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轨道交通意外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措施是什么
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措施有:按照预先制订的紧急疏导疏散方案,有组织、有秩序地迅速引导现场人员撤离事发地点;调派专业力量和装备,在运营突发事件现场开展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第四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发生后,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运营单位应当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提高乘客自救互救能力。现场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各自岗位职责要求开展现场处置,通过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和人工指引等方式,引导乘客快速疏散。
二、交通意外事故的责任认定标准是什么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三、交通意外事故如何理赔
我国法律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第四十四条
-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措施
424人看过
-
出现交通事故的处理措施应急流程
390人看过
-
处理车辆保险失效后的交通事故应急措施
262人看过
-
应急车道行驶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196人看过
-
如何应对交通事故?掌握应急处置措施
388人看过
-
应对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245人看过
-
轨道交通经营者未制定应急救援措施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13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公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安全监测保障系统或者未设置消防、防汛、防护、报警、救援器材和设备的;(二)轨道交通经营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安全保障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三)未制定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
-
交通事故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该怎么处理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7交通事故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1、立即停车。 停车后按规定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如果在夜间发生交通事故还需打开示宽灯和尾灯,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 2、及时报案。 当事人应及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打电话(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民警报案。同时可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求救(医疗急救求助电话:120)。如果事故现
-
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铁路交通事故的,应当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12铁路交通事故是指铁路机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等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事故,包括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相关作业过程发生的事故;或者铁路机车在运行过程中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相撞的产生的交通事故。发生铁路交通事故时,为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尽量按照以下应急办法处理:1、列车运行中突发剧烈冲击、晃动,旅客应立即蹲下,紧紧抓住列车固定物,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车;列车脱轨、颠覆
-
交通事故中车上乘客的紧急处理措施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08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必须立即停车,妥善保留现场;若导致人员伤亡,应立即实施救援并向执勤交警或交管部门报告。如因救援需要而移动现场,需明确标注原位。乘车者、过路司机及行人有义务提供协助。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如果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若导致人身伤亡,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而移动现场时,应明确
-
突发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如下湖南在线咨询 2024-12-29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如果临床诊断无法确定病人的死因,且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应该在规定期限内由医患双方共同或其中任意一方提出尸检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应立即委托司法机关进行尸体解剖,并出具尸检报告书。如果医患双方中任意一方拖延或拒绝尸检,将会影响对死因的鉴定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在于拖延或拒绝的一方。 如果医患双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书面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者申请方拒绝支付鉴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