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小伙救人遇难,如何正确施救平安救人救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4 10:53:33 339 人看过

两名95后年轻人,为了营救一名跳河轻生的女子而双双遇难,令人无比惋惜。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应该给与逝者应有的评价与荣誉,并且做好对逝者家属的抚慰、抚恤工作,对事件进行积极的善后。但是有些网友也从整个事件中嗅出另外一种味道,那就是用两个年轻的生命,去“换”一条轻生者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

不能不说,这确实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其中不乏指责被救女子的声音,认为是她愚蠢的行为连累了两条无辜的生命。更有观点激烈者,觉得两名年轻人根本就不应该下水救人,弄得现在想寻死的没有死,但是见义勇为者反而不幸遇难。虽然一些网友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单纯的情绪宣泄却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秉持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为救一人遇难两人”这件事。

到底值不值得呢?从一个世俗、功利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值得,两条生命对一条生命;热爱生活与选择轻生,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似乎都是一笔“赔本生意”,但是站在生命价值的角度来看,站在见义勇为精神的角度来看,显然不能这么算账。否则,就是把人的生命价值物化了,金钱化了,同时也庸俗化了,实际上也就等于是把两位年轻人救人的行为物化、金钱化和庸俗化了。

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都是平等的,在生命价值面前,是不能用一个人生前所具有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来衡量的。即便这个女子自己想轻生,但是如果没人救她,她自杀成功,那么她的死亡带给她家人的痛苦,难道就比两位年轻人的死亡带给他们家人的痛苦更少吗?

更进一步说,如果认为“为救一人遇难两人”就不值得,那么以后再遇见有人遭遇生命危险,我们是不是只能袖手旁观?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也会遇到危险,也不知道救人是否成功。如果在别人遭遇危难的时候先要经过这样的“利弊权衡”,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见义勇为的概念,也没有守望相助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22: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如何正确行使自力救济
    一般来说,民事权利主要是由国家机关等公权力保障,即公力救济。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也广泛存在着自力救济的行为。自力行为应当为法律和社会公德所认可,并且应当与侵害行为的严重程度、紧迫性相一致和对应。自力救济的行使范围、方式、原则和限度等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1、必须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2、必须是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如果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也不能行使自助行为。3、自助行为必须要有分寸,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必须是被法律或公序良俗所认可的。4、受害人在实施自助行为后,必须及时请求公力救济。律师补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在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同时,注意不妨害或者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自力救济制度赋予民事主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自我保护权利,是对国家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不及时情况下的有益补充。采取自助行为后,行为人必须及时寻求公权力机关的救济。如果行为人不及时寻求公权
    2023-05-06
    150人看过
  • 鼓励海难救助人对环境进行救助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国际社会受AmocoCadiz事件及其判决的影响,对船舶造成海洋环境危害的法律问题加强了研究。1978年3月16日Amoco公司的Cadiz号超级油轮在英吉利海峡距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Brittany)海岸约25km的海上遭遇风暴触礁并很快断裂,使所载22.3万吨石油全部泄入海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避免悲剧的重演,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提出了非凡补偿这一概念,对救助方在进行时为保护海洋环境所作的努力和受到的损耗进行补偿,以鼓励对有环境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所载货物进行救助。对救助人来说,救助具有污染海洋环境危险的船舶或船上所载货物是有非凡困难的,相对于一般救助而言,进行该类救助对救助人的技术要求更高,为促使救助人对具有污染海洋环境危险的船舶或船上所载货物进行救助,在确定救助报酬时就不能仅仅考虑救助人在对具有污染海洋环境危险的船
    2023-06-12
    294人看过
  • 救人救死怎么办
    侵权行为
    救人救死了,处理如下:1、合理的施救行为不是侵权行为。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2、如果因采取的救治措施有过错的要承担过错范围内的赔偿责任。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救人救死了法律有规定吗合理的施救行为不是侵权行为,但如果因采取的救治措施有过错的要承担过错范围内的赔偿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2023-08-02
    384人看过
  • 车祸后应当如何自救互救?
