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混同的法律问题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5:44:54 75 人看过

[摘要]商业混同是一种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加强此方面的立法力度,有利于建设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关键词]商业混同注册商标反向假冒知名商品

一、商业混同的基础理论

商业混同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混淆,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对商业混同行为进行了法律规制: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利益:(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

二、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商业混同的规定存在的不足及立法建议

1.扩充仿冒知名商品标识行为的内容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仿冒知名商品的规定,即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仅就使用知名商品标示的情形而定,并未包含其他有关情形。《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将销售明知是仿冒商品的行为以及制造、销售、运输他人知名商品的标识的行为,都应纳人同类行为进行调整。此外,此项规定对仿冒者的主观要件要求是故意,并未包含过失行为;在仿冒行为后果上也只规定了已经造成并未包含可能造成;对混淆的主体强调不明显;标识的内容也不完全等。这都不够全面,应予补充。修改完善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的表述应为:擅自制造、销售、运输、购买、使用明知或应知是他人知名商品特有或与其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等标识,造成或足以造成与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产生误认为是他人知名商品。

2.对知名商品特有名称不宜进行专有保护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或使用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相近似的名称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商品名称与商品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商品名称内容通常总是与商品的原料来源、功能、特征、基本技术内容等有关,概括反映了商品的内在结构、基本技术特征、功能、原料来源等等,即全面地反映了商品的基本内容和整体形象。这些特征表明商品名称不具有独特性,它不能固定于某一特定商品之上,不能归属某一经营者所有,所以各国立法均规定商品通用名称不能设计成商标,享受专用保护。

而目前条款规定普遍性适用的结果是:企业可以利用该条款长地垄断其首创产品的生产,从而阻碍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运行。当其他市场主体愿意并且有能力进入市场进行竞争时,则知名商品拥有人即可能以享有知名商品特有名称专用权为由,阻止他人使用该产品特有名称。有观点认为对商品特有名称的保护仅限定在其名称之上,不涉及商品的内容和基本技术保护,其他经营者可以使用相同技术而不采用相同名称,果真如此,则又必然造成一方面商品名称极其繁杂,另一方面商标作用相对虚化的混乱局面。除此之外,在我国,知名商品特有名称有一部分是以产地命名,对其进行专用保护,又将引起对原产地标志保护的混乱。

3.增加关于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规制

对于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规制,国外立法规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商标法中原则性地规定禁止去除和撤换商标行为即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另一种是从禁止不正当竞争角度来规范反向假冒商标行为。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巴西、肯尼亚,均有关于商标反向假冒的禁止性规定。

商标立法的功能侧重于保护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功能侧重于规范经营者的市场行为,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限制的双重功能。我国2001年修改的现行有效的《商标法》第52条明确规定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其中第(五)项就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可见,我国商标法明令禁止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但这并不妨碍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再明确将其规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因为商标侵权行为与不正当竞争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竞合现象,特别是在被反向假冒商标是未注册商标的情况下,应该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规制。同时,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具有强制力的公法范畴,主要由经济执法的专门机关的主动介入予以贯彻,其对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监督与打击力度要强于受害者或消费者个人通过司法程序进行的救济。因此,建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增加禁止反向假冒商标的内容,并在法律责任中也要对此种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规定,以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商标恶意登记为企业名称行为应列入不正当竞争行为。

以行为人主观上是善意还是恶意,商标与企业名称的冲突可分两种:偶合性的混同和恶意混同。对于偶合性的混同,由于行为人在主观上不具有盗用他人商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恶意,因而对二者要给予实质上的平等的保护。对于恶意混同行为,实践中常表现为恶意抢注,则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商业混同行为,是法律必须予以禁止的不法行为。对于此类恶意混同行为,国家工商局于1999年颁布《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已有所规定,但《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进一步禁止恶意将他人的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进行登记的行为,而现实中该行为的危害性极大,有必要通过法律明确规制。因此,我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中第(三)项的规定,补充规定将他人的商标恶意登记为企业名称从而引起混淆的行为列入不正当竞争行为。

参考文献:

