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出台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22:03:59 81 人看过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群体纠纷中经营者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维权成本高等现状,该司法解释明确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适用范围等问题,推进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建设,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社会公共利益受损是诉讼必要条件

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具有侵害众多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或者具有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消费者协会可以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依照公益诉讼制度安排的价值考量,社会公共利益受损是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条件。”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说,“消费领域的社会公共利益一般为人数众多且不特定的消费者共同利益,且该利益具有社会公共利益属性。”

“如果经营者侵害众多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但该权益不具有社会公共利益属性,那么该权益仍属于消费者私人利益,不能通过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予以救济。”该负责人说。

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司法解释列出了“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侵害众多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五种情形。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表示,法官在判断“社会公共利益”上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司法解释的规定一方面合理设计消费公益诉讼规则,一方面也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了规范。

诉讼不以实际损害为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司法解释将“具有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纳入了消费公益诉讼可诉范围。

“也就是说,司法解释规定的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不仅指消费者的实际损害,还包括损害危险。”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表示,法律规定经营者负有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义务,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告知消费者并采取措施。因此,消费公益诉讼并不以造成消费者实际损害为前提。

原告主体资格适度开放

在原告主体资格方面,司法解释保持了适度开放性,规定除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外,法律规定或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具有起诉主体资格。

针对实践中省级消费者协会组织名称不一致,有的称为“消费者委员会”,有的称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的情况,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表示,名称不一致不影响该协会属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性质,亦不影响该协会履行法定公益职能。

注重清理“霸王条款”

为快速及时制止经营者的不正当经营行为,司法解释规定,原告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请求被告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司法解释同时规定,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或者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原告认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主张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不公平格式条款是侵害消费领域公共利益和消费者私人利益的重灾区。”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表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作为维护消费领域公共利益和实现对消费者集体救济的有效路径,是清理消费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的重要手段。

私益诉讼可搭公益诉讼“便车”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往往存在公益和私益的交叉。针对这种情况,在对两种诉讼方式予以区分前提下,司法解释规定私益诉讼可搭公益诉讼“便车”。

“为了统一裁判尺度,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提高诉讼效率,司法解释允许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向关联私益诉讼扩张。”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说,根据司法解释规定,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对于关联私益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均具有免予举证的预决效力。

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同时表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中判决理由部分的既判力扩张是单向的。在案件主要的争议焦点问题上,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作出对消费者有利的认定,私益诉讼原告可以直接主张适用;而被告则不能主张直接适用,仍需就其主张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行政权与司法权形成合力

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后,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十日内书面告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裁判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在十日内书面告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并可发出司法建议。

