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如何解释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7 11:22:04 183 人看过

【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三:关于本法适用范围的说明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条旨:本条是关于本法适用范围的说明

释义:

关于法律适用范围的规定,一般有两种立法方法:一是定义式;二是列举式。列举式通过列举方法对法律规定的内容较为具体地罗列出来,使其内容明确具体,便于理解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是采用的列举式方法,在前面五款列举具体范围,并在第六款以"兜底条款"的方式进行补充。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005年6月15日劳动部颁布了劳社部发〔2005〕12号《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其第五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本款规定的旨趣与该通知相类。

确认劳动关系在目前的司法或仲裁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可以随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的材料包括"(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简而言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工伤认定的前提,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双方的劳动关系很明确,工伤认定部门也会较为容易进行判断。可是,当双方之间是一种事实劳动关系时,引发了一个问题,该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来确认,还是由其他部门来确认,由于存在一定的空白,往往在实践中容易引起争议及相互推委。并且,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建立及确认劳动关系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比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所产生的劳动关系确认等,都必须认真对待。劳动部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虽对此作了规定,将确认的权限赋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但其毕竟只是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因此在本法中予以明确,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本款规定直接与《劳动合同法》进行对接,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所指称的用人单位,其定义与《劳动合同法》是一致的。

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劳动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中,就该条例规定的"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所具体包括的内容解释为:"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则更进一步将"订立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增加进来。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本款规定基本是照搬《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相应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原文是"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与之相比,除将针对的主体范围从狭义的"企业"及"职工"宽展到"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外,引人注意的变化集中在以下两点:

减少了一个"开除"

"开除"的概念是出自《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其第十二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开除。"由此可见,开除是一种行政处分行为,带有明显的行政管理色彩。

但产生的问题是,当企业采取开除的方法时,劳动仲裁部门是否应当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处理的问题,值得探讨。

个人认为,从性质上说,仲裁法是平权主体之间纠纷或争议的裁处依据,因此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不调整带有行政管理色彩的"开除"行为势为必然,因此就目前而言,在没有出相关补充规定前,因企业开除而产生的争议将不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处理范围,而只能通过其他法律规范来调整。二、"自动离职"变更为"离职"

自动离职与离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中,将"自动离职"界定为"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未经过双方协商同意而单方强行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该行为在实践中被认为是一种企业可以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对职工作除名处理的行为,并可以根据情况责令其给予企业一定的经济赔偿,比如说未按照规定或违反劳动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可以要求职工支付违约赔偿金等。但问题在于"自动离职"相关概念行政性色彩过于浓厚,使用范围也较为狭窄。相较而言,"离职"一词则淡化了行政性色彩,且用词也更为精确,与"用人单位"搭配使用起来更为合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9日 04: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第三条【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解释】本条是关于解决劳动争议应当遵循的原则方面的规定。(一)解决劳动争议必须根据事实、从实际出发所谓事实,就是发生的事情,即各种事态的客观存在。人们可以将发生和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状态(包括精神的或物质的)都称为事实。罗素曾指出“事实的意义就是某件存在的事物,不管有没有人认为它存在还是不存在”。但是牵涉到利益纠纷的时候,尽管是对于同一存在的事实,当事人的认识或者说主张也可能并不一致。那么认清事实,就成为处理和解决各种争议案件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解决劳动争议,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具体实际出发,注重证据,注重调查研究,还客观事实以本来面目,并以客观事实作为分清当事人是非曲直和裁判的依据。(二)解决劳动争议必须以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归宿由于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存
    2023-04-25
    49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中仲裁法
    劳动争议调解
    (一)提出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二)登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三)立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四)庭前调解1、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2、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3、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五)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
    2023-03-05
    398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劳动争议范围
    (一)提出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二)登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三)立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四)庭前调解1、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2、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3、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五)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
    2023-03-05
    171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争议仲裁院
    (一)由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代理人及有关人员是否到庭,宣布仲裁庭纪律;(二)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仲裁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的申诉、申辩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并宣布案由;(三)听取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四)仲裁员以询问方式,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并征询双方当事人的最后意见;(五)根据当事人的意见,当庭再行调解;(六)不宜进行调解或调解达不成协议时,应及时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七)仲裁庭复庭,宣布仲裁裁决;(八)对仲裁庭难作结论或需提交仲裁委员会决定的疑难案件,仲裁庭应当宣布延期裁决。一、仲裁审理的程序是哪些1、通知当事人。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于开庭4日前,将列有仲裁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无正当拒不到庭的,或在开庭期间未经仲裁庭许可自行退庭的,对申诉人按撤诉处理,对被祈人作缺席裁决。2、先行调解。仲裁
    2023-03-07
    34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仲裁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第七章对诉讼时效的基本规定是: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符合本法第136条规定情形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一、劳动争议诉讼受案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当事人
    2023-04-01
    351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决的劳动争议有哪些
    (一)提出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二)登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三)立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四)庭前调解1、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2、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3、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五)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
    2023-03-04
    382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的解释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六大亮点如下: 1、延长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 2、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 3、仲裁管辖体现了合同履行地优先的原则; 4、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 5、减轻了当事人经济负担; 6、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加重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法司法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0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司法解释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1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1-03-19
      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相比,在许多方面作了调整,以下就是对这些变化的简要解读。 一、受理范围的变化 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司法解释是什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2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