    对事故伤员的现场急救,应从受伤部位、伤后不同姿势以及伤员的具体伤情出发,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最常见的是驾驶员被方向盘或变形的驾驶室撞伤,并困在其内。在撬开驾驶室门窗后,可用硬纸板或厚塑料纸固定颈部,以免颈椎错位或损伤;同时可用一块板插到伤员背后,用绷带或布条固定,一起将伤员慢慢移出驾驶室。切勿随意将伤员拉出,造成二次损伤,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对弹离座位或被车辆撞倒的伤员,不能随便抬抱,要先将伤员作为一个整体转至平卧位,固定颈部,由三四人步调一致托起,并移至木板上;其次,用带子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头放后、足在前,平稳搬运。如果现场只有一人,急救者应靠近伤员后面,双手穿过伤员腋下,抓住其未受伤的肢臂,轻轻抬起,然后小心向后拖曳。拖动时,保持伤员的头、颈、胸部处于一直线水平上。伤员表面皮肤少量出血,可用布压迫止血后包扎;喷射状出血,说明大血管破裂,应设法钳夹血管止血;对四肢出血,一般可用带子扎在近
    2023-06-05
    55人看过
  •  妈妈遭遇水难,为何不救?
    根据法律规定,近亲属有救助义务,但并未规定在与其他人同时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一定要先救近亲属。生命权平等,当两者只能选其一时,无论选择救谁都会导致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不能因为救助了女友或路人而没有履行救助近亲属的义务就构成不作为的犯罪。根据法律规定,近亲属包括母亲在内有救助义务,但法律并未规定在近亲属与其他人同时面临危险的情况下一定要先救近亲属。因为生命权平等,当两者只能选其一时,无论选择救谁都会导致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不能因为救助了女友或路人而没有履行救助近亲属的义务就构成不作为的犯罪。 妈 妈 掉 水 里 救 谁 不 犯 法 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和第一千零一十三条的规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负有保护责任。同时,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紧急避险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
    2023-09-02
    456人看过
  • 海难遇险救助程序
    一、海难遇险救助程序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泛指一切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中进行的援救行为或活动。如通常人们所说的人命救助、环境救助等,但作为海难救助法意义上的救助,则系指在法定水域内对遇险的被承认的船舶及其他财产资源进行救助的行为或活动。二、海滩救助构成条件1.存在海上危险。海难救助必须发生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而且,被救助的船舶或其他财产必须处于真实的危险当中。2.救助标的是法律所认可的。船舶是海难救助中最常见的对象。海商法特别规定,船舶是指该法第3条所指的船舶以及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舶。因此,如果是船舶间的救助,救助的一方必须是海商法第3条规定的,20总吨以上的并非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另一方则可以是任何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舶,包括内河船和20总吨以下的小船等。船舶以外的其他财产应该是海上财产,即任何非永
    2023-06-06
    376人看过
  • 遇到交通事故,如何正确处理救护车?
    先要查明事发时救护车是否在执行紧急救护任务,其次要查看事发时的监控视频,根据当时的交通状况判断救护车驾驶员是否以确保交通安全为前提。救护车在确保行驶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闯红灯,如果闯红灯过程中发生碰撞,就是没有确保安全,是救护车责任。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主动为救护车消防车主动让行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条
    2023-07-12
    169人看过
  • 海难施救费用负担如何负担
    一、海难施救费用负担如何负担1.救助费用的计算。确定救助费用应根据实施救助的实际支出为准,在救助双方未对救助费用计算达成合意时,可以选择专门的海事评估鉴定机构对救助费用进行评估。2.鼓励海难救助原则。鼓励海难救助被称为确定救助报酬的首要准则,在海难行政强制救助中也应适用。在救助价值低于救助费用的情况下,应在实际产生的救助费用范围内,确定船方或其他救助受益人的补偿义务,以减少救助方损失,达到鼓励救助的目的。二、海难行政强制救助的程序海难强制救助是指船舶或其他海上财产海上遇险,在危害或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时,为避免或减少损害,海事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强制对遇险的船舶或者财产实施救助的行为,接受海事管理机构指挥调派而进行海难搜救的单位是实际救助方。根据《海商法》第192条的规定,海难强制救助的救助方有权向被救助方主张救助报酬并享有其他相关权利。一般情况下,救助报酬由被救助方与救助方自行协
