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随意宣泄情绪或构成名誉侵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09:25:48 306 人看过

因合同签订问题与公司闹翻,秦先生便在多家招聘网站上发帖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不料被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诉至法院。虽然闵行区法院最终并未认定秦先生侵权成立,但法官认为秦先生的行为确有不妥之处。

记者浏览一些网站发现,在网上大倒苦水的帖子并不鲜见,其中不乏言辞激烈者。法律专家提醒,若随意谩骂,进行人身攻击,可能构成侵权。

去年3月,秦先生进入某设备公司工作,一个多月后离职。去年6月间,公司发现秦先生在多家网站上发布标题为《某某公司蒙难记》的文字帖,内容大致为:他原是一名外企员工,见这家设备公司招聘焊接检验员和焊接检验工程师,便应聘焊接检验员一职。公司面试四次后让他做焊接检验工程师,后来才知道公司压根只招一个人。工作两个月签合同时,公司经理提出要扣除他工资中的500元作为奖金。由于他不同意,经理便不再录用他。帖子还有经理在耍弄我,让我丢了原先不错的工作,希望大家要小心这家公司等内容。

发现网帖后,该公司愤然将秦先生告上法庭。公司认为,秦先生在工作期间发生多次质量事故,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所以公司在试用期间通知解除劳动关系。由于秦先生在各大网站发布侵权文字,已侵犯公司名誉权,要求判令秦先生赔礼道歉,并赔偿律师费等6000元。

闵行区法院审理后认为,从公司提供的证据材料来看,秦先生在网站上发布的涉及在公司工作情况的内容,并未使用侮辱、诽谤的文字进行诋毁,公司的证据也无法证明秦先生发布的文字给公司造成损害。因此,该公司主张的秦先生侵害其名誉权的事实难以成立。但秦先生将个人在求职过程中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在互联网上任意发布的行为确有不妥,应引以为戒,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记者发现,像秦先生的网上宣泄帖并非个案,一些热门社交网站论坛和高校BBS都有类似网帖。某高校双学位本科毕业的小黄刚刚找到第一份工作,却被领导安排去做清洁工,这令小黄憋了满肚子火: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顶头上司说我就该去扫厕所?分明是他缺乏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嫉妒我学历高而故意刁难

职场专家表示,职场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特点会让许多职场新人四处碰壁,他们便选择通过网络平台抱怨,宣泄自己求职和工作中受到的不公待遇和不满情绪。适当宣泄有助身体健康,但网络作为公众交流平台,随意宣泄往往会给其他当事人造成难以预料的影响,所以如果心里有疙瘩,应采取合理方式妥善解决。