[1]林燕:论新型商业混同行为的法律规制.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1期

[2]李蓓:对仿冒知名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思考.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16: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商业混同相关文章
  • 论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问题
    (一)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规定股权转让条件,限制股东转让股权,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第二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应当告知其他股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时,如有多个股东要求购买股权的,应当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转让,他应将拟受让人和拟转让的价格条件通知公司和其他股东。公司召开股东会,应当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公司未及时召开股东大会的,拟转让股权的股东可以另行书面征得其他股东同意,并要求其限期答复。答复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天。逾期不答复的,有限责任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向非股东转让股份的,视为同意转让,公司应当自股东大会结束或者请求答复期限届满之日起15日内,指定持异议的股东购买拟转让的股份,异议股东应当与转让股权的股东签订协议。协商不成价格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当事人以评估方式确定股权价值的请求。有限责任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向非股东转让股权的,但公司自股东大会结束之日起十五
    2023-05-07
    499人看过
  • 理论问题还是立法问题?
    对传统理论提出挑战,需要很大的勇气与魄力。成功固然可喜,失败往往会被他人讥讽为无知,或被嘲笑为哗众取宠。但是,作为学术讨论的一种形态,批判与挑战不应缺少,否则会导致学术氛围“繁而不荣”。戴孟勇的报告就是对传统民法理论中的物权优先效力问题提出了反思与挑战,其论述有诸多合理之处,使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就这个报告内容,我谈以下几点看法。如果对内容领悟有异,还请报告人加以见谅和指正。关于物权的优先效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其一,效力优先的比较对象问题。我认为,在谈论一权利优先于另一权利时,应指不同权利之效力比较,而非相同权利间效力之比较,且被比较的对象必须能够并存。如果被比较的对象不能4、妫?匏?接畔鹊奈侍猓?缥锶ㄓ肴烁袢ā
    2023-06-07
    132人看过
  • 论商标的反向假冒问题
    自1994年我国出现了枫叶诉鳄鱼事件后,人们就开始对反向假冒问题进行研究,是否将反向假冒纳入我国《商标法》的立法中,始终存在争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2001年10月27日通过的新的《商标法》修正案第52条规定了反向假冒条款,但是争论并没有停止,所以有必要全面认识商标反向假冒这一理论。一、商标反向假冒理论的发展假冒最早是英国普通法中的违法行为。在一些案例中,竞争者的欺骗或误导使原告失去自己的消费者。假冒之诉保护的是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商誉,只要经营者继续经营活动,就有权利反对假冒。在这种情形下,可以看出,商标作为一种商业标识,可以被视为一种无形财产,能够表现出经营者的商誉。也就是说,假冒之诉存在的基础是商誉的存在。商标假冒是被告在自己生产的商品上贴用他人的商标,通过简单的替换来假冒来源于原告的商品。但相反的情况也存在,被告声称原告的商品实际是自己生产的,也就是经营者将他人拥有注册商标
    2023-04-23
    222人看过
  • 浅论EDI合同通讯失误的法律责任问题
    style=\"margin-bottom:6px;\">摘要:电子数据交换(EDI)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是国际经济贸易不断深化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相互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60年代EDI诞生以来,由于其具有交易成本低、传输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等明显优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与此同时,由于受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通讯失误,如信息发送延误、应该发出的信息没有发出或者发出的信息出现错误、遭到破坏等等。本文拟就国际贸易中EDI合同通讯失误的法律责任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早日完善我国的EDI合同立法。关键词:EDIEDI合同通讯失误法律责任Abstract:Asanewwayofinternationaltrade,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arisesfromthecombinationoftheincr
    2023-06-08
    315人看过
  • 混淆行为与商业混同的区别
    商业混同行为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混淆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认知,损害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混同行为包括假冒注册商标、使用近似名称、包装等引起混淆的行为,以及伪造质量标志、产地等虚假表示。随着社会关系复杂化,还涌现出企业名称与商标混同、电子商务主体混同等问题。因此,法律对商业混同行为的界定和规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维护正当市场秩序。 商业混同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经营者之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或者混淆消费者对其商品来源的认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市场健康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一)(二)项,商业混同行为包括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知名商品的行为,以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
    2024-01-05
    413人看过
  • 论公开收购立法的若干法律问题
    上市公司公开收购,又称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向目标公司股东公开发出要约的方式购买其持有的股份,从而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公开收购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是证券立法的难点。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虽对公开收购均有专章规定,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公开收购立法的目的、目标与基本原则所谓立法目的,主要是指确定法律所要保护的利益。在上市公司公开收购中,最需保护的是目标公司广大股东,因而保护目标公司股东利益自然成为公开收购立法的主要目的。对目标公司股东利益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收购人与目标公司管理部门。此外,对目标公司股东利益侵害的威胁还来自于其他许多方面,例如公司会计师对收购公司或目标公司资产状况作虚假说明,收购顾问对收购条件公正性作不准确评价,目标公司其他股东利用内幕信息从事不正当证券交易等等。公开收购立法的目标主要有四个:第一,促使收购
    2023-04-10
    258人看过
  • 法律问题:关于群众意见的讨论
