03-13
    155人看过
  • 关于侵犯名誉权诽谤罪
    以暴力或其他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实践中,侮辱行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暴力行为,语言侮辱,文字侮辱,其他方式。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因此,只有在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诽谤是以书面、口头等捏造事实来丑化他人人格。其特点为:陈述的事实是虚假的,以语言、文字、漫画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诽谤的行为导致受害人社会评价的降低。诽谤主要有口头诽谤和书面诽谤两种。一、恶语中伤他人涉嫌什么犯罪恶语中伤损害公民的名誉权。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
    2023-06-27
    239人看过
  • 诽谤罪关于情节严重的界定
    诽谤罪情节严重的界定:一、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一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三、主体是一般主体;四、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4-05-10
    308人看过
  • 关于诽谤犯罪的认定有哪些
    对于认定诽谤罪,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
    2023-03-01
    465人看过
  • 王帅“诽谤案”不能止于国家赔偿
    河南青年王帅发帖举报灵宝征地违法,结果被当地公安部门跨省追捕,失去八天的人身自由。昨天下午,河南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秦玉海表示,三门峡公安局已经对这起案件作出了撤案处理,对王帅进行了国家赔偿。警方道歉了,王帅获得国家赔偿了,网友们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了,看来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普法教育案例——接下来呢?秦玉海很坦率,也说得很委婉,只说是过错而非违法;但不管是过错还是违法,是不是接下来就该进行澄清呢?更重要的是,应该依照澄清的结果对公安机关和责任人进行相应惩戒。我们不能动辄以国家赔偿权且了事。因为,有了国家赔偿这棵大树作支撑,有些执法者可能就会更加有恃无恐:办错案又能怎么样?大不了由国家赔偿,自己又不用掏钱。执法者的责任心和正义感渐次消蚀,从而滋生更多的违法执法行为。我们知道,王帅诽谤案的起因是灵宝政府涉嫌非法征地。现在经过有关部门调查,证明王帅诽谤案不成立,还了他一个清白,这是否就意味着,灵宝
    2023-04-24
    260人看过
  • 关于网络诽谤罪的立案标准
    网友提出的网络诽谤罪的立案标准问题。首先必须澄清,《刑法》第246条规定了诽谤罪,利用网络进行诽谤只是诽谤的一种方式,不是一个独立罪名。诽谤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包含两个行为,一是捏造行为,即捏造足以败坏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二是散布行为,即把捏造的虚假事实向不特定的多数人散布。捏造行为是预备行为,散布行为是实行行为。因此,捏造了虚假事实但没有散布的,不构成诽谤罪,相反,自己没有捏造事实但散布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诽谤他人,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应当立案追诉: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五百次以上。2、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3、两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诽谤没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2023-08-04
    282人看过
  • 关于诽谤罪要如何断定
    1.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2.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3.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
    2023-02-23
    356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争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 我国劳动法、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更多>

    #经济赔偿
    相关咨询
    • 告诽谤的成功要赔偿经济赔多少
      香港在线咨询 2024-09-06
      (一)在法律层面上,关于诽谤罪的赔偿标准并无明确且统一的界定。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诽谤罪的赔偿标准的确立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下所述:首先,应考虑到侵害人的过错程度,这直接影响了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相应的赔偿金额;其次,要衡量的是侵害人从侵权行为中所获取的利益大小;再者,需审视侵权行为实施者承受民事责任的能力;此外,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及该伤害所引发的后果也必须纳入考量范围;最后,还需关注
    • 诽谤赔偿的相关内容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7-14
      关于诽谤赔偿责任,主要是指的精神赔偿。但对于精神赔偿,全国没有确定的的标准与数额,主要由法官根据一定的原则、参考多种因素确定。 (一)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 1、补充适用原则。此相当于精神抚慰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在非金钱的赔偿方式不能对受害人充分保护和对侵权人制裁的情况下,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 2、公平适用原则。有的称之为公平原则或者
    • 诽谤罪的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22
      根据《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 法律对于诽谤罪及诽谤赔偿多少的规定有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0
      因诽谤罪赔偿,诽谤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指的精神赔偿。但对于精神赔偿,全国没有确定的的标准与数额,主要由法官根据一定的原则、参考多种因素确定。 (一)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 1.补充适用原则。此相当于"精神抚慰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在非金钱的赔偿方式不能对受害人充分保护和对侵权人制裁的情况下,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 2.公平适用
    • 造谣诽谤经济赔偿的后果是哪些,规定是哪些的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2
      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可提起刑事自诉,对方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即使不构成犯罪,也可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