    2023-06-16
    407人看过
  • 救人等于救己6名肇事司机获缓刑
    (记者邓雪李澜实习生张津朱剑波)交通肇事伤人后,千万不要弃伤者于不顾,救人等于救己。昨日,江北区法院公开宣判6件重大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因为这6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都积极抢救伤员、即时报警自首、对死者家属积极赔偿经济损失,根据相关法律,他们都被判处缓刑。昨日一早,江北辖区各大运输公司的上百名司机代表到江北区法院大审判厅旁听。9点20分,公开宣判正式开始,6名肇事司机被法警押上法庭。都压死了人,可能要偿命哟。坐在记者身边的司机代表低声说。我都不敢听了,自什么首嘛,早知道要判死刑,就应该跑路。一位女司机称。法官开始宣判:聂某无证驾驶,致一死一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由于聂某积极抢救伤员、有自首情节、赔偿被害人家属部分经济损失,可依法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一年。旁听席上的司机们瞪大眼睛,相互询问:啊?缓刑呀?其余5名被告也都因行驶时违反交通安全法,酿成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不过,因为他们积极
    2023-06-05
    106人看过
  • 救灾医疗队员42小时未眠扇自己耳光继续救人
    我们正准备乘坐冲锋艇进入汶川县映秀镇!昨日下午3∶29,重医附一院赴灾区急救医疗队队长肖明朝给院方传回一条平安短信后,就带领队员开始进入地震重灾区。记者获悉,从12日晚10点开始向灾区进发估算,该医疗队全体16名队员已将近42个小时没有合眼了,有的队员用扇耳光的方式让自己重新精神起来,坚持救伤员。已接诊600多名伤员据了解,重医附一院医疗队是跟随市卫生局救援队开赴绵竹灾区的,于13日上午6∶30抵达目的地。记者昨日上午10∶30左右电话连线肖明朝,当时他和队伍正在赶往汶川映秀镇的高速路上,电话信号时断时续,并且说路况很不好,可能会耽误进程。肖明朝告诉记者,当天早上抵达绵竹之后,该院医护人员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立即投入抢救、转移伤员的工作中,临时医疗点就设在当地一操场上。他们一共接诊了600多名伤员,其中90%以上都是骨折伤,尤以四肢和头部受伤居多,有的情况非常严重。对轻伤者进行现场清创、包扎
    2023-06-07
    118人看过
  • 海难救助案件管辖权如何确定
    一、什么是海难救助海难救助,又称海上救助。泛指一切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中进行的援救行为或活动。如通常人们所说的人命救助、环境救助等,但作为海难救助法意义上的救助,则系指在法定水域内对遇险的被承认的船舶及其他财产资源进行救助的行为或活动。其构成必须具备下列要件:1、救助标的是法律所承认的船舶和/或其他财产。2、救助标的在法定水域内处于危险之中。3、救助行为或活动是自愿的。任何援救行为或活动符合以上要件时即构成海难救助,取得效果的,救助人有权获得救助报酬和主张其他相关的留置权、船舶优先权等权利。二、海难救助案件管辖权如何确定1、船舶碰撞或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管辖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主要针对外国船舶)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法》第30条)2、海难救助费用纠纷案件的管辖因海难救
    2023-06-06
    74人看过
  • 海难的救助报酬限额如何确定
    一、海难的救助报酬限额如何确定海上救助报酬的确定,一般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或仲裁,在确定海上救助报酬时,应综合考虑下列情形:1、被救财产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救助报酬不应超过被救财产的三分之一;2、被救船舶、所载旅客、船员、货物以及救助人和救助船舶所冒危险的性质和程度;3、救助人的救助成效,无效果无报酬;4、救助方进行救助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所耗费用和所受损失;5、救助方为救助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技能以及投入的救助工具;6、救助方或救助设备所冒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7、救助方提供救助的及时性;8、救助方船舶和设备的有效性和处于准备使用的状态和价值;9、救助方的性质。救助人在救助过程中由于本身的过失造成必须救助财产的损失,救助报酬应酌减;如果救助方有盗窃或其他欺诈行为,救助报酬应酌减,甚至丧失救助报酬请求权。救助作业结束后,救助方有权向被救助方请求提供救助报酬担保,在未获得担
    2023-06-06
    144人看过
  • 如果发生海难,如何确定救援资金