    群众扭送是合法的。法律规定,对于通缉在案的、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越狱逃跑的以及越狱逃跑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社会治安的稳定,直接会影响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法律给予广大公民扭送这项权利,广大公民就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同犯罪作斗争。疑似犯罪可以扭送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疑似有犯罪行为一般是不符合逮捕条件的,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嫌疑人才能扭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通缉在案的;(三)越狱逃跑的;(四)正在被追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
    2023-07-17
    122人看过
  • 讨论:保险费法律问题探微
    缴纳保险费是保险,1995年版,第154页。5参见阎新建、刘守建《中国保险法律与实务》,中信出版社,1996年版,第68页。6德国保险契约法第38条规定了,保险契约成立后,若投保人怠未给付保险费的,在投保人给付保险费前,保险人得撤消保险契约;投保人怠未给付保险费,保险人自保险费到期日起三个月未提起诉讼请求给付保险费的,视为撤销保险契约。该立法例对我国保险法的修订有参考价值。7孙积禄,《保险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8[台]江朝国《保险法论》,瑞兴图书公司印行,1994年版,第189页。9转引自[台]施文森《保险法总论》,三民书局,1994年版,第77页。10在台湾保险法的有关条文中明确规定,仅人寿保险的保险费不得以诉讼方式请求。这是因为只有人寿保险才兼有储蓄的性质,而伤害险和健康险并不具备。关于此观点还可参见邹海林《保险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452页
    2022-04-05
    499人看过
  • 讨论民营企业法人的责任问题
    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不同情况下应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和类型。比如在代表企业的情况下,企业的个人签字会导致企业承担责任的后果;如果企业破产并承担个人责任,法定代表人将来再经营企业时会受到诸多限制;企业违反有关法律的,可以对法定代表人进行限制,如拒不执行法院对被拘留的法定代表人的判决;法人是法人的,对法定代表人按刑事处罚,以上仅列举,不完整。法人没有设立瑕疵(如出资瑕疵)的,由法人承担损失责任,不由股东承担,也不由法定代表人承担。当然如果是国有企业,如果法定代表人有失职行为,情节严重的是刑事法律追究或者行政处罚的程度。民营企业法人代表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一、法人的权利:法人的职权,有的是接受法律规定的,有的是由公司决定的。具体说来,职权有:(1)代表公司的权利,签署法律文件。(2)代表公司签订合同的权利。(3)公司发行债券、股票的,必须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公司盖章。(4)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职权
    2023-07-01
    480人看过
  • 论企业法律顾问的重要性
    做老板难,要养一堆人,时刻为了业务,几乎在梦里都在操心,员工看到老板开着豪车,都觉得老板赚钱,管理层要抠企业的油水,基层员工离职时嗷嗷打劳动官司。而老板,本质上不过是开着豪车的业务员。不可否认,很多老板的确赚到钱了,也喜欢买豪车,“实力”完全外部化,赚钱容易的那些年,出入夜总会是家常便饭。这是我们普通人头脑常识中的老板形象。而市场现实中,只有贴近老板的人,才能发觉老板们那些血淋淋的惨状。这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老板,十几岁闯荡江湖,从事XX行业几十年,早些年赚了不少钱,却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走向事业崩溃的边缘。故事是这样的,老板工厂急需资金周转,于是找到外地省城某投资公司融资,由该投资公司做担保,双方签了个二方融资担保协议,协议由投资公司在某银行的理财产品做保,由银行放贷给工厂,融资担保费用为贷款标的额的20%,工厂以股权做反担保,反正是罗列了一堆不利于工厂的格式条款,外加一个把融资担保费另外
    2023-06-04
    360人看过
  • 论职务侵占罪的法律量刑问题
    一、论职务侵占罪的法律量刑问题刑法中关于职务侵占罪的量刑规定为:犯此罪且侵占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即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二、职务侵占罪的管辖问题职务侵占罪的管辖问题如下:一般情况下应为犯罪行为地
    2023-08-10
    70人看过
  • 论保险法律运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保险法律规范是保护保险法分公司网站《保险案例分析》;②摘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网站《保险案例分析》;③本人参与应诉的保险纠纷案件;④本人参与应诉的保险纠纷案件;⑤摘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保险案例汇编》一书;⑥摘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保险案例汇编》一书;⑦摘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保险案例汇编》一书;⑧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条。
    2022-04-22
    84人看过
  • 等同判定易混淆的几个问题
    在审理专利侵权案件中,适用等同判定原则审判案件,对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专利法对等同判定的标准并无明确的规定,判断技术等同问题,过分依赖技术鉴定结论或过分依靠审判人员的经验,都可能产生偏差。这些偏差将影响司法的社会效果和司法的统一性,特别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可能阻碍科技进步,也不利于保护和促进发明创造,因此,研究适用等同判定可能混淆的问题,对于避免偏差,提高适用等同判定的准确性是十分必要的。一、等同判定原则的基本要点目前,等同判定原则的定义在法律上并未明确规定,但不少专家学者的著述中都涉及到等同判定的文字,实际上,这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一种判定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仔细研究了专利权人的专利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而又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能联想到的技术方案或技术特征,其目的、功能、效果与权利要求里记载的技
    2023-06-08
    241人看过
  • 论同等责任的赔偿问题
    同等责任具体赔偿的计算,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比如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经过交警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一般各自承担50%的赔偿责任。不过首先应由机动车投保的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汽车事故同等责任赔偿问题如果车祸中负同等责任,那车祸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因人身伤害产生的各项费用则由各方平均承担。包括以下赔偿项目:1、人身损害赔偿:(1)医疗费;(2)误工费;(3)护理费;(4)交通费;(5)住宿费;(6)营养费;(7)赔偿金。2、财产损失赔偿:(1)直接财产损失;(2)间接财产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
    2023-07-02
    232人看过
换一批
#反垄断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业混同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使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相混淆,造成或足以使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一种较传统的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 目的在于使交易对方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产生混淆或误解,误认... 更多>