“实践中,损害消费者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规模大,涉及消费者人数众多,当前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包括行政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在内的行政手段来处罚。”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说,“行政救济的优势在于简便快捷、成本低、维权力度大。司法解释通过加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衔接,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消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5日 01: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公益诉讼相关文章
  •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规范公司解散清算案件的审理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体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有四种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起诉讼解散公司。最高人民法院今天(18日)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其中明确规定这四种情形是:公司不能召开股东大会或者股东大会超过两年,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股东表决时,未达到法律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股东大会或者股东大会两年以上未作出有效决议,给公司经营管理造成严重困难的;公司董事之间存在长期冲突,无法通过股东大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致使公司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的;如果公司经营管理出现其他严重困难,继续存在,将给股东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司法解释强调,人民法院在审理公司解散案件时,应当注重调解,支持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同意由公司或者股东购买股份或者通过减资方式使公司存续的,协商一致不能存续的,应当及时作出判决,将于5月19日起施行的《公司法》规定,法院不受理以
    2023-05-07
    422人看过
  • 最高法出台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日前公布。该司法解释共有29个条文,自2012年12月2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日前公布。该司法解释共有29个条文,自2012年12月21日起施行。管住套牌车及报废车转让发生交通事故后由谁承担侵权责任?《解释》规定:机动车管理人纳入到过错责任的主体范围之内;以挂靠形式从事运输经营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被套牌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意他人套牌的,与套牌机动车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拼装车、报废车被多次转让的,所有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解决精神损害赔偿系列问题《解释》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作出解释性规定,明确人身伤亡是指道路交通事故侵害人身权益所造成的损失;财产损失是指道路交通事故侵害财产权益所造成的损失等等。如此规定
    2023-06-05
    100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就限制高消费司法解释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践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作如下修改:第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费后,不得有以下以其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轮船二等以上舱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修改效果稿)为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推动社会信用机制建设,最大限度保护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
    2023-06-13
    74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仲裁法司法解释9月8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1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二○○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5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审理涉及仲裁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书面形式的仲裁协议,包括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第二条当事人概括约定仲裁事项为合同争议的,基于合同成立、效力、变更、转让、履行、违约责任、解释、解除等产生的纠纷都可以认定为仲裁事项。第三条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
    2023-06-06
    52人看过
  • “两高”出台办理抢夺刑事案件最新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明确,抢夺公私财物价值1000元(人民币)至3000元以上、3万元至8万元以上、20万元至4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67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根据司法解释,具有包括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等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50%确定。司法解释指出,抢夺公私财物,导致他人重伤或者导致他人自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67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抢夺公私财物,导致他人死亡,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67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司法解释指出,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伤害,行为人系初犯,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或是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或者
    2023-06-12
    249人看过
  • 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加强一审判决权威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就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一借款合同纠纷案的请示报告作出批复,在这份《关于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将判决确认的债权转让债权受让人对该判决不服提出再审申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将判决确认的债权转让,债权受让人对该判决不服提出再审申请的,因其不具有申请再审人主体资格,人民法院应依法不予受理。据了解,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申请再审案件数量大量上升,其中部分案件涉及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将判决确认的债权转让,债权受让人对该判决不服提出申请再审。这类纠纷反映了生活实践中存在的“买卖判决书”的现象,一些受让人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债权后,还企图通过再审程序谋求超出正常预期的额外利益,在银行不良资产的债权转让中也出现了这个问题。为解决这一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该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一庭负责人表示,根据该司法解释的精神,为了彻底杜绝此类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判决
    2023-06-13
    364人看过
  • 最高法为工伤出台司法解释彰显法治精神
    最高人民法院20日发布司法解释,明确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工伤的四种情形。根据规定,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可认定为工伤。最高法行政审判庭庭长赵大光举例称,比如下班途中需要到菜市场买一点菜,然后再回家,我们认为应当包括在合理路线内。也许在不少人看来,在正常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能被认定为工伤就很不错了,借上下班之机顺路办私事而发生事故,也想享受工伤待遇,似乎有些不合情理。而最高人民法院20日发布的司法解释,偏偏将这种不合理变成了合理,而且最高法行政审判庭庭长赵大光还专门以下班途中需要到菜市场买一点菜为例,解释了职工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合理路线这一重要争议概念。近年来,工伤赔偿一直是劳资双方发生纠纷的重点领域,加之当前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大量使用,将原本简单的劳资关系复杂化,更易在职工发生工伤后出现扯皮和纠纷。那么,对于职工来说,明确工伤保
    2023-06-10
    427人看过
  • 最高法将就医患纠纷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上海东方医院为患者移植柏林心的事件近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今天从有关渠道获悉,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就医患纠纷进行调研,并将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据了解,目前医患纠纷的争议焦点很多,按照现有相关法律规定,同一纠纷适用不同的法律结果差别很大。有关业内人士今天表示,最高院目前正在就医患纠纷进行调研,并将出台司法解释。记者还从中国医师协会今天召开的医师执业风险与医患维权高层研讨会上了解到,不少专家认为,尽管医患纠纷的产生有法律、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医患双方不信任、信息不对称、供需有矛盾是目前医患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医师协会向1000名医师和护士所做的统计,医患信任度不到70%。专家认为,医疗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医务工作者应该对医学的局限性和高风险性有清醒的认识,医院也要加强医师执业风险教育;患者则主要是对医院态度和费用不满,个别纠纷是因为患者对医院的治疗期望值太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王志超
