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不处理的一般多长时间可以结案
发生交通事故应当第一时间联系交警,由交警认定现场做出责任认定书等。若一直不处理,交通事故不会自动结案的。结案必须要事故当事人,到交通事故科办理事故的手续。若一直不处理结案,事故科会始终保留事故的案底,不会自动取消,从而影响车辆年检等。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
交通警察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应当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图,提取痕迹、物证,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当进行现场摄像。
二、一般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需要多长时间作出
一般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要在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作出,并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是肇事逃逸的,则要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作出责任认定,制作责任认定书;
如果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作出责任认定,制作责任认定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三、交通事故扣车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交通事故扣车期限为二十日;如果超过二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也就是说交通事故扣押车辆的最长期限是六十日。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n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n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
-
交通事故自动结案期限为多长时间,一般交通事故处理时间是多久
454人看过
-
最迟多长时间可以结案交通事故?
385人看过
-
交通事故处理一般需要多长时间,交通事故处理流程
346人看过
-
取保候审一般多长时间可以结案处理
142人看过
-
一般交通事故报案最长可以多久
375人看过
-
交通事故轻微伤一般多长时间理赔?
60人看过
-
一般交通事故法院开庭后多长时间可以结果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9刑事案件的期限一般是三个月。至于判决下来后多久可以拿到赔偿这个没法确定,必经你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会上诉,或者对方既不上诉也不赔偿那你只能在申请法院执行了。
-
交通事故处理最多不可以超过多长时间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071、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的时限一般为十日,即在十日内对肇事双方当事人的责任进行认定。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2、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
交通违章一般多长时间内可以处理?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05现场被交警发现并确认签字的违章应在15天内处理,车主应在违章后15天内到当地交警队进行处理。如果是电子眼监控拍照,没有时间限制,可以在车辆年检前处理违章。
-
一般交通事故案件,交警扣车的时间是多长,怎么处理?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和公安部发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的期限为20日;20日内无法完成检验、鉴定需要延期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扣留10日。被扣留的事故车辆除检验、鉴定外,不得使用。检验、鉴定完成后5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
-
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期限一般为多长时间,交通事故辽宁在线咨询 2021-07-13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期限为十天,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