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所谓的非法证据是指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向法庭提交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或者通过非法的手段或程序收集的证据。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形式违法的证据;2、违反法定职权和程序所获得的证据,这是针对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而言的;3、以非法的手段或方式获取的证据,这主要是针对一般的民事主体而言的;4、毒树之果,即经由非法证据而获得的证据;5、虽然不属于上述情形,但是证据本身或者获取证据的手段、行为违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这类证据本身不具有非法性,但其法律后果与非法证据相同,因此,本文暂且把它归入非法证据。
在诉讼活动中,当当事人向法庭提交非法证据时,这就涉及到非法证据的审查问题,毫无疑问,对于非法证据的审查判断只能由法院进行,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由是谁来审查,而是由谁来启动审查程序,也就是说由谁来对非法证据提出审查请求。
目前,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多见,理论上大致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对非法证据审查程序的启动无需当事人申请,由法院依职权对非法进行审查。其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和第三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民事证据规定第六十四条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第六十八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该观点认为,在证明过程中,当事人和法院之间存在分工,当事人承担提供证据的责任,法院承担审查判断的责任。第二种观点是非法证据审查程序只能由当事人来启动,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审查。该观点认为,法律虽然规定法院应当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但并未规定法院可以依职权启动审查程序。在民事领域应当遵从意思自治原则,法院不能对当事人的意思主动干预,对当事人没有异议的事实不得裁决。即使是非法的证据,只要当事人没有异议即视为认可,法院不得强行介入。第三种观点采取二分法,将证据规定第六十八条的内容分为两种情形,分别对待。对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非法证据,审查程序的启动只能由当事人来启动,而对采取法律禁止的方法或手段取得的非法证据,审查程序的启动应当由法院依职权进行。
应当说上述三种观点各有千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其缺点。第一种观点从表面来看似乎有充足的法律依据,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依据不足。首先,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虽然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但不能由此想当然地认为审查程序应当由法院依职权启动。其次,这种观点违背了意思自治原则,加重了法院的责任,大大地弱化了当事人的责任,使法官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当事人是自己利益的最佳裁决者,他会根据对自己利益的权衡作出取舍,法院无需横加干涉。再次,它违背正常的认知规律。当事人距离案件事实是最近的,与法官相比更容易判断证据非法与否,却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官距离案件事实是最远的,却要承担主动审查判断的责任。最后,它只解决了由谁审查的问题,而没有解决由谁启动审查程序问题。
第二种观点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有可取之处。但现代法治理念已发生转变,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法律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种观点只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面,具有片面性。
第三种观点从表面上来看权衡了不同利益,在理论上也能成立,但在实践上却不具有可操作性。如何把这两种情形区分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更糟糕的是这两种情形经常交织在一起。
对于应当由谁来启动审查程序,本文认为,既要看到一般,又要照顾特殊,因此,对非法证据审查程序原则上应当由当事人来启动,更确切地说应当由提供非法证据的相对一方来启动。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当法院不主动审查非法证据将有损于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时法院应当主动审查之。其理由如下:
首先,它符合意思自治的原则。在民事领域,人是理性的人,是经济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裁判者,同时也是自己利益的最终决定者。每一个人都能判断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不利,同时也能决定其是享有利益,还是放弃利益。当事人对自己利益的权衡、取舍是他自己的私事,是他的自由,他的行为只要不违反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就不应受到干预。在民事诉讼中也是如此,对对方提出的非法证据不持异议,视为其对该证据的认可,不违背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的,法院断不可干预。
其次,它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案件争议事实是发生于当事人之间的,它不可能脱离当事人而存在,因此,当事人距离案件事实最近,法官仅根据当事人陈述和提供的证据来认识事实的,距离事实最远。正是因为当事人距离事实最近,所以,他对对方提出的证据的真伪、合法与否的判断较为容易。如果让距离案件事实最近、对证据的真伪、合法与否的判决较为容易的当事人不主动提出审查请求,而让与事实相去较远的法官去主动审查,岂非舍近求远、舍本逐末。
再次,它与我国现代诉讼模式相适应。现代诉讼模式逐步摆脱了传统的纠问式的职权主义模式,渐渐向当事人主义靠拢,形成了以职权主义为基础与当事人主义相结合的诉讼模式。在这种诉讼模式下,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只能围绕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而不能超越当事人的请求,对当事人未主张的事实,法院不行审理并作出裁判,除非事关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
最后,它体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私权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市民社会法治的基石,个人对其权利或利益可,也可以抛弃,但这绝不意味着私权可以不受限制。不受限制的权利总是有被滥用的危险,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个冲突?这就需要法院居中衡平。当个人权利的行使或利益的抛弃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时应当对这种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因此,尽管当事人可能对非法证据未提出抗辩或审查请求,但只要这个非法证据的使用关系到社会利益,即社会公德或社会公共利益时法院得以其职权审查之,以衡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
-
谁来启动非法证据审查程序
488人看过
-
新民事诉讼再审程序启动的理由有哪些?
383人看过
-
如何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133人看过
-
民事再审有新证据可不可以启动再审程序
182人看过
-
2024刑事诉讼二审程序怎样启动
357人看过
-
非法证据排除调查程序的启动具体指的是什么
147人看过
我国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是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代理时候,又有两种授权状态,分别是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代理人可对涉及你的重大权益的事项作主,一般授权就是当... 更多>
-
民事再审有新证据可以启动再审程序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1-12-19民事再审有新证据的,是否可以启动再审程序,应当根据新证据的内容进行确定。当事人发现新证据后,去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新证据的内容进行审查,审查后,发现新证据的内容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再审;审查后,新证据的内容不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裁定不予再审。
-
民事诉讼二审中的新证据审查怎么审查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8-17《证据规则》对于逾期举证采取了证据失权为原则的立场,只有在例外的情况下才不发生失权的后果。但在《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过程中,采取了“负担额外的证明责任”,即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确有正当理由的,该证据作为失权后果的例外,允许提出,但当事人就逾期举证的正当理由的存在负担证明责任。新的司法解释也贯彻这一思想,保障诉讼公平,规范诉讼秩序。在二审中,对于新的证据的审查分主要是根据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主观过程程度
-
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是如何启动??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08-301、程序启动。在法庭调查过程中,被告人有权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并提供相关线索或者证据。 2、法庭初步审查。程序启动后,法庭应当进行审查。合议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没有疑问的,可以直接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对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则由公诉人对取证的合法性举证。 3、控方证明。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
-
刑事诉讼再审程序启动的意义是什么,刑事案件再审程序的启动是什么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5首先,再审程序的启动意味着原审裁判“可能”存在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审判程序违法等问题,但并非是必然。因此再审程序的启动不等同于原审是错案。其次,引起再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法院和法官的自身原因所致,另一方面也存在当事人恶意诉讼的情形。如在原审中恶意隐瞒重要证据,在申诉审查阶段才将实情托出,企图通过再审程序故意拖延诉讼;再如,一审判决后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上诉权,而是向法院递交再审申请,因申诉程
-
请问民事诉讼二审程序是怎样的, 再审程序是怎样的, 什么是二审程序启动?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23二审程序 1、提起理由(1)对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不服;(2)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一审判决;(3)认为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如为给予当事人充分的鉴定权利;(4)其他理由。 2、提起时间(1)不服一审判决的,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一审法院或二审法院递交上诉状;(2)不服一审裁定的,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一审法院或二审法院递交上诉状。 3、庭审要点必须以一审认定的事实及判决理由为切入点,以二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