    2023-06-07
    181人看过
  • 最高法出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5种借贷合同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明确了5种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其中,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最高人民法院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表示,对于无效合同的认定,事关合同效力的维护及市场经营秩序的安全和稳定,亦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在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无效民间借贷行为的具体情形,有利于规范中国的金融秩序;引导民间借贷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审判实践准确认定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提供规范依据。杜万华指出,《规定》具体列举了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包括: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
    2023-06-08
    224人看过
  • 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司法解释
    一、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二、公益诉讼的原则1.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坚持检察机关职能定位,把握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范围和程序,既强化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又严格规范行使检察权。3.有效保护公共利益。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及时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加强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4.严格依法有序推进。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确保试点工作在法律框架和授权范围内
    2023-06-19
    187人看过
  • 公证不公须追责最高法出台公证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正式发布,自今年6月6日起施行。近年来,随着房价的飞涨,利用虚假材料到公证处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甚至有人雇佣他人冒充自己的父母、亲属到公证处办理委托公证。如果这些人得逞了,受损失的人要求公证处承担责任,如何处理?司法解释如何规定?司法解释的起草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副处长司艳丽做出相关介绍。一提到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证,司艳丽举了发生在广东的一个案例。一位儿子手头缺钱,竟然打起了自己父母房子的主意。司艳丽:儿子串通他人冒充他的父母,伪造身份证,到公证机构办理了委托公证,委托公证的内容就是要父母委托儿子去办理房屋抵押的手续,后因办理房屋抵押登记,给真正的父母造成了损失。生活中,类似的案例在上海、北京、杭州都发生过。房屋所有权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房屋被抵押出去,银行办理抵押手续的重要文件就是委
    2023-06-06
    384人看过
  • 最高法将出台司法解释最高检拟介入死刑复核程序
    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研讨以何种身份介入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案件复核程序。前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在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主题演讲时,就死刑复核程序未来的建构再次重申了若干关键性问题。该论坛由天津市政府和全国律师协会联合举办。最高法将出台司法解释继上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收回死刑复核权后,复核程序的启动是由高级法院上报还是被告人上诉,是书面审还是开庭审,是否需要设定审限、合议庭的组成方式等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据了解,最高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胡云腾在今年10月底在武汉举办的中国法学会刑法学年会上表示,最高法即将出台关于死刑复核程序适用法律的有关司法解释。陈卫东介绍,死刑复核程序的相关问题都将在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陈卫东认为,在最高法解决人员和机构问题后,将以开庭审为主要形式,以书面审为特别形式。陈卫东说,目前死刑复核程序涉及三个方面的主体,被告人、律师和检察机关。而检察
    2023-06-11
    61人看过
  • 人民法院诉讼费收费办法司法解释
    一、人民法院诉讼费收费办法司法解释最新法院诉讼费收费标准是由出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一)案件受理费;(二)申请费;(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第七条案件受理费包括:(一)第一审案件受理费;(二)第二审案件受理费;(三)再审案件中,依照本办法规定需要交纳的案件受理费。第八条下列案件不交纳案件受理费:(一)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二)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驳回上诉的案件;(三)对予受理、驳回起诉和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案件;(四)行政赔偿案件。二、2019年法院民事诉讼诉讼费标准(一)财产案件根据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
    2023-06-06
    497人看过
  • 最高法破产清算案件司法解释出台终结“植物人公司
    债务人下落不明、财产状况不清,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法院能否受理呢?受理后又该如何审理呢?实践中,这一直是让人民法院困惑的事儿。让人欣喜的是,8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如何处理的批复》的司法解释将破解这个困局。目前法院审理债权人对人员下落不明或者财产状况不清的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案件中困惑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人民法院作为企业法人退市中的清道夫,对于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植物人公司,可以也有必要通过司法程序终止其法人资格,彻底清理法人市场中的垃圾,这也是我们制定这个司法解释的根本目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宋晓明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务人下落不明或财产状况不清债权人亦有提起破产权企业法人已解散尚未清算或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形下,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在此特殊情形下,债权人是否有权
    2023-06-06
    173人看过
换一批
#反垄断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益诉讼是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 更多>

    #公益诉讼
    相关咨询
    •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司法解释
      西藏在线咨询 2021-04-13
      法释〔2012〕2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已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2012年12月20日法释〔2012〕2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第一章管辖第一条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一)告诉才处
    • 民事公益诉讼名词解释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9-01
      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公益诉讼是一个与私益诉讼相对的一个概念,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可以根据的授权,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对违反法律,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按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审判并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
    • 民法通则司法解释出台了么?
      辽宁在线咨询 2021-07-02
      民法通则司法解释 第一章公民 第一节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问题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籍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 2、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司法解释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04
      1、这就是目前所说的执行难,被执行人可能在判决生效后就下落不明,这需要你提供线索。2、法院所收的诉讼费只是审判的费用,执行阶段有执行费用,但现不需申请执行人预交了,执行后由被执行人支付。你到法院打官司不是消费者,当然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看样子你是第一次打官司,对打官司了解很少。3、执行问题确需你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及其财产状况。如果被执行人故意逃避执行,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法院可以对其采取司
    • 诉讼时效根据哪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2-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的最新规定为三年,但是如果其他法律有具体规定的话,就用其他法律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