记者发现,目前网络上还存在着不少无良公司黑名单,发帖者希望通过揭露用人单位的丑陋行为,为求职者提出警示。汉商律师事务所胡海容律师认为,这样在公共区域内发布不满言论,很容易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因此,发帖者在发帖时要如实陈述事实经过,不暴露别人隐私,尽量不要采取激烈、偏激的言辞,避免侵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15: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侵权相关文章
  • 在网络上侵犯名誉权是什么意思
    一、在网络上侵犯名誉权是什么意思1、在网络上侵犯名誉权,是指利用信息网络,对民事主体名誉权进行侵害的行为,例如通过捏造、虚假事实进行诽谤;在网络上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等。该行为情节恶劣的,会构成刑事犯罪。2、刑法中,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如下:(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3、法律依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五条二、侵犯名誉权诉讼需要哪些证据(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3、当事人的
    2023-04-20
    270人看过
  • 泄露隐私属于名誉侵权吗
    一、泄露隐私属于名誉侵权吗当然属于名誉侵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二、刑法有泄露公民个人隐私罪吗《刑法》目前没有有泄露公民个人隐私罪,但泄露他人隐私是犯罪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三、侵犯隐私的行为有
    2023-05-03
    427人看过
  • 法庭上的言论侵犯名誉是否构成侵权
    法庭上的言论侵犯名誉是否构成侵权?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争议性语言陈述与司法程序处理的事实和结果有特定联系时,不构成名誉侵权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因他人名誉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错。我们如何以审查他人报告的主观态度为例?如果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不严格,我们怎么能轻易识别侵犯他人声誉的主观心态?笔者认为,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社会监督的主体,应当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报道权,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的准确性。因为基于中国的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行为人的行为是违法的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对这一构成要件中的“法律”做出明确解释。然而,笔者认为,根据实践,这里的“法”应该是有限的解释,只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行为人可
    2023-05-07
    306人看过
  • 开玩笑构成名誉侵权吗
    严重的开玩笑也是构成名誉侵权的。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比如,说某人“是个小偷”,或“是个傻子”等。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质能力不高、企业形象不佳等。其特征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
    2023-04-17
    317人看过
  • 名誉权侵权和诽谤罪的区别,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
    名誉权侵权和诽谤罪的区别在于主体不同、主观方面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和危害后果不同等等。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是受害人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违法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一、名誉权侵权和诽谤罪的区别名誉权侵权和诽谤罪的区别如下: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2.主观方面的区别。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3.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4.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二、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如下:1.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侵害名誉权必须以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为依据
    2023-07-19
    170人看过
  • 网上侵犯名誉权上诉有用吗?
    网上侵犯名誉权上诉不一定有用,经过了基本的诉讼之后发现还是没有达到自己告赢对方的目的或者自己的被侵害的权利还是没有得到保护,再去上诉的结果也不一定就肯定如自己所愿,如果缺少证据或者其他方面的客观因素而导致败诉的话上诉也会同样结局,总之,是否能达到上诉目的,还要根据实际的案件情况才可以分析,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当事人有权在法定的上诉期内上诉。扩展资料:侵犯名誉权上诉流程:1、起诉(1)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3)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4)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或裁定驳回起诉。对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不服的10日内可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5)案件受理后,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2、开庭审理(1)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
    2023-04-11
    390人看过
  • 照片成脱发宣传聂远告两网站侵犯名誉权
    自己的照片被擅自用于脱发宣传,著名影星聂远将两家网站诉至法院。今天上午,朝阳法院审理了此案。聂远在起诉书中称,2009年,他上网时看到妆点网配有其照片的《明星脱发为何日趋严重?》一文。文中介绍称,聂远使用某生发产品治脱发,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聂远发现淘宝网转载了该篇文章,改名为《众男星脱发拯救行动正在进行》。而事实上,聂远从未授权任何企业和个人拍摄该照片,也从未使用过上述产品。聂远认为,自己的肖像权和名誉权被侵犯,故诉至法院。法庭上,聂远的代理人当庭表示其与淘宝网一方已经达成和解,故提出撤回对其诉讼。(记者付中)妆点网一方表示,聂远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具有更高的容忍义务。
    2023-06-07
    128人看过
  • 哪些情况可以认定构成侵犯名誉权
    任何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道、评、传播时,如果与事实不符,而影响公民原有的社会评价的,都可以认定构成侵犯名誉权,具体说来,侵犯名誉权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2、机关、社会团体、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分发本单位、本系统或者其他一定范围内的内部刊物和内部资料,所载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3、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在转载中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当事人以转载者为被告进行起诉的,应当认定其侵害名誉权。4、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在一定范围内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5、如果借检举、控告之名侮辱、诽谤他人,造成他人名誉损害,应当认定构成侵害名誉权。6、公民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个人和组织向社会公开或者传播他人隐私