    海上救助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承认的救助对象。中国海商法承认的救助对象是船舶和其他财产。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条所称的船舶以及与之发生救助关系的其他非军用或政府公务船舶。也就是说,救援船和获救船中的一艘必须是中国《海商法》第3条所指的船舶,而另一艘可以是内河船、内湖船和总吨位小于20且不用于军事或政府公务的小型船舶获救对象必须遭遇海上危险。海上危险的存在是海上救助的前提。只有当船舶或其他财产面临真空的危险,可能造成损失时,才有必要进行救援。(4)救援必须是自愿的。自愿原则是海上救助的构成要件之一。自愿是指双方的自愿,即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意愿和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务的意愿。对救助方而言,自愿是指其在法律和义务上没有义务救助遇险的海洋财产。如果营救成功,他有权获得营救赔偿,并且不营救或承担任何责任。(5)营救必须有效。“有效”是指遇难船舶或其他财产全部或部分获救。有救助事实,但无救助效果的,
    2023-05-07
    470人看过
  • 海难救助成立要件之救助方没有救助义务
    救助方没有救助义务海难救助法意义上的救助是从纯救助发展起来的,而所谓纯救助,就是事先没有任何法律上的规定或合同上的约定,完全是出于自愿而进行的救助,因而救助方有权请求救助报酬。这里所说的救助方没有救助义务,有3层含义。1、没有合同上的义务没有合同上的救助义务,是指在海难事故发生前,没有任何合同约定救助方在海上财产遭遇事故时负有救助的义务。前已述及,海难救助制度是从纯救助(或称自愿救助)发展起来的,因而,海难事故发生时要不要进行救助,完全取决于救助方的自愿。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救助,自然应该支付报酬。当然,这里所说的没有合同上的义务并不包括在海难事故发生后双方所签订的救助合同,因为这种救助合同恰好是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对救助海上财产所达成的协议。按照上述原则,如果某一项协议中事先已经约定,在发生海难事故的情况下,某人必须对其进行救助,在这样的合同之下,即使救助成功,也无权请求救助报酬。从这个意义
    2023-06-12
    44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海难救助中被救助方如何对救助款项给予担保
      重庆在线咨询 2023-12-23
      被救助方在救助作业结束后,应当根据救助方的要求,对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在不影响前述规定的情况下,获救船舶的船舶所有人应当在获救的货物交还前,尽力使货物的所有人对其应当承担的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 在未根据救助人的要求对获救的船舶或者其他财产提供满意的担保以前,未经救助方同意,不得将获救的船舶和其他财产从救助作业完成后最初到达的港口或者地点移走。 受理救助款项请求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根据具体情
    • 哪些是大抢救,小抢救,中抢救,如何区别。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6
      大抢救: 1.成立专门抢救班子(一般都是所在科室主任主持,甚至医务科长、业务副院长、院长主持,据病情不同统领一个或多个科室医师) 2.主管医生不离开现场(也就是主管医师24小时在病人附近(包括吃喝拉撒时)。其实很难做到,因为主管医师不单单管一个病人,且抢救病人是非常耗费精神体力脑力的。);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抢救涉及两科以上及时组织院内外会诊(必要时多科室联合会诊讨论抢救都有,甚至请上级
    • 被救助人在救助结束后如何做担保
      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26
      被救助方在救助作业结束后,应当根据救助方的要求,对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在不影响前述规定的情况下,获救船舶的船舶所有人应当在获救的货物交还前,尽力使货物的所有人对其应当承担的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 在未根据救助人的要求对获救的船舶或者其他财产提供满意的担保以前,未经救助方同意,不得将获救的船舶和其他财产从救助作业完成后最初到达的港口或者地点移走。 受理救助款项请求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根据具体情
    • 海难救助中被救助方在救助结束后该怎么样对救助款项提供担保
      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06
      海难救助中被救助方在救助结束后应当根据救助方的要求,对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在未根据救助人的要求对获救的船舶或者其他财产提供满意的担保以前,未经救助方同意,不得将获救的船舶和其他财产从救助作业完成后最初到达的港口或者地点移走。
    • 救人救死的法律法规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4
      合理的施救行为不是侵权行为,但如果因采取的救治措施有过错的要承担过错范围内的赔偿责任。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