    #商业混同
    相关咨询
    • 关于辩论题的辩论问题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7
      对此有个常规的辩题,我们见诸报端的多是法学家的辩论,而且辩论现仍悬而未果;同时,伦理学家却保持了前所未有的沉默。那就是: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双倍赔偿条款”,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的一倍。”于是,社会上便产生了以王海为代表的“职业消费者”,他通过知假买
    • 从问题论述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性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7-19
      1、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进行反对、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定的煽动行为; 2、不得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3、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 4、不得泄露国家、不得披露商业秘密。
    • 做企业劳动合同问题讨论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8
      劳动纠纷发生的时候,首先应该是企业和员工进行协商,然后可以到监察大队仲裁,仲裁不通过再通过司法程序
    • 法律问题,勿扰乱评论,急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8
      如果受害方已经报警,接着会去验伤,构成轻伤的话,加害方需要刑事拘留,涉嫌故意伤害罪,如果能达成谅解,一般可以判缓刑。如果是轻微伤,就不构成犯罪,但要由民事赔偿,也可能行政拘留15日一下。
    • 论述我国商业领域经营主体名称的相同点及相似法律问题的分析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5
      (一)、商号(权)、企业名称(权)、字号(权)的区分 关于商业领域经营主体名称,在现有的论著及立法中都存在着概念混淆的情况。有学者干脆认为三者是等同的,只不过是称谓不同罢了。(1)事实上,它们有着不同的内涵。商号是企业以及其他商业主体为表明不同于他人的特征而使用的名称。企业名称是表明企业的注册地或营业地、商号、行业、组织形式等特点的全称。按照国家工商管理局1991年发布的《企业名称管理规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