    2023-06-08
    248人看过
  • 名誉权被侵犯可以报警吗,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一、名誉权被侵犯可以报警吗名誉权被侵犯可以报警,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犯的,受害人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二、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是: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
    2023-06-07
    302人看过
  • 网上名誉侵权报警可以吗
    公民名誉权受到侵犯能不能报警?答案是可以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犯的,受害人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涉及相关法律条文如下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根据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为人用以下的方式来侵犯公民权利的,情节较轻的会被拘留五日以下,或者会被罚款五百元以下;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会被拘留五日到十日,还可能被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具体情形有:1、行为人用写恐吓信或者是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来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的;2、以公开的方式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的;3、用捏造的事实来诬陷他人,目的是为了让他人受到治安处罚或是刑事处罚;4、以威胁、侮辱或是打击报复证人的;5、以发送恐吓、侮辱或淫秽信息等,次数较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6、行为人有偷窥、偷拍、窃听或是散布他人的隐私的。第二,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行为人故意捏造并且散布虚构的事实
    2023-04-21
    176人看过
  • 互联网上侵犯名誉权行为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高科技电脑数字技术及国际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网络渗透到了社会的许多方面,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甚至成为了一部分人新的生活方式。网络的发展,对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和社会行为的变化产生了广泛影响。与此同时,与网络相关联的犯罪案件和各类纠纷也日渐增多,1998年以前,在我国,鲜有因“网事”提起诉讼的,而1998年之后,法院受理的网络纠纷案件开始逐年增加,并呈现出了跳跃式的上升态势,案件的性质涉及到了包括刑事、民事、经济、知识产权和行政等多个法律门类(注1)。如何处理此类案件,已经成为了司法界面临的十分突出和紧迫的问题,正如北京海淀区法院的一位法官所言:“从网络案件的审理,我们确实领略到了网络时代的风采,不过同时也发现网络发展对我国尚未健全的法制带来了冲击。”最近,我国首例涉及消费者在互联网上侵犯商家名誉权的“恒-升电脑纠纷案”,随着上诉审的开庭,再度成为了
    2023-05-04
    132人看过
  • 网上随意上传或链接他人影视作品,当心侵权!
    近年来我国网吧经营逐渐规模化,但却未规范化。很多大型网吧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却未建立付费看片的版权意识以及相应法律意识。权利人开始要求大型网吧承担侵权责任。今年以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受理了相当数量的网吧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纠纷案。根据现有案例来看,通常网吧侵犯影视作品的行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建服务器模式,即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便自行将影视作品上载到其局域网服务器上供用户在线观看。这种情形,是由网吧直接提供侵权作品,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或法律推理即可判定构成侵权。第二种是租用服务器模式,该模式侵权形态相对比较复杂,是网吧将第三方的相关软件安装到网吧局域网服务器,同时还接受网络更新服务,即网吧不直接提供侵权作品,转由第三方提供。并且这种模式目前也产生了变形,第三方(影视提供商)除了本身服务器自带的电影外,还通过提供链接,让用户链接到其他未经授权的网站点播观看影片。下面介绍的《文雀》侵权案就是
    2023-06-07
    403人看过
  • 民法上名誉侵权行为能构成犯罪吗
    在民法体系之中,对于某些较为严重的名誉侵权情况而言,确实有可能进入刑法规制范畴。通常的名誉侵权问题处理方式多以民事路径为主导,即要求肇事者承担必要的民事法律责任,包括立即终止对受害人名誉权的侵害行为,修复或恢复受损名誉,消除负面影响,向受害人真诚赔礼道歉并支付合理赔偿金等。然而,若涉案情节极其严重,例如采取恶意诽谤及贬损名誉的违法策略,对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劣社会影响时,那么这类行为无疑已经步入了刑法处罚的临界点,有可能演变为侮辱罪名、诽谤罪所对应的刑事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9
    247人看过
  • 泼油漆能构成名誉侵权吗
    泼油漆能构成名誉侵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规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因此,在具体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时,应从以下四方面来确定: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我们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表现为对所报道的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其主观心态应如何认定?笔者认为,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
    2023-06-01
    244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新闻、PS图片,否则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侵... 更多>

    #名誉侵权
    相关咨询
    • 名誉权如何构成侵权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25
      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我们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表现为对所报道的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其主观心态应如何认定?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
    • 民政局泄露违法信息构成侵犯名誉权吗?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7
      曝光违法行为属于舆论监督或者正当履行职责,不属于侵权。名誉权不是遮羞布!名誉权不等于就不可以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批评揭露!这是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和生活常识!。
    • 在网络上说了实话??能构成名誉侵权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10
      诽谤与名誉如何认定,1、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
    • 侮辱名誉权构成了什么刑法上的侵犯名誉权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1
      根据我国名誉法规定,对侵犯名誉权可判刑几年做出如下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泄露隐私侵犯名